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
《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前言 饮用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展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主要是通过了解水源地环境基础信息、水质状况及影响饮用水水质主要因素,建立并完善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原地基础环境数据库,评估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状况、环境监管与环境风险状况,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建议,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搞好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有利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治理,为节约用水,合理调配水源,科学改造和扩建现有水源地,科学规划新建水源
2、地工程,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完善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及管理对策。 这次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区环保局根据省、市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制定了永昌县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方案,保证了本次工作的顺利完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永昌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报告。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是一次涉及面广,技术性较强的复杂工程,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编审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不足,真心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编写组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 1.2 工作内容 1
3、.3 结论和建议 1.4 组织分工 1.5 质量控制 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4 水资源利用状况 第三章 区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源保护区划分析3.1 区域水环境质量 3.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 第四章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4.1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 4.2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 4.3 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状况 第五章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评估5.1 环境禀赋评估 5.2 污染状况评估 5.3 环境监管评估 5.4 环境风险评估 5.5 综合评
4、估 第六章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6.1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方案 6.2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控预警对策 6.3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宣传教育对策 6.4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机制完善建议 6.5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政策完善建议 第七章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简介7.1 水源地简介 7.2 水源地照片 附表1:永昌县典型乡镇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详细列表附表2:永昌县典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详细列表附表3:永昌县典型乡镇水源地环境问题评估列表附表4:永昌县典型乡镇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列表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 永昌县下辖4镇6乡,111个
5、行政村。895个村民小组,5个街道办事处,1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935万人,农村人口中劳动力3.07万人。全县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115.9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7.84万亩,水浇地占90以上;园地面积1.71万亩;林地面积29.68万亩(人工营造林14.86万亩);草地面积669.99万亩(包括天然草场662.66万亩、人工草场0.48万亩、半人工草场6.85万亩);水域面积3.22万亩。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为31亿元,从经济发展态势看,县内农村经济已呈现出以农业为主,兼有建筑、运输、商业、家庭餐饮、小型加工和矿产开发等多元化的发展
6、态势。农业生产正朝着集约、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种植结构日趋合理,蔬菜等反季节作物和养殖业比例逐年增大,设施农业的主体作用愈来愈明显。农村用水成份更趋多极化,用水量日趋增长,供需水矛盾日趋突出,饮水不安全的潜在因素日趋明显。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禁养殖业污染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的精神,县委、县政府对城乡居民安全
7、饮水工作极为重视,自2005年2008年启动了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项目,使受益人口达到了15.35万人。其中地下水型饮用水受益人口为12.41万人,并先后开展了城市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环境保护工作。今年根据省市布署,结合我区实际将农村典型乡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作为调查评估重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日常议事日程,这是县委、县政府付诸实施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背景下的一个实际行动。1.2 工作内容(1)调查、评估及范围 典型调查评估:选取永昌县南坝乡集中式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2)调查时限 调查基准年为2008
8、年,补充2007年以来资料,缺乏水质监测数据的水源地于2009年5-6月开展水质监测。(3)工作思路 突出重点,深入调查。以环境监测与分析为基础,重点开展典型乡镇集中式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库,全面评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禀赋、环境质量、环境监管与环境风险状况。 统筹协调,综合分析。综合考虑饮用水的源水、供水、用水特征,统筹总量减排、污染源普查、水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环境管理工作,全面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环境政策及环境监控等问题,提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建议。 典型推进,力求突破。基于调查与评估分析,选择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研究污染防
9、治对策,通过典型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与典型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提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对策建议。(4)技术路线 规范制定与技术培训。开展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技术培训,指导全区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开展。 全面调查与综合评估。重点组织开展典型乡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调查与评估工作,建立并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 成果汇总与信息管理。基于全县农村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与评估,采集、汇总与分析基础调查信息,建立全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数据库,为饮用水水源地科学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防治对策与管理政策。在全面调查与评估我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的基础
10、上,针对集中式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考虑总量减排、污染源普查、水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环境管理工作,研究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从宣传教育、监控预警、风险评估、管理规范等方面,研究提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议。技术路线详见图1。(5)工作进度 2009年5月份,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确定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清单。6月底前完成永昌县南坝乡东大河渠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及水质监测。7月份完成水源地基础数据收集、处理上报,8月份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6)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人员少,影响了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工作的整体进度;二是缺少近几
