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教学大纲.doc
《国际法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法教学大纲.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代码:0300058国际公法教学大纲PUBLIC INTERNATIONAL LAW执 笔 人: 王卿 编写人员: 审 核 人: 国际公法教学大纲基本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国际法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INTERNATIONAL LAW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适用专业法学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学并修课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总学时363636使用教材邵津: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目25部邵沙平: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王献枢: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周鲠生:国际法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1995年版。其它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中国期刊网课程概述(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内容简介等)课程的意义:通过讲述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关于国际法主体、特别是主权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享有的国际权利和应遵循的国际规则等相关法律制度,并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辨别国家之间外交、军事冲突中的现实问题,确定国家的国际责任,为学生在今后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中解决国际争端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国际主体的法律规范、特别是主权国家及其领土的国际法地位以及国际海洋法、国际航空法、外层空间法、国际环境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国家的国际法律责任、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战争法等法
3、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并能熟练利用上述知识分析辨别国际争端。内容简介: 国际法是关于国际法主体和其权利义务,及其在国际政治、军事交往中产生的各种外交、军事关系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国际政治、军事关系进行协调过程中发生的政治外交、军事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注: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五号楷体学时分配学 时 分 配 表章次章 名学时备注1导 论42国际法的渊源与编纂13国际法的基本原则24国际法上的国家41(课堂讨论)5国际法上的居民36领土法27国际法律责任28条约法39国际组织法110外交和领事关系法311海洋法41(课堂讨论)12空间法1513国际环境法0
4、.514国际人权法115武装冲突法与人道法116国际刑法117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总学时合计342注:以上表格字体均为五号宋体,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均为五号楷体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国际法概述教学目的 了解国际法的概念、特征和历史发展;掌握国际法的主体范围、法律渊源和基本原则;了解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不同学派的基本观点;了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重点难点 国际法的主体范围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渊源教学时数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一、国际法的概念二、国际法的特征三、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学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国际法概况二、近代国际法三、现代国际法第三节 国际法主
5、体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二、现代国际法主体的类型(一)国家(二)正在争取解放的民族(三)国际组织第四节 国际法的渊源一、国际法渊源的概念二、国际法的渊源三、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四、准条约第五节 国际法的编篡一、国际法编篡的概念和意义二、国际法编篡简史三、联合国主持下的国际法的编篡工作第六节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学派一、国际法效力根据的概念二、近代各学派三、现代各学派第七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两个体系还是一个体系二、国际法在国内的实施三、中国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第八节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二、国际法原则宣言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练习题1、简述国际法的概
6、念、特征。2、简述国际法与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区别。3、简述近代国际法的特点?4、现代国际法主体有哪些类型?5、个人是否国际法的主体之一?6、简述国际法的渊源及其形式。7、何谓主权?8、试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教学目的 了解国家的概念、类型;掌握国家的基本权利义务;掌握“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新国家产生的情势、承认的条件;掌握国家承认、政府承认的方式、范围和效果;掌握国家继承的内容及规则;了解我国与国家继承的有关问题。重点难点 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 国家承认的法律后果 国家继承 政府继承与国家继承的区别教学时数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7、概 述一、国家的概念和特征二、国家类型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国家豁免权第二节 国家和政府的承认一、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二、新国家产生的情势、承认的条件三、国家承认的方式、范围和效果四、政府和其他实体的承认 第三节 国家的继承一、国家继承的概念二、国家继承的方面和规则三、我国与继承问题练习题1、国家有哪些类型?2、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3、简述国家豁免权的概念。4、什么是国家承认?它有什么条件?5、对新国家的承认会产生何种法律后果?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教学目的 了解国籍的概念、意义和有关国籍的立法原则;掌握国籍取得和丧失的规则以及解决国籍冲突的原则;掌握外国人法律地位和待遇的法律规定;掌握
8、引渡的条件、程序和效果;掌握庇护的法律制度;掌握有关部门难民法律地位、待遇的法律规定。重点难点 解决国籍冲突的原则 拒绝引渡的理由 国家行使庇护权的处所 外交保护的条件 难民地位的取得和丧失教学时数 2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籍制度一、国籍的概念和意义二、关于国籍的立法三、国籍的取得和丧失规则四、国籍冲突的解决五、我国关于国籍的规定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一、概述二、对外国人的管辖三、对外国人的管理四、对外国人的待遇五、外交保护六、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制度一、引渡制度二、庇护三、中国关于引渡和庇护的法律制度第四节 难民的国际保护一、概述二、难民的概念三、难民的法律地位四、中国保护
