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doc
《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文本)宁波市规划局二一六年七月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及包含内容3第三章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5第四章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通道规划11第五章应急避难场所配建设施规划12第六章各类灾害应急避难疏散导引13第七章实施保障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损害,有组织地安排避难救援,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平安宁波”,构建和谐社会,特编制本规划。第二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2、。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防御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市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三条 规划对象本次规划主要对象包括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避难通道。第四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宁波市区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区即宁波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六个城区,面积2560平方千米。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第五条 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时限一致,到2020年。第六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一届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2009年5月1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3、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意见(中国地震局);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6、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7、宁波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4236号);8、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9、宁波市三江片教育设施专项规划(
4、2013-2020年);10、宁波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4年修订);11、宁波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专项规划(2013-2020);12、宁波市中心城综合防灾专项规划(2010-2020)13、宁波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14、宁波市中心城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15、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16、宁波市区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七条 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2、与城市规划相整合原则;3、均衡就近布局原则;4、安全保障原则;5、平灾结合原则;6、充分利用现状原则;第八条 规划目标通过科学规划,结合城市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应急避难场所为主的灾时人员防护体系。达到“平时灾时”统筹兼顾
5、,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协调发展。至规划期末,市区人均室外固定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外紧急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完成948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满足规划区100%人口的避难需求。至规划期末,每个区建有至少13个容量不小于200人的区级避灾中心(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每个乡镇(街道)建有至少12个容量不小于100人的街道级避灾中心;每个村(社区)建有至少1个容量不小于50人的社区(村)级避灾点。各级政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应急避难场所数量。第九条 规划成果规划由文本、图纸、说明书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附件是对文本和图纸
6、的补充和解释说明。第二章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及包含内容第十条 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和爆炸、火灾、毒气泄漏以及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安置的安全场所。第十一条 应急避难场所分类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用地性质不同和适用灾种不同,及规划用途不同等特点,将应急疏散避难场所分为固定(长期)避难场所和紧急(临时)避难场所,以及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和室外应急避难场所。1、室外应急避难场所:适用于地震及其它需要室外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受灾人员的疏散和安置,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大型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停车场
7、及其它公共开放空间。2、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适用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核设施事故及其它需要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受灾人员的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主要包括学校、社区(街道)中心、福利设施、体育馆、条件较好的室内场所。3、固定(长期)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指相对于紧急避难场所用地来说面积规模较大的市级、区级公园绿地,各类体育场等,规模再大些的还包括城区边缘地带的空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等,主要用于安排居住区(社区)、街道办事处和区级政府等管理范围内的居民相对较长时间的使用。4、紧急(临时)应急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用地主要是指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面积规模相对小的空地,包括小公园绿地
8、、小花园(游园)、小广场(小健身活动场)等。这些用地和设施一般能够起到发生地震等突发灾害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具有提供用地周围若干个邻近建筑中受灾居民临时和紧急避难使用的功能。第十二条 应急避难场所等级划分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分类,按避难场所的规模划分,本次规划将避难场所分为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和社区(村)级应急避难等四种类型。1、市级应急避难场所:承担的防灾避险功能主要是中长期避难,主要用作救援指挥中心、医疗救护、救援基地、临时安置、人防集结点等,运行30天以上。场所内一般设抢险救灾部队营地、医疗抢救中心和重伤员转运中心等。避难场所用地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服务范围为宁波市区,服务半径宜为
9、20003000米,应通过车辆运输,步行1小时内到达。2、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区级应急避难场所承担的防灾避难功能主要有二:一是发生灾害以后作为固定的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短期的生活安置地;二是作为救灾基地,开展救援和恢复重建活动。区级避难场所主要用作短期避难场所,运行10天到30天,满足配备基本生活设施要求。区级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1500米左右,步行大约30分钟之内可以到达。3、街道(乡镇)级避难场所:主要为街道、乡镇服务,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要求场所用地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但由于有些街道、乡镇避难场所较少,其场所用地面积可适当放宽,主要从现有通过改造可作为避难场所的资源进行选择,从空间
10、布局、场地条件、交通条件进行分析确定。4、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供避难疏散人员临时或就近避难疏散的场所,也是避难疏散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难疏散场所的过渡性场所。通常可选择市区内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街头绿地等。结合宁波实际,规划确定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宜大于2000平方米,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内部的小公园(在建筑倒塌范围外)也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用。第十三条 有效面积有效面积指场地内扣除与避灾无关的建筑物、水体等剩余的面积。第十四条 应急避难疏散通道本次城市应急避难通道主要是指在应急阶段,用于承担城市各类运输功能如城市抢险救灾、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的海陆空交通通道。第三章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第十
11、五条 安全分区规划以城市规划为主要依据,结合人防专项规划的防空分区来合理划分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分区,便于控制灾害的蔓延,合理配置各类应急避难场所设施。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依据,结合市六区的行政界限来划分防灾分区,共分为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和北仑6个防灾分区。第十六条 防灾单元防灾避难单元是灾难发生时,政府和市民防灾避难的基本单元。设置防灾避难单元有利于政府组织管理和市民安全有序避难。以控规编制单元的划分和街道、社区界限为主要依据,结合城市路网系统确定防灾单元,防灾单元之间以城市道路、铁路、河道及山体为分隔,共划分为109个防灾单元。第十七条 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市级应急避难场所
12、19处,其中,江东区3处,江北区3处,鄞州区3处,北仑区3处,镇海区4处,外围组团3处。规划用地面积1190公顷,有效面积618万平方米,能容纳146万人。宁波市区市级应急避难场所一览表编号位置公园名称面积有效面积可容纳人口(hm2)(hm2)(万人)1江东区甬江公园23.614.164.72 2江东区东部生态走廊60.8236.4912.16 3江东区甬慧湾公园2917.45.80 4江北区江北生态公园33.219.926.64 5江北区姚江新区公园32.819.686.56 6江北区奥体公园5633.611.20 7鄞州区姚江绿心公园1257515.00 8鄞州区院士公园5935.411.