11、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无法提供环境评估的准确依据;三是源强系数发布较晚,影响了评估报告的编制进度。1.3 结论和建议结论: 1、水源地基本信息:2008年全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服务人口10.54万人,设计供水规划为500万立方米/年,实际取水量370万立方米/年,占总设计能力的74%。各水源地共有取水口(取水井)10个,全部采用暗管方式进行输水。其中河流型水源地服务人口1.7万人,设计取水量为70万立方米/年,实际取水量57万立方米/年,占设计能力的81%。部分有调蓄设施,取水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后供水。各水源地环境质量良好,未发生过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典型乡镇水源保护区内共有耕地面
12、积21000亩。均为耕地、交通等土地利用面积,利用率为100%,涉及当地村民5000人。 2、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概况:根据金昌市环境监测站对我县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的监测数据表明: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金川峡水库,出水口水质良好,除总磷外其余各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概况:据监测显示,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六价铬、总磷,主要污染源为上游河流两岸农业种植。集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国家提供的源强系数,南坝乡东大河渠首水源保护区内通过。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环境管理概况地表水水源地为皇城水库,按2008年由金昌市环保
13、局划分为一、二类保护区,待批复。管理机构、各类污染防治设施健全。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没有划分。保护区内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有简单的取水口标识,制定了应急预案,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由市卫生部门进行常规水质监测,县环保局将水源地作为环境执法的重点加以监管,实期不定期的对水源地进行各项执法检查,因缺少必备的监控设备,监察能力较为薄弱,水源地应急能力不强。建议: 为确保东大河水质质量达标,严禁在、河流两岸及饮用水保护区建设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加强上游水环境管理,消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对下游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隐患;依法整治保护区径流区上游企业,确保径流区水质达标;尽快制定方案,报批
1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设施及标识,加强水质常规监测,进一步完善水源保护区应急方案;对水源保护区居民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采取激励措施鼓发公众保护水源的积极性,县环保局会同各乡镇及水利部门,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和考核,明确镇长为水源保护责任人,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为基础,促进清洁生产,绿色消费,节水工作,从源头上降低水环境污染负荷。1.4 组织分工(1)组织机构成立“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张忠德副组长:张忠虎成 员:张万宏、张洪林(2)任务分工典型乡镇水源地调查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工作,协调具体工
15、作的分工与衔接。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办公室。县环境管理办公室按照县环保局的统一要求,负责组织开展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基础信息库的建立及相关数据的调查与收集,编制评估报告,市监测站负责水源地水质监测、审核监测数据,确保数据质量。(3)工作进度56月份,由县环保局筛选确定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清单,完成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信息调查。市监测站完成水质监测,提供水质监测报告。7月份由县环境管理办公室完成典型乡镇水源地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8月份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调查评估报告。1.5 质量控制(1)培训质量控制。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上级环保部门的技术培训,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基层调查人员
16、技术培训,使其充分理解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确保定量调查质量。(2)基础信息调查质量控制:现场调查1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基础信息,严格填写调查表,并填表汇总,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3)监测质量控制:市环境监测站严格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监测报告。(4)审核质量控制:技术组负责数据审核和校准,并上报市环保局会审,编制调查评估报告。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位于东经1010410243
17、,北纬37473839。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2.1.1 地形地貌 永昌县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渠纵横,川原山峰相间,戈壁绿洲相连。境南祁连山层峦叠嶂,境北龙首山巍峨绵延,大黄山、武当山夹居其间,形成县境内3个隆起带、两个狭长走廊平原和一块残丘戈壁荒漠区。地势走向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冷龙岭主峰海拔4442米,为县内最高峰;东部戈壁沙漠区的张家坑海拔1327米,为县内最低处。县城所在地海拔1978米。 1.南部中、高山山地包括县境南的大黄山和祁连山冷龙岭、北松林、盖掌大坂等一系列的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海拔在25004000米以上。
18、阴坡有成片天然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为该县主要的林区和牧区。 2.中部低山丘陵地区包括龙首山、枸子山、武当山、风门山、龙口山等属龙首山系的平行山脉和山间盆地,海拔在16003000米之间。该区除花草滩、大小青羊口滩、露泉滩为山间盆地,植被较茂盛,属半荒漠草场外,其余多为石质低山丘陵,植物稀疏,属山地荒漠类草场。 3.北部沙漠戈壁地区包括龙首山以北、阿拉善台地南缘,海拔1700米以下,地势平坦,戈壁茫茫,风积沙丘集中分布于土窝铺,面积数平方公里。接近绿洲北部有较平缓的剥蚀丘陵、麻岗植被,覆盖面在15左右,仅适宜耐寒、耐盐碱的植物生长。 4.走廊平原绿洲地区包括祁连山、龙首山之间狭长平川地
19、带和洪积淤积细土平原地带,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为县内主要的粮、油、果、菜产区。2.1.2 气候气象 永昌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高山环绕,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干燥多风,光照充足,温差悬殊。四季中,春暖回缓,夏无酷暑,秋温骤降,冬季严寒。全年日照时数2884.2小时,年平均气温4.8C,年平均降水量173.5毫米,年蒸发量2067.9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34天。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在不同的地区气候大不相同:川区。包括朱王堡镇、水源乡和河西堡乡、六坝乡等地,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57.4C,最热月(7月)19.223.6,最冷月(1月)
20、为一零下10.610.4C,无霜期136144天。年降水量为135158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842933小时。浅山区。包括北海子乡、焦家庄乡、东寨乡、六坝乡部分地区和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的农业种植区,海拔在17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6.5C,最热月(7月)为14.319.2C,最冷月(1月)为一13.1一一10.4C,无霜期为108136天。年降水量为158311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102884小时。无明显夏季,冬季长达214天,其余季节只有151天左右。山区。海拔高度在25004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01.2C,无霜期小于t08天,年降水量31:1400毫米,年日照时数小
21、于2210小时。无夏季,冬长272天,春秋两季相连。最大的特点是雨量丰富,气候湿润。2.2 社会经济概况 2008年,永昌县全县总人口2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城镇人口6.6万人。因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走廊绿洲,可耕面积较广,农业比较发达,为传统的农业县,也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和甘肃省粮油生产大县,1994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现存耕地58万亩,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其次为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中小麦比重大,其次为青稞。豆类及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油料(主要为油菜籽、次为胡麻)为主,其次为蔬菜及瓜类。 全县探明矿产资源约6
22、0余种,矿产地9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约20种。其中煤炭、花岗石储量尤为丰富,产量居甘肃省前列。境内水电资源丰富, 1996年国务院授予“农村水电电气化县称号”。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东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 境内有中央、省、市大中型企业20余家,涉及粮油加工、矿业采掘、建筑材料、金属冶炼、纺织地毯、机械制造、造纸等22个行业,160多个品种。永昌县工业示范区在1995年被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其中麦芽、地毯、保健酒、铬铁、硅铁、钾肥等64个品种的产品销售国内市场,有4个产品远销国外,有10个产品荣获省优、省局优产品称号,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采矿、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产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昌市 永昌县 典型 乡镇 饮用水 水源地 基础 环境 调查 评估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