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技术规范.doc
《健康教育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技术规范.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健康教育服务技术规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目 录I第二章 健康教育1第一节 概 述1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二、健康教育的对象1三、健康教育的任务1四、健康教育内容2五、基本概念3第二节 流程图及说明5一、健康教育需求评估5二、制定健康教育年度计划7三、提供健康教育资料8四、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0五、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1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4七、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17八、附件19第三节 健康教育适宜技术20一、健康教育资料的制作和使用20二、问卷调查22三、小组讨论23四、人际交流技巧24五、展示/演示/示范26参考文献27第二章 健康教育第一
2、节 概 述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防治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2009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普及健康教育,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健康教育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
3、服务项目之一,既是一项独立的服务内容,又是开展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和方法。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职能的要求,是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是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要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向辖区居民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预防和控制社区疾病、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健康教育的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向辖区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包括辖区内社区居民及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等,其重点
4、人群是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三、健康教育的任务1.针对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辖区居民普及医药卫生知识,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文明素质。2.提高个体和群体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责任感,促进个体和群体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具体的行为指导和示范,帮助居民提高自我保健能力。3.促进全社会关心社区卫生和居民健康,创建有益于健康的社区环境。倡导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社会组织支持和参与社区健康促进工作。4.加强社区行动,发掘和整合社
5、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及各项活动,增强社区居民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四、健康教育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008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提出了中国公民必须掌握的66条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25条基本知识和理念、34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7项基本技能。同时配套出版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该读本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面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相关内容可在卫生部网站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网站查阅。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
6、育。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必须紧紧抓住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和特点。青少年健康教育可参照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服务。妇幼健康教育可参照卫生部发布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开展婚前保健、孕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婴幼儿喂养、疫苗接种、婴幼儿生长发育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康复训练、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农民工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伤害预防、职业病防护、心理健
7、康等内容。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与某些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开展健康教育服务时,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向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辖区居民形成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康教育服务,要结合我国国情和辖区实际情况,有
8、重点的开展。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等,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危害、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重大疾病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开展重大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危害、预防措施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对35岁以上妇女开展乳腺癌和宫颈癌健康教育。结合辖区常见病、地方病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针对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的健康教育,涉及健康相关各个方面,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计
9、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内容非常广泛。实际工作中,开展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选择与之密切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例如:针对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教育时,可选择职业卫生中有关职业危害因素对机体危害、防护措施、职业病防治法等内容进行讲解。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针对家庭常见的不安全隐患、伤害类型、伤害原因、伤害处置、伤害预防及常见病紧急救治等,开展家庭急救教育,如火灾时的自救措施、皮肤烧烫伤紧急处理、拨打急救电话120等;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讲授相关知识、应急处置、逃生自救技能等。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
10、政策。面向公众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重点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等。五、基本概念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指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行动,鼓励人们采纳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的5个优先活动领域:(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增强社区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
11、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健康的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4.行为干预在健康教育中,行为干预指运用传播、教育、指导、说服、鼓励、限制等方法和手段,帮助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5.生活方式广义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其本质是社会文化。从健康视角看,生活方式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可以是有益于健康的,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也可以是不利于健康的,如吸烟、缺乏运动、高脂膳食、不吃早餐等。生活方式与某些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第二节 流程图
12、及说明一、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是指在面对人群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收集各种与健康有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或推测与某种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及性的过程。健康教育需求评估主要由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负责,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过程中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一是在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下,收集辖区居民健康相关信息;二是在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下,对收集的健康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评估;三是根据评估结果,明确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辖区内健康教育资源