9、难民的立场和实践练习题1、什么是国籍?国籍对于个人有何意义?2、何谓国籍的积极冲突与消极冲突?简述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3、解决国籍冲突的方法有哪些?4、一国给予外国人的待遇标准有哪几种形式?第四章 国家领土教学目的 掌握领土主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掌握限制领土主权的方式、领土的构成以及领土的变更方式;掌握边界的概念、形成与划分;了解我国的领土和边界情况;了解南北极的法律地位和制度。重点难点 领土的构成 领土主权 领土变更的方式 边界划分的主要程序 南北极的法律制度教学时数 3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一、国家领土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二、国家领土主权三、国家领土主权的限制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组
10、成部分一、领土的构成二、领陆三、领水四、领空五、底层领土第三节 领土变更的方式一、领土变更的含义二、传统国际法中领土变更的方式(一)先占(二)时效(三)添附(四)割让(五)征服三、现代国际法中领土变更的方式(一)民族自决(二)全民公决第四节 国家的边界和边境一、边界和边境的概念二、边界的形成与划分三、边界争端的解决四、边境制度 第五节 中国的领土和边界一、中国的领土二、中国的边界第六节 南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一、南极地区二、北极地区练习题1、简述领土的构成部分。2、试述领土主权。3、评述领土变更的方式。4、试述边界划分的程序。5、试述南极的法律制度。第五章 国际海洋法教学目的 了解海洋法的概念、
11、历史发展以及海洋法的编篡;掌握内水、领海、毗连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掌握群岛水域、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概念和法律地位;掌握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法律制度;掌握公海及其法律制度;掌握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及其勘探和开发制度。重点难点 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公海自由与公海管辖权 无害通过制度与过境通行制度的区别 教学时数 5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际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及编篡一、国际海洋法的概念二、国际海洋法的历史发展三、国际海洋法的编篡第二节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一、内水二、领海(一)概念和法律地位(二)领海的宽度及其界限(三)领海上的管辖权(四)无害通过权三、毗连区(一)概念(二)宽
12、度(三)法律地位第三节 群岛水域和用于国际通行的海峡一、群岛水域(一)概念和法律地位(二)群岛海道通过权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一、专属经济区(一)概念和法律地位(二)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三)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管理(四)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二、大陆架(一)概述(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三)大陆架的划界第五节 公 海一、公海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二、公海自由三、公海上的管辖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二、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和开发制度三、国际海底管理局 练习题1、试述领海的法律地位。2、试述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3、试述大陆架的法律地位。4、试述公海
13、自由原则的内容。5、试述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6、试比较无害通过制度与过境通行制度。7、试述公海管辖原则。第六章 国际航空法教学目的 了解航空法的概念、渊源及其历史发展;了解关于空气空间法律地位的理论和实践;掌握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掌握国际空中航行的一般和特殊规则;了解国际航空承运人的责任制度以及外国航空器对地(水)面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赔偿制度;掌握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重点难点 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 国际空中航行的一般和特殊规则 “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国际航空运输的管理体制 航空运营权 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教学时数 2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际航空法概述一、国际航空法的概念二、国际航空法的发展三
14、、国际航空法的渊源第二节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一、领空制度二、关于空气空间法律地位的理论和实践三、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四、无线电信第三节 空中航行的法律制度一、领空管理制度二、航空器及其国籍三、空中航行的一般规则四、国际空中航行的特殊规定五、拦截和避免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六、航空安全监督和审计的法律问题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法一、国际航空运输的管理体制二、航空运营权三、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四、国际航空运输的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第五节 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责任一、国际航空承运人的责任制度二、外国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第六节 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制度一、关于国际航空安全的国际条约及其所规定的罪行二、
15、刑事管辖权三、引渡或起诉四、国家的权利和责任练习题1、关于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界问题有哪些主张?应如何评价这些主张?2、试述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3、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关于“航班飞行”和“非航班飞行”的规定有什么不同?4、什么是空中劫持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5、试述蒙特利尔公约对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的发展。第七章 外层空间法教学目的 了解外层空间的概念、划界分歧和外空法的历史发展;掌握外层空间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掌握联合国关于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原则;掌握外层空间法的新领域和新发展;了解我国的航天政策和法律。重点难点 外层空间的概念、划界分歧 外层空间营救制度 空间物体损害赔偿制度空间物体
16、登记制度 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原则 卫星国际直接电视广播的原则 卫星遥感地球的原则 外空使用核动力源原则 国际空间站 外层空间的商业化利用 空间环境保护教学时数 2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 述一、外层空间的概念二、外层空间的产生和发展三、外层空间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制度一、外层空间法的基本原则二、外层空间的营救制度三、空间物体损害的赔偿制度四、空间物体的登记制度五、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原则第三节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原则一、卫星国际直接电视广播的原则二、卫星遥感地球的原则三、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第四节 外层空间的新领域和新发展一、国际空间站二、外层空间的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法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0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