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采砂规划.doc
《河道采砂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采砂规划.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安全预评价的依据。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仍以森林为例,营养循环、水域保护、减少空气污染、小气候调节等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的范畴。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1)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DUV)是由环境资源对目前的生产或消费的直接贡献来决定的。 *江中下游(*市) 河 道 采 砂 规 划 *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2004年6
2、月审定、审核: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员: 编写: 前 言*江中下游(*市)河道机械采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采砂规模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类采砂机械遍布*江中下游河道,滥采乱挖、废渣回弃河道十分严重,对*江中下游的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管理,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使河道采砂逐步走向科学、依法、有序开采的轨道,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河道采砂(石)规划编制大纲,*市水利局组织开展了*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5月初,我室受*市水利局委托,承担了*江中下游(*
3、市)河道采砂规划工作的编制任务。接受任务后,我们成立了项目组,深入现场勘测、调查,在掌握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经研究分析,理论计算,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省防洪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采砂规划的编制要求,于2004年6月底编制完成了*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市水利局、交通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旅游局、建设局、水产局、*水文站及各有关乡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首次编制河道采砂规划,经验欠缺,未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指正。目 录第一章 河道(河段)概况5第一节 河道(河段)流经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5第二节 河道(
4、河段)概况5第三节 河道(河段)的防洪概况8第四节 河道(河段)通航概况9第五节 河道(河段)水环境、水生态概况9第六节 河道(河段)演变概况10第二章 河道(河段)水文、泥沙特性11第一节 来水特性11第二节 来砂特性12第三节 水库电站建设对输砂的影响13第三章 河道(河段)地质基本情况14第一节 地理环境14第二节 地貌特征14第三节 河床边界条件15第四节 河床地质组成16第五节 可采区地质情况18第四章 河道采砂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0第一节 河道(河段)采砂的基本情况20第二节 非法采砂造成的危害21第三节 采砂管理存在的问题23第四节 制定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3第五章 规划的指
5、导思想与原则25第一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25第二节 规划的依据和原则25第三节 规划的任务26第六章 规划的主要内容27第一节 禁采区规划27第二节 可采区规划31第三节 禁采期与可采期规划54第四节 堆砂场的控制数量及布局54第七章 规划的主要要求59第一节 规划的实施管理59第二节 规划的修订61第三节 规划实施的经费及来源建议62图纸附图一 *江东、西溪河道断面布置示意图附图二 *江#溪河道断面布置示意图附图三 *江#溪河道断面布置示意图附图四 东溪(DX)横断面图附图五 西溪(XX)横断面图附图六 #溪(FC)横断面图附图七 #溪(MX)横断面图附图八 十七个采区平面布置图(计17张)附
6、图九 *江东、西溪河道断面采砂规划图附图十 *江#溪河道断面采砂规划图附图十一 *江#溪河道断面采砂规划图第一章 河道(河段)概况第一节 河道(河段)流经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江中下游行政区域主要为*市,该市现共辖*岐、#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个乡镇、3个办事处、447个行政村、2107个自然村,是新兴的中国闽东电机电器城和沿海开放城市。2003年*市总人口60.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58万人,占总人口的70.44%。全市土地总面积1880.1km2,其中海域滩涂面积80.1km2。耕地面积32.26万亩,其中水田25.42万亩,旱地6.84万亩。森林面积176.8万亩,森林覆盖
7、率67.8%,人口平均密度为321.5人/km2,人均耕地0.53亩,人均林地2.92亩。200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9.2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0.54亿元,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为3.7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555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56元。第二节 河道(河段)概况*市境内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太姥山余脉屹立东部,西北面依着鹫峰山余脉,山脉呈南北走向,山峦重叠,溪流纵横。全省“五江”之一的*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市,形成一条向南开口的狭长河谷。地势北高南低,多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地貌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即山地、丘陵、山间盆谷和平原。其中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市西、北部,面积约1538.2k
