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概论课件.ppt
《东亚经济概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经济概论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亚经济概论,魏 全平,第一讲 东亚经济概况,东亚国家人口和面积,东亚人口与世界人口,东亚国家GDP(20012006)单位:百万美元/,东亚地区GDP占世界比重(2005年),东亚地区GDP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2005年),各主要国家GDP占世界比重(2005年)单位:万亿美元,东亚GNI(国民总收入)占世界比重(2005),东亚国家产业/贸易结构 单位:,东亚国家产业/贸易结构 单位:,东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占世界比重(2005年),东亚国家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和长期债务状况单位:亿美元,主要国家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东亚国家网络使用人数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状况,第二讲 亚洲“四小”之概述,“四小”
2、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比较,从数据看亚洲“四小”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特征,从数据看亚洲“四小”经济发展,从数据看亚洲“四小”经济发展,亚洲“四小”从六十年代以后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从人均GDP数据来看亚洲“四小”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加坡和香港已达到西欧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国内投资和出口所占GDP的比重来看可以发现亚洲四小的经济发展是由国内投资和出口所拉动的从GDP中农业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看产业结构的变化,韩国和台湾农业的比重急剧下降,工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化是亚洲“四小”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特征,除了香港以外,三个国家(地区)都在经济开发初期存在“权威主义开发体制”。其背景与战
3、后经济政治环境有关。,经济发展特征,经济发展特征,从经济发展的初期条件自然资源或者生产要素来看,亚洲“四小”与东盟各国相比,自然资源缺乏,只能依赖于人力资源。规定了当初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经济发展特征,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最初尽管大多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然后很快被出口导向工业化所取代。其背景:一次性产品出口能力不足,而进口工业产品需要大量外汇。亚洲“四小”出口持续增长带来资本积累的增加、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特征,支撑经济发展的企业构成各不相同。韩国:大企业、财阀台湾:中小企业香港:中小企业新加坡:外资企业、国企,第三讲 亚洲“四小”之韩国,初期
4、条件:战后从零开始经济发展起步:60年代重化学工业化:70年代从开发到发展:80年代韩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初期条件:战后从零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朝鲜半岛被称为“北工南农”工业集中在北部、南部主要是农业地带。战后初期韩国的经济条件非常严峻,几乎从零开始,在贫穷的状况下,美国的经济援助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初期服装和食品等消费品产业的发展贡献很大。但是,由于工业所需机械设备的进口,贸易收支常年赤字。1959年提出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但是因为国内市场窄小,难以推进。,经济发展起步:60年代,1961年朴正熙政权推行官僚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政府设立“经济企划院”,62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67年实
5、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形成了引进外资(贷款)和国外技术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具体政策:出口补助、根据出口业绩赋予进口份额、统一和下调汇率、低利息的金融政策、优惠税制。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以服装、鞋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迅速,拉动经济。,重化学工业化:70年代,73年提出重化学工业宣言,着力发展钢铁、石油化学、造船等基干产业。1973年建成浦项综合制铁所,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形成了钢铁、石油化学、造船等一系列产业,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70年韩国人均GNP只有270美元,到77年超过1000美元。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设备投资过剩,收入分配不公,财阀系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差距扩大。另外,
6、重化学工业的发展过于依赖能源,7 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对韩国打击很大。,从开发到发展:80年代,80年在政治混乱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全斗焕政权的诞生。从82年开始的第五次五年计划由过去的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改名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修正过去开发至上的战略,同时经济运行也逐步由过去的官僚主导向民间主导转变。80年代初期曾经一度受到外债积累过多的困扰,但是由于实施了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80年代中期达到经济增长、物价和国际收支的平衡。80年代后期,韩国的半导体、汽车出口增加使国际收支出现黑字,总体经济良好。,韩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在政策干预方面,韩国政府在东亚各国中最为强势。“複线型工业化”,第四讲