13、等,为制定和调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一)目的1.明确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行为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明确辖区内健康教育资源,为制定有针对性、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2.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二)内容1.评估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1)收集辖区居民的疾病谱、死因构成,明确辖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等;(2)明确辖区居民季节性高发病,如冬春季流感、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儿童手足口病、夏季食物中毒、痢疾等。明确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是为了确定优先行动领域,即明确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2.评估辖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1)了解辖区居民健康相关
14、行为生活方式现状,尤其是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身体活动不足、膳食不合理等;(2)了解辖区居民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如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健康技能、自我管理能力等。明确辖区居民健康问题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针对性健康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基础,是获得良好健康教育效果的保证。3.评估辖区内健康教育资源明确辖区基本情况(经济水平、风俗民情、社区文化、公共卫生设施、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构成分布情况)、居民特点(尤其是年龄、职业和文化构成)、开展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条件等,为确定适宜本社区的健康教育形式提供依据。(三)方法1.收集资料通过收集门诊
15、记录、以往开展的社区诊断资料、地方卫生年鉴、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等发布的卫生统计数据等,获得居民患病率、发病率和死因构成等资料数据,明确影响辖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如患病率前10位的疾病)和主要死因(如死因构成前10位的死因)。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经费,但存在信息不够全面、针对性不足的缺点。2.专项调查(1)问卷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可以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水平、健康行为持有率、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希望获得的健康知识和途径等。问卷调查方法可以较全面获得健康需求评估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定期调查,动态反映上述指标逐年变化趋势。调查问卷设计、样本量计算、抽样方法确定等环节因具
16、有较高的专业性,可以寻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指导。(2)访谈针对某一健康问题或主题,请68名有代表性的社区居民进行个人访谈或小组讨论,听取社区居民对调查问题的理解、态度、观念、意愿等,听取社区居民对已经开展、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好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如听取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难以改变的原因等。访谈是对问卷调查的有益补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征询患者和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二、制定健康教育年度计划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规定的服务内容和要求,在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本辖区健康教育年度计划,
17、并撰写出年度计划书。年度计划应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时间安排等。(一)撰写年度计划书年度计划书通常应包括制定依据、计划开展的工作及重点工作、预期目标、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部分。1.制定依据阐明计划制定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基本情况(如人口数、人口构成、经济水平、社区文化等)、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如位患病率前10为的疾病、死亡构成前10位的疾病、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等)。2.计划开展的工作及重点工作针对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规定的5项健康教育服务,即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分别制定年
18、度计划。具体包括:本年度内开展此项健康教育服务的总次数、每次服务的主题、主要内容、目标人群、预计开展的时间、负责人等内容。3.预期目标制定预期目标,即到本年度结束时,辖区居民健康相关知识、行为、健康状况预期达到的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效果评价指标是健康素养水平,其他指标还包括人群吸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也可制定远期目标,如3年目标、5年目标等。检验预期目标是否实现,需要通过专项调查来评价,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4.时间安排将5项健康教育服务的年度计划进行汇总,以时间进度表的形式,将全年的各项活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5.经费预算列
19、出开展每次健康教育服务的各项开支,将各项开支汇总即为开展此次健康教育服务的预算,再把每次服务的预算汇总,即为年度总预算。(二)注意事项1.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尽量覆盖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的7项内容,且应策划针对不同人群的重点内容,使健康教育服务更具针对性。2.健康教育的形式及数量应达到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的要求,且应掌握“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根据每次健康教育服务的具体内容、目标人群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健康教育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一种或几种形式。3.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时间安排不宜过满,应为临时性任务安排机动时间;二是不需要确定各项活动的具体日期,明确出时间段即可;三是要考虑节假日、
20、农忙、气候等因素,合理安排时间。4.可以根据本地特点,开展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三、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印刷资料和音像资料两类,获得资料的主要来源:一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编制;二是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其他公共卫生机构或相关专业机构获得设计模板,进行编制;三是委托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设计制作。(一)自主编制健康教育资料1. 选定核心信息围绕健康教育内容,结合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辖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等,选定核心信息。核心信息要科学、准确、通俗、易懂。2.设计初稿专业人员(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等)和设计人员(编辑、美编、摄影等)密切
21、配合,根据核心信息所表达内容,设计恰当表现形式。插图应与内容密切相关,直观易懂,有助于社区居民更好理解宣传内容;宣传主题和核心信息要醒目、简洁,保证设计初稿在信息准确性、传播效果、艺术表现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质量。3.预试验将初稿在目标人群中进行预试验,通过个人访谈或小组讨论,了解目标人群是否理解健康教育资料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喜欢健康教育资料的表现形式,收集评论意见和修改建议。4.修改与定稿根据预试验结果,对初稿进行修改。如果目标人群对初稿意见或建议较多、修改内容较多时,修改后样稿还需再次进行预试验,直至绝大多数目标人群能正确理解才能通过,最终形成定稿。5.制作与生产少量健康教育资料可自行制作完成
22、;大量健康教育资料需要交付制作单位,进行批量生产。(二)使用模板印制1.获得模板的途径从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及其他相关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网站的健康教育资料库,选取适宜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2.改编模板可以根据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对获得的模板进行适当改编,使之更适合辖区居民。(三)委托设计制作在现有模板不符合实际需要,而本单位人力、技术又不能完成编制健康教育资料任务的情况下,可委托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设计制作,保证健康教育资料符合工作需要。(四)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和播放1.发放途径
23、与播放方式(1)印刷资料可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前来就诊的患者及有需求的社区居民自行选取。(2)音像资料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场所滚动播放。(3)向辖区内家庭、单位、学校、村(居)委会发放健康教育资料。(4)可结合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讲座以及个体化健康教育,发放、播放健康教育资料。2.要求(1)对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2)对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 教育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0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