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职新生如何适应职校生活一、面临的主要问题1、自卑心理我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参加中考的落榜生。许多学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的情绪,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自身角色的不客观定位。对于那些来自农村或者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看到周围学生优越的条件处处感到了经济、文化观念差异的冲击。因此,自卑感更甚。2、独立生活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是近来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因此,高职生也不例外。近年入学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在80-90年代,独生子女比例非常高,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庭的照顾,部分学生生活上不能自理,表现为:身体状况欠佳,影响了正常的
2、学习生活,如本人所在的学校,才军训几天,就有好几位新生生病了,因此身体素质比较差;有的没有住校经历,不能很好处理与寝室同学的关系;学校的生活条件和家里有很大不同,有的学生习惯了家里的优越和自由的环境,认为学校条件太差,无法适应。如有些学生由于住不惯集体宿舍,甚至要求住单人间,就算钱贵点也无所谓。3、学习压力大大学学习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还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必须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另外,高职生除了学习文化课之外,还要参加大量的实践课程的学习,
3、由于他们入学的成绩相对较差,因此,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到了大学,周围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经历等差异,彼此都很陌生,有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烈,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如有笔者所带班级有一位学生,因为一时无法容入新集体,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只好打电话向家里倾诉刚到大学时的困惑;有的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社交能力欠缺;有的来自农村,心理自卑,不敢参与社会活动;有的个性强,自尊心强,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看不起别人,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学生每天只往返于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无所适从。5、缺乏明确的人生目
4、标中学时,学生将考上重点高中作为唯一和最终目标来激励自己。在经过中考的激烈竞争之后,很多学生感到筋疲力尽,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但上大学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失去了具体的目标而手足无措。对专业不了解,对今后发展方向茫然无知;或者因为自己所在高职院校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而产生失望、厌学等心理,有的对专业选择摇摆不定,放弃目前的学习。学生普遍缺乏长期的目标和理想,过于担忧眼前的问题。以上五个方面是高职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在生活、学习、心理上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按照认知的对象划分,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适应自我和适应社会两类。其中,最核心的是对自我概念认识的偏差和对自我角色转变的不适应。二
5、、社会学角度的分析大学新生的常有表现。据统计,我国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甚至是适应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0%,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于突如其来的新环境一时间难以适应,精神过于紧张,于是出现自信心下降和社会退缩,抑郁和焦虑情绪,甚至是情感爆发,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究其原因,环境的突变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核心的问题还在于这些同学的自身性格过于脆弱,缺乏迅速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 1、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
6、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当这三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
7、产生负性的情绪。而新生恰好处在一个自我概念重建的过程中,三个部分产生了一些矛盾。 对于“理想的自我”,所有的学生在经历了中考的激烈竞争之后,都希望能有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刚满十六岁-十八岁,急切地想做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能够在思想、行为和生活上做到完全的独立。为中考而学习的初中生活,可能压抑了大多数人的理想,所以他们更期待能在大学里面找到自由的空间一步步实现理想。而“实际的我”又是怎样呢?大学里同样有上不完的课程、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同样有老师要求学生完成的“规定动作”;生活上,突然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很多事情变得毫无头绪,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生活上的独立。有的对比自己强的
8、人产生了嫉妒心理。可以说一部分学生的“实际自我”都是负面的。不难看出,仅仅是对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认识上,大多数新生就出现了三个部分不致的情况,因而导致了自我的失调,陷入一种紧张和内在的混乱的状况。在实际理想自我差异中,个体因其愿望、理想未能实现而处于肯定性结果缺失的状态,于是产生了当今大学生常挂在嘴边的“郁闷”情绪;而在实际应该自我差异中,新生认为自己未能完成自己的责任,会让周围的人失望或者轻视,因而内心十分焦虑。2、适应社会职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具有准社会特点的校园。校园里面相对于学校外部来讲,是比较单纯的“象牙塔”,但与中等教育中的中学校园相比,又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社会性
9、,在这个环境中,他们的身份是学生;第二是广义的社会,包括各种系统和人际关系。新生的角色更偏向于一个成年人,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在这种双重环境中,大一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他们要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建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形成社会所认可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逐渐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化的理论,大一新生还处在青少年期,属于初步社会化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正在逐步建立自我概念,处于一个彷徨不稳定的状态,于是双重的不稳定影响和导致他们产生了更多社会适应问题。首先,大一新生从父母、老师的照
10、顾之下变为独立生活的个人,不仅在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上比较欠缺,而且在心理上形成 了恋家、孤独等现象。其次,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上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性。大学的学习和中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大一新生对老师专题性、讨论性或者概论性授课程不适应,一学期下来感觉什么都没学到。大学生的身份给予他们更多自由的时间、要求他们 自主安排学习,但实际上往往很多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时间,与之前迫切要求自由形成很大反差,有了自由反而不自由。所以在学习上也出现了迷茫、慌乱的现象。大学和整个社会对学生在社会交往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独立的判断和接受能力。对新生来讲,这一点明显反应在人际交往能力欠佳上。从他们个人的角色
11、定位上看,很多高职新生一直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有自卑心理,认为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在其它方面也不行。无法给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当他们需要独立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往往觉得不知所措。三、对策建议第一、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新生刚入学,就可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对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矫正和治疗。第二、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针对许多大
12、学生对人缺少信任的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以消除错误观念;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如果一些高职院校开设多门心理学课程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开些有关心理学的讲座。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的练,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第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在定期向学生宣讲心理卫生知识的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也应将团体咨询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如怎样面对学习压力,如何调试自己的不良情绪等),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
13、心理训练。个别咨询辅导则着重学生个人,发展自我,促进其人格发展。第四,新生必须自己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比如学会正视自己,对自我作出正确的评估。这要求新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潜能来制定计划,学会有的放矢,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要自强不息,保持永久的自信。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学习的途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新生对校园生活的新鲜感,求知的欲望也很强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主动学习。例如,从图书馆借阅书籍、与周围的人多交流、选修相关的课程、参加相关的社团等。第五,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满腔热情辅助学生找到认清自我,实现自我的适应性途径,引导学生积极调节心理不适,增进心理健康。这对班主任和辅导员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配合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对于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私立高职院校来说,不能有短视行为,为了节省成本,随便让课任老师兼任辅导员,而要招聘些专门的辅导员来专职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必要时还要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由此可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能够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请思考如下问题:1. 我为什么要考职校?2.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3. 生活中什么对我最重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