8、m2,占全市总面积81.81%,水力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长68 km,约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3%。*市境内河流纵横密布,河流主要是*江水系。*江发源于*省*县下庄桥,经*于举坂入*境内,*江贯穿*市南北,于*门入海,流域总面积为5638km2。*江流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河流组成:1、东溪:发源于*下庄桥,至*市湖塘坂与西溪汇合,流域总面积2092 km2。其中5099 km2支流1条,200499 km2支流1条,500999 km2支流1条。2、西溪:发源于*庆元举水,至*市湖塘坂与东溪汇合,流域总面积1178 km2。其中5099 km2支流2条。3、#溪:发源于*县青岚岗,至山汇入*江干
9、流,流域总面积402 km2。4、#溪:发源于政和县镇前,经*县于文潭入*境内,至廉首汇入*江干流,总流域面积1389 km2。其中5099 km2支流3条,100199 km2支流1条。5、#溪:属*江干流上段,自湖塘坂至*岐,区间流域面积228 km2。6、*河:为*江干流近海口段,自*岐至*门,区间流域面积349km2。其中5099 km2支流1条。*江中下游50 km2以上河流基本情况见下表。*江中下游(*境内)50km2以上河流基本情况一览表主干流河 名流经地点主河道长度(km)流域面积(km2)支流或河段分支流源头入境(口)汇口总长境内总面积境内*江东溪支流*下庄桥举坂湖塘坂993
10、62092357寿泰溪*龙井古岭宅举坂752161852棠 溪*杨梅桥上横山上街5421340164西溪支流庆元举水社口湖塘坂10916117878#溪河段湖塘坂*岐3838228228#溪支流*青岚岗坑口山5220402142#溪支流政和镇前下竹舟廉首11646.41389518磻溪*赤路磻溪溪填21219590.5下逢溪*荷洋黄兰桥龙首桥5036177117秀溪白云山龟凤桂林15155252*河河段*岐*门3232349349眉洋溪眉洋观里南塘12125050由于受*连江正北向、*南靖北偏东45、北偏西45三组裂隙和岩性的控制和影响,*市多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市境内湖塘坂上游河
11、流为峡谷型,地势坡度大,河水下泄速度快。湖塘坂下游河流为宽阔型,地势坡度缓,河水下泄速度慢。*市区位于湖塘坂下游约10km处,因此,*市城区以上河流有暴涨暴落的特点。第三节 河道(河段)的防洪概况*市南面临海,海岸线长68km,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3%。*市城区、*岐开发区、#开发区皆处于*江下游的低洼地带,因此防洪和排涝问题尤显重要。*市城区历史上称之为韩城,地处*江下游的一个小盆地,是*市及闽东地区的工业中心,上游又是暴雨区,一旦上游区域普降大暴雨,*城区便有洪涝灾害。据1952年至2002年51年的实测资料表明,*城区洪水超过危险水位达38次,最多的1962年洪水超过危险水位3次。*岐开
12、发区还受潮水顶托影响,洪涝灾害十分频繁,长期以来,*江下游沿岸“一城两区”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1998年前,*市为*省惟一不设防的城市。1999年9月,*省建设委员会、省计划委员会、省水利厅联合以闽建设199976号文关于*市*江下游防洪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该工程建设。1999年开工建设*江下游防洪一期工程。至今为止已基本建成城区和*岐、#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及湾坞海堤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堤防工程,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但是,*江下游*市内其余沿江地段的防洪标准仍然较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要求将愈来愈高,在现有沿江两岸防洪标准偏低的
13、状况下,河道砂、石淤积严重,阻碍河道行洪安全,增高河道水位,将使得防洪形势更加严峻。第四节 河道(河段)通航概况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省级内河航道技术等级的批复(闽政1999文204号)和*省交通厅关于*省地方一、二、三级内河航道技术等级的批复(闽交基1999325号),*江中下游(*)采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通航情况如下:西溪航道:自社口大桥至湖塘坂(东西溪交汇口)为地方一级航道;东溪、#溪航道:自上白石至*岐大桥为地方一级航道;#溪航道:自溪潭洪口至廉首(#溪出口)为地方一级航道;*江航道:自*岐大桥至*河口为国家三级航道;*岐至*门河段布置有较大的港口、码头及万吨级的拆船、造船船坞。其水上
14、交通对*市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道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建设,*江中下游*岐廉首以上河段已基本没有通航要求,一般只作民用渡河交通要求。第五节 河道(河段)水环境、水生态概况*市环保局2004年上半年对*境内主要河流交溪*、铁湖、洪口、*岐四个省控断面进行3次常规监测。除铁湖断面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外,其余各断面粪大肠菌群均不同程度超标;20022004年上半年*、铁湖、洪口三个省控断面氨氮指标呈持续上升趋势;*、洪口断面五日生化需氧量指标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铁湖断面化学需氧量与200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9.24%/L,上升幅度169%;2004年上半年*岐断面氨氮、化学需