13、80 9鄞州区鄞州公园50.1330.0810.03 10北仑区北仑山滨海公园503010.00 11北仑区金鸡山公园22.6613.64.53 12北仑区区政府中心广场17.810.683.56 13镇海区文胜公园58.9435.3611.79 14镇海区骆驼公园18.517.22.40 15镇海区植物园320-16镇海区甬江汇头公园51.63010.00 17外围组团慈湖公园18.893.00 18外围组团张陆河中央公园16.96.42.13 19外围组团东钱湖公园1504515.00 第十八条 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区级应急避难场所69处,其中,海曙区9处,江东区10处,江北区12处,
14、鄞州区11处,北仑区10处,镇海区8处,外围组团9处。规划用地面积885公顷,有效面积378万平方米,能容纳134万人。宁波市区区级应急避难场所一览表编号位置公园名称面积有效面积可容纳人口(hm2)(hm2)(万人)1海曙区青林湾滨江公园20.812.55.00 2海曙区环西公园6.193.711.48 3海曙区中山广场8.385.032.01 4海曙区南郊公园11.66.962.78 5海曙区月湖公园28.69.43.76 6海曙区青林湾公园3.972.380.95 7海曙区濠河公园11.546.9242.77 8海曙区西城公园4.82.881.15 9海曙区丁家地段滨江绿地14.28.43
15、.36 10江东区宁穿路公园4.612.770.92 11江东区东站南侧公园4.652.790.93 12江东区中塘河公园2.621.570.52 13江东区庆丰公园3.642.180.73 14江东区东部市民广场6.513.911.30 15江东区东部新城明湖公园10.46.242.08 16江东区东部中央广场11.827.092.36 17江东区盛梅公园3.592.150.72 18江东区科技公园14.698.812.94 19江东区宁波市体育中心1710.24.08 20江北区姚江公园9.072.50.83 21江北区外漕公园13.898.332.78 22江北区湾头公园18.342.5
16、0.83 23江北区日湖公园32.32.50.83 24江北区洪塘公园5.263.161.05 25江北区广元公园5.543.321.11 26江北区机电公园7.114.271.42 27江北区姚江新区南公园11.016.612.20 28江北区费市公园14.388.632.88 29江北区大通公园3.62.160.72 30江北区永丰公园3.762.260.75 31江北区康庄体育中心11.46.844.56 32鄞州区鄞州区文化广场7.664.61.53 33鄞州区古林公园3.52.10.70 34鄞州区后俞公园4.172.50.83 35鄞州区宋家漕公园3.862.320.77 36鄞州
17、区陈婆渡公园4.42.640.88 37鄞州区集士公园4.732.840.95 38鄞州区蕙江公园5.673.41.13 39鄞州区银湾小区公园6.173.71.23 40鄞州区大洋江公园7.364.421.47 41鄞州区金星公园5.343.21.07 42鄞州区徐家漕公园3.382.030.68 43北仑区柴桥公园6.193.711.24 44北仑区小山公园1062.00 45北仑区白峰公园12.097.252.42 46北仑区保税区中心广场3.42.040.68 47北仑区华浦公园7.84.681.56 48北仑区海天公园84.81.60 49北仑区太河路公园10.526.312.10
18、50北仑区大笠山滨海公园10.676.42.13 51北仑区北仑区纪念林4.812.890.96 52北仑区丁山气象公园5.73.421.14 53镇海区人民公园4.412.650.88 54镇海区中一生态园4.732.840.95 55镇海区世纪公园127.22.40 56镇海区文智公园3.632.180.73 57镇海区民联公园7.64.561.52 58镇海区崇文公园127.22.40 59镇海区通和公园3.42.040.68 60镇海区中河名苑公园4.632.780.93 61外围组团慈城新区中心湖公园10.12 4.101.6362外围组团绿心公园10.00 6.00 2.40 63
19、外围组团寻芳园5.20 3.12 1.25 64外围组团张家头公园5.24 3.14 1.26 65外围组团余汶公园4.23 2.54 1.02 66外围组团梅山湾公园70124.00 67外围组团大嵩江公园80541868外围组团梅山中央生态公园90.1103.33 69外围组团明月湖公园97.2124.00 第十九条 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59处,其中,海曙区10处,江东区10处,江北区8处,鄞州区9处,北仑区10处,镇海区7处,外围组团5处。规划用地面积218公顷,有效面积124万平方米,能容纳48万人。宁波市区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一览表编号位置公园名称面积(hm2)
20、有效面积(hm2)可容纳人口(万人)1海曙区夏禹公园2.21.320.532海曙区气象路公园2.351.410.563海曙区南塘公园2.131.280.514海曙区胜丰公园2.21.320.535海曙区阳光公园1.630.980.396海曙区联丰广场1.490.90.367海曙区望京路公园1.20.720.298海曙区马园公园1.010.610.249海曙区白云公园1.480.890.3610海曙区三江口公园21.20.4811江东区杨木碶河沿河绿带74.21.412江东区庆安公园4.52.70.913江东区樱花公园2.91.740.5814江东区福明公园62.750.9215江东区儿童公园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城市 应急 避难 场所 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0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