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集锦.doc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集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集锦.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下统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二上统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二下统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2、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上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三下统计(一)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
3、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四上统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四下统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
4、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五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五下统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
5、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六上:扇形统计图六下教学目标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9-09-18 10:13:50Tags:人教版 四年级 折线统计图 作者:佚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08页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目标:1、认识单式折
6、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
7、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激趣促学(也可用书上的例题作为材料)提问: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北京)师:那你知道在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情况吗?教师出示:24届奥运会获5枚金牌;25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7届奥运会获28枚金牌;28届奥运会获32枚金牌。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认为好吗?为什
8、么?教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教师投影出示: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表奥运会届数24届25届26届27届28届金牌5枚16枚16枚28枚32枚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1、教师出示完整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看看和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2、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学生观察后回答:标
9、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3、掌握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提问: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哪个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奥运代表团夺取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学生充分探讨,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6、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点,那怎样画呢
10、?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110页例2,教师课件出示“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提问:观察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理解纵轴上050厘米用折线表示的意义(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刻度)。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将这两点连成线段。(教师课件演示0岁2岁的描点、连线过程)提问:你能把这张折线统计图完成吗?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取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三、全课总结,构建模型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
11、什么收获?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四、巩固拓展,内化新知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教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9P100教材简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9P100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
12、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学习:根据阅读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二、课上交流: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
13、、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
14、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
15、口差距逐年增大。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5、社会问题的渗透: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
16、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四、巩固练习:102页第三题五、课后作业: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2)、根据你上面的分析,请你预测一下,下一届奥运会
17、上,这两个国家的金牌数会是多少?六、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你学到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绘制方法:用两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作用:发现了更多的信息,突出了两种数量的比较附:阅读材料: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亿人口吗?那么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亿人口吗?很多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埃及身负人口增加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举个例子,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自然环境却非常恶劣,严重缺水,全国96%的国土是沙漠,98.5%的人口挤在4%的尼罗河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它将遭受更严重的水荒和粮荒。为了了解近几年的人口状况,某县做了这
18、样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985年:城镇人数30万,乡村人数23万;1990年:城镇人数32万,乡村人数22万;1995年:城镇人数34万,乡村人数21万;2000年:城镇人数37万,乡村人数20万。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对这些数据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三个同学绘制了三个统计表,你认为谁设计的更好一些,说明理由: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自主探究、小
19、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教学过程:一、 首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这个环节采用了课前整理、课上交流的方式,通过一段文字,引出做人口调查的意义,通过对旧知识的梳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这节课的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二、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如果要全面反映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显然仅仅用一种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的数量是不行的。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这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已经不能更好的将城乡的人口进行对比,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这
20、就需要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这里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三、自主学习复式条形图作图方法,交流学习体会这个环节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主要是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的相同之处,重点是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又设计了纵轴以一代十时该如何做到尽量找到准确的高度,让学生明确,要想准确地反映现状,就必须绘制准确的统计图。四、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我们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汇报。由此可以看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能反映单式条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而且
21、还便于城乡人口的对比。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探索交流,深切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现实意义。五、实践应用、体会价值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同时也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设计两个练习,绘制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最后,设计实践活动题目,让学生课下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独自收集、整理材料,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对下一届奥运会的金牌数做出合理的预测,使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个小小统计人。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六统计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
22、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第一课时:众数内容: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二十四的第1-3题。1 使理解众数的含义,学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使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3 能够运用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分析,做出决定。4、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统计 概率 教学 设计 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0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