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汇总.doc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汇总.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大纲与样题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大纲与样题目 录大纲1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12内经等级考试大纲343金匮要略等级考试大纲504温病学等级考试大纲62样题1伤寒论等级考试一级样题662内经等级考试一级样题723金匮要略等级考试一级样题774温病学等级考试一级样题80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伤寒论考试大纲制定原则为使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的顺利进行,题库建设至关重要,而试题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考试大纲密不可分,而大纲的确定更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一、大纲确定原则1. 本大纲的制定参考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大纲,按照明赵开美
2、复刻本伤寒论条文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取中间十卷,计398条原文。2. 结合原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按掌握、熟悉、了解程度分为一类条文60条,二类条文60条,三类条文278条。3. 一类条文为纲领性的条文或临床常用有方证的条文,二类条文为需要理解的条文或临床较为常用方证的条文,剩余的条文为三类条文。 二、考试与条文关系一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类经典条文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二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类、二类经典条文所涉及的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三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课程全部经典条文所涉及的经典理论的理解与综合应用。 三、考试类型的说明(各课程可依据课程特点有适当题型调整)一级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一为
3、原文默写题,每题4分,计5题,出题内容如一级考试;二为改错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三为填空题,每题2分,计10题,共20分;四为选择题,每题1分,计20题,共20分;五为原文理解题,要求先默写原文,然后对原文进行解释,每题6分,计5题,共30分。总计100分;二级考试题型分为三种,一为原文填空题,每题2分,计10题,共20分;二为原文理解题,只对原文划线部分进行解释,每题5分,计4题,共20分;三为病例分析题,每题15分,计4题,共60,总计100分;三级考试题型分为六种:一为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二为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三为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2分,共10
4、分;四为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五为论述题1题,共10分;六为病例分析题1题,共10分。总计100分。 四、经典条文(理论)的分类(原则上分为3类)一类条文1、2、3、11、12、16、20、31、32、34、35、38、40、63、64、67、71、76、82、91、96、103、106、135、138、146、149、163、168、173、177、180、182、208、219、223、230、236、237、247、243、263、273、277、279、281、282、301、303、305、316、317、318、337、338、350、351、371、385、397二类条
5、文14、29、31、39、46、56、58、59、62、66、99、101、102、107、111、112、117、118、124、137、144、147、154、156、157、158、159、161、169、172、186、202、214、215、238、242、248、252、253、254、255、259、302、304、309、315、319、320、321、322、323、326、335、356、374、378、382、386、395、396三类条文剩余其它条文为三类条文。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说 明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与实践水平,预备在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含
6、各专业方向)举行伤寒论等级考试,具体办法如下:(一) 考试对象伤寒论等级考试主要对象为在校的中医学专业(含各专业方向)、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鼓励其他专业在校生参加。(二)考试内容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教材伤寒论原文内容为标准,制定了等级考试大纲,紧密围绕原文内容进行考查,考查学生对六经辨证的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三)考试等级考试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条文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二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理论的临床应用;三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理论的综合评价。一级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一为原文默写题,每题4分,计5题,出题内容如一级考试;二为改错题,每题1分,计10题,
7、共10分;三为填空题,每题2分,计10题,共20分;四为选择题,每题1分,计20题,共20分;五为原文理解题,要求先默写原文,然后对原文进行解释,每题6分,计5题,共30分。总计100分。二级考试题型分为三种,一为原文填空题,每题2分,计10题,共20分;二为原文理解题,只对原文划线部分进行解释,每题5分,计4题,共20分;三为病例分析题,每题15分,计4题,共60,总计100分。三级考试题型分为六种:一为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二为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三为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四为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五为论述题1题,共10分;六为病例分析题1
8、题,共10分。总计100分。(四)测试项目的难度结构依据考试大纲,将伤寒论条文分成一类条文60条,二类条文60条,三类条文278条。一级考试易度比例大约为易、中、难6:3:1。二级考试和三级考试使试题难易度比例大约为易、中、难5:3:2。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伤寒论自学总学时50学时章 节太阳病本节自学学时2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学时)【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9、,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
10、十二日愈。(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
11、令误也。【学习要求】1. 背诵1、2、3、11、12、16条原文。2. 解释11条原文、16条原文。3. 掌握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4. 了解太阳病传变的依据、温病的特点及误治后的变证、外感病辨阴阳的要点、太阳病的愈期。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伤寒论自学总学时50学时章 节太阳病本节自学学时2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学时)【原文】(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12、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
13、之。(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
14、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学习要求】1. 背诵20、29条原文。2. 解释26条原文。3. 掌握桂枝加附子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4. 了解桂枝汤的治疗禁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表郁轻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伤寒论自学总学时50学时章 节太阳病本节自学学时2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
15、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
16、,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6
17、)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学习要求】1. 背诵31、32、34、35、38、40、46条原文。2. 解释39、41、46条原文。3. 掌握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4. 了解葛根加半夏汤证、桂枝汤的灵活运用。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伤寒论自学总学时50学时章 节太阳病本节自学学时2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48)二阳并病
18、,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
19、宜麻黄汤。(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
20、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学习要求】1. 背诵56、58、59、62条原文。2. 解释49、53、54、58、59条原文。3. 掌握桂枝新加汤证。4. 了解表证兼里虚证禁用汗法、桂枝汤治疗杂病的典范、干姜附子汤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伤寒论自学总学时50学时章 节太阳病本节自学学时2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21、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
22、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学习要求】1. 背诵63、64、66、67、71条原文。2. 解释63条原文。3. 掌握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经典 等级 考试 大纲 0512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0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