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和功能定位.doc
《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和功能定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和功能定位.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和功能定位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是农民教育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尚有很大发展潜力。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重新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 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农民教育;作用农民教育是教育范畴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农民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形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始终是中国社会人口最多的群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农民是主体和内在动力。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
2、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发展农民教育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在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才资源雄厚的优势,加强农民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农业经济和农
3、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职责所在,也是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功能和现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90年代后期开始迅猛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蓬蓬兴起,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我国传统学制不断变革的必然结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大,高职高专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其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1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人
4、数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和43%”。2高等职业教育已名副其实占有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全国的招生数、在校生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高等职业院校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而言,具有三个本质特征,首先是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隶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层次;其次是高等性,它区别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三是应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农民教育研究,在国内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型,主要是以农业大学和职业院校为代表的行业性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民,按照农业教育特点和规律,采用学院性模式化教学
5、制度来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和培训。二是普通教育研究型,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以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专业为代表,依据教育学一般原理和方法体系,研究农村青少年文化素质和技术教育问题。后者的研究虽对实施农民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因其属一般教育理论,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深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因而很难涵盖农民职业教育范畴,本文探讨的农民教育主要是指前者,即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行业针对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为国家现代化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高等职业院校
6、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专业科技人才,为我国的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业发展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农民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过程中应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1、农民教育对象和受教育主体人口基数大,农民教育任务艰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2750万人,占55.1;城镇人口59379万人,占44.9.”3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表示,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科
7、技素质还不是很高,从整体上看,农民素质还不是很乐观。他认为“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大概占16.8%,比例不是很高。另外跟城镇的人口相比,城镇受教育程度平均在11年,这反映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还任重而道远。从农业水平和技术情况来看,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很小,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接受过三次以上的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外出务工的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概是8.3年,但是培训很少。2007年,经过培训的外出就业劳动力占到总数的19.2%,所以还有很大的差
8、距。”4 2、高等职业院校在农民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积聚了一批的专家学者,具有其他机构难以比拟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知识现实力量的体现,科技竞争的本质也就是人才的比拼,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和最有效的资源。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人才优势是其在农民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优势,可以说这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和师资队伍为农民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在长期的农民教育过程中已经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相比较于其他机构,这些经验方法的总结更具有理论性和思想高度,在具体施行实践中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
9、加明显。作为职业培训基地和人才汇集的高等职业院校,在长期的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而且感性层次上的经验在高等院校更有机会也更容易通过系统的思考总结得到升华,最终形成一些农民教育的智慧结晶。 再次,高等职业院校遵循教育行业发展规律,更为熟悉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因此在农民教育过程中更易于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农民心理的把握和对职业教育规律的运用。“职业教育心理学,正是要考察和研究这个互动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及规律,而不是他们在这个互动系统以外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及规律。”5由于农民文化程度的相对较低,
10、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是太强,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偏向于形象思维等特点,更由于渗透于农民教育过程中的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方法的运行,充分掌握了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和能熟练运用教育技巧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在此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第四,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农户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在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能很好的发挥各主体的自身优势,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和共赢效果的产生。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知识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也希望通过项目的引进推广盘活资金创造更大的财富,高等职业院校也需要农村这样一个平台来推广和验证其最新的科研成果。种种实例
11、证明,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创造社会效益、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增强办学活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过去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更多停留在县乡一级地域中进行,教育内容和培训方法也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层次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局部的针对性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而这并不是基层农技服务部门所能完全解决的,与此同时,随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多年的生产实践和长期的职业培训已经让他们对较为基本的农技知识很熟悉,因此,他们对能够接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产生了强烈的要求,而高等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职业 院校 农民 教育 中的 作用 分析 功能 定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