15、氧量指标与上年相比,浓度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4.4%、30.1%水质状况明显好转。*江中下游河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分析结论为:水质均达到类水以上标准,水生态环境较好。第六节 河道(河段)演变概况为落实河道(河段)近几年的演变过程,根据我室1997年为配合*省水利规划院进行*江下游流域规划的断面测量资料,我室于2004年5月再次对原来的固定断面进行测量,根据两次的测量成果对比分析,河道漫滩部分没有出现太大的冲淤变化,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的趋势。平面状态主要表现在局部的凸岸淤积,凹岸冲刷。河道冲刷主要集中于河道正常水位以下的主河道部分,主河道水面线以下河床总体呈较大的降低,水深加大,水面宽度变窄
16、等。*江下游规划河段东溪、西溪、#溪、#溪可采河段断面平面布置图及横断面图详见附图。第二章 河道(河段)水文、泥沙特性第一节 来水特性*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本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2100毫米之间,局部可达2900毫米,降水量从西北至东南呈递减趋势;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在8001600毫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变化趋势与降水相仿。*江下游*市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47.9mm,一年中雨水多集中于39月份,尤以六月份最为充足,平均月降雨量达253.6mm。*江流域呈扇形,跨二省七个县,上游的*、*、*、福鼎等县是暴雨区,交溪在*市区河段河面较窄,
17、最窄处仅200m,一旦上游区域普降大暴雨,*城区便有洪涝灾害。*江下游洪水成因主要是锋面雨和台风暴雨,上游为暴雨中心,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加之山脉险峻,上游河床比降陡,水流急,有典型的滨海山丘地区独立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特点,一般洪水历时仅几十小时,峰高量较小。本流域每年五六月份为梅雨期,七月天气晴热,常出现旱情,八、九月份台风频繁,强台风过境时往往狂风暴雨,是灾害性洪水的主要成因。*江流域总面积5638km2,东溪流域面积2092km2,占*江湖塘坂以上流域面积3270km2的64%。建国后最大一次洪水发生在1965年8月20日,由台风带来暴雨所造成,*城关三天的降雨量为169.3mm,交溪上
18、游平均雨量达210mm,湖塘坂(*水文站)洪峰流量达11700m3/s,洪水总量5.66亿m3。第二节 来砂特性*江中下游河道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土壤侵蚀及山体滑坡,以悬移质泥沙输移为主。同时,对于局部河段当其水砂条件或河床边界发生较大变化、水流携带砂力处于非饱和状态时,发生河岸崩塌,河床面冲刷,泥沙被水流携运到下游堆积,这也是下游河道泥沙的来源之一。另外,由于石料开采、工程建设等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直接或间接向河道倾倒废料和垃圾,这些流失的泥土或废料转化为河床砂石中的粗颗粒部分而成为泥沙的另一个来源。在*江中下游东、西溪交汇口处的*水文站有悬移质泥沙实测资料,根据19552002年泥沙资料
19、统计,*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39kg/m3,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81.3t/km2a。根据对多个采砂点的观测,每年59月的来砂量约占全年来砂量的80%。1990年以来*水文站来砂情况见表2.1。*江#溪洋坪村水位站有2年6个月(1959年7月至1961年12月) 泥沙实测资料,洋坪村站输沙模数200t/km2,含沙量为0.160kg/m3,其泥沙成果见表2.2。*江*水文站来砂情况表 表2.1年份199091929394959697989920000102年输沙量(万t)10512.969.123.136.961.049.763.936.035.666.625.038.0洋坪村站来砂情况表
20、表2.2年 份19601961年输沙量(万t)38.219.5第三节 水库电站建设对输砂的影响*江西溪*县境内建有牛头山电站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564km2,根据牛头山可研报告资料,其坝址以上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9.70万t,推移质输沙量为2.91万t,年输沙总量为12.6万t,牛头山水库对悬移质泥沙的拦截率按80%计,推移质全部拦截,由此计算得水库多年平均拦截的泥沙量为10.66万t,下泄的多年平均输沙量约为1.94万t。*江#溪干流自上而下建有芹山电站水库、*电站水库、闽东电站水库;芹山电站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453 km2,*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511 km2,闽东坝址以上集雨
21、面积为766km2;多年平均悬移质泥沙侵蚀模数为200t/km2。考虑上游芹山、*水库的拦砂作用后,至闽东电站坝址推移质输沙量为1.5万t,悬移质输沙量为5.4万t,闽东电站水库对悬移质输沙量的拦沙率约为20%,推移质全部拦截,则下泄的泥沙量为4.3万t,年平均含沙量为0.055kg/m3。#溪支流下逢溪建有黄兰溪一、二级电站水库,根据其初步设计资料,二级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84km2,输沙模数为200t/km2,黄兰溪一、二级电站水库对悬移质输沙量的拦沙率约为80%,推移质全部拦截,则计算得下泄的泥沙为0.3万t。在*江东溪和#溪河段的支流上已建的电站主要是以径流开发为主,且坝址以上集雨面积较
22、小,对河砂的拦截能力有限。故不考虑电站水库对输砂的影响。第三章 河道(河段)地质基本情况第一节 地理环境位于*江中下游的*市地处*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92311952,北纬26412724。北邻*,与*省*县接壤,南与三都澳隔海相望,东邻*、霞浦,西靠*,西南接蕉城区。全市幅员广阔,南北长80km,东西宽35km,全市面积1880.1km2。*江流域的东溪起源于*下庄桥,西溪起源于庆元举水,两溪在*境内的湖塘坂处汇合,经#溪、*河于*门入海。*市系*江流域中下游所在地。第二节 地貌特征*市境内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太姥山余脉屹立东部,西北面依着鹫峰山余脉,山脉呈南北走向,山峦重叠,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采砂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0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