7、亚洲“四小”之台湾,初期条件:50年代出口导向工业化:60年代重化学工业化:70年代高科技发展:80年代台湾的现状,初期条件:50年代,政治相对稳定。形成了比较坚固的农业基盘1949年实施土地改革为以后台湾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工业化政策方面,在关税和限制进口数量等保护政策下,以服装等轻工业消费品为主,推进进口替代工业化。,出口导向工业化:60年代,政府为了获取外汇,扶植出口产业,推动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具体政策:统一和下调汇率,给出口业者低息融资,实施出口退税的税制,投资奖励措施,引进外资。1965年在高雄世界上第一次开设出口加工区60年代主要的出口产品是服装,60年代后期再加上零部件和塑料制
8、品。,重化学工业化:70年代,随着六十年代的高速发展,逐渐意识到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对此,政府提出“十大项目建设”计划,以此来推动重化学工业化。选择了钢铁、造船和石油化学等三大项目,并成立了相关政府企业,基础设施选定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湾等七个项目。,4.高科技发展:80年代,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及之后的世界经济不景气状况,给台湾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加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台币汇率上升,工资增加,使台湾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提高产业结构,发展信息、生物和机械等高科技产业,同时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在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给予支持。80年代后半期,台湾的机械产业,特别是电子
9、、电脑产业发展迅速,成了主要的出口产业。,台湾的现状,大量中小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第五讲 亚洲“四小”之新加坡,初期条件出口导向工业化:60年代后半期70年代产业结构的提高:80年代政府的作用,初期条件,1959年取得内政自治权,从英国独立,之后参加马来西亚联邦,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对立,从1965年脱离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劳动力有限,但是地理条件优越,有良好的港口,中转贸易发达,而且使用英语,这些条件使得新加坡在经济发展初期形成依赖贸易和外资企业的经济结构。,出口导向工业化:60年代后半期70年代,新加坡为了摆脱依存
10、中转贸易的经济结构,于1961年设立经济开发厅,推动工业化,60年代前半期在马来西亚共同市场的前提下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策略。但是,1965年从马来西亚分离独立后开始全力推动政府主导下的出口导向型战略,政府推出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设工业区,制定相关劳动法,鼓励外商投资等等。由此,石油化工、电气、机械、运输机械等产业的外资企业相继登陆,使得新加坡成功地实现了从中转贸易港向出口导向工业化的转型。,产业结构的提高:8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出现劳动力不足,大量马来西亚的劳工涌入,政府认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供给会妨碍产业结构的提高,于是在1979年提出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向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
11、转变,为此在以后的三年中人为地加工资。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导致劳动生产力的上升,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80年代前半期经济不景气,到80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来自美国欧美等企业的直接投资急剧增加,电子机械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金融服务产业继续增加,使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府的作用,与香港的自由放任政策不同,新加坡政府采取积极干预政策。具有优秀技术官僚的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目标设定以及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主导的作用。,第六讲 亚洲“四小”之香港,初期条件出口导向工业化:50年代到70年代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80年代政府的作用香港经济的现状,初期条件,1949年新中国诞生,1951年联
12、合国对中国采取战略物资禁运政策,使得香港失去中国市场,不得不改变过去中转贸易的地位。解放前夕,大量大陆企业家、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入香港,这些要素与它的自由经济体制和产业基础设施相结合,为香港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出口导向工业化:50年代70年代,香港市场狭小,而且没有政府干预,所以一开始就形成出口导向工业化,最初发展起来的是服装产业,随后从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香港的玩具、塑料出口产业形成,当时香港制造的塑料花出口在世界上轰动一时。6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大量出口电视机,70年代生产电子计算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并大量出口世界市场。,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80年代,进入80年代,
13、香港随着经济的发展,面临劳动力不足、工业用地不足以及工资等商务成本上涨的问题。于此同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制造业开始向中国大陆大量转移,与广东省形成了“前店后场”的格局。现在香港的经济主要依存于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占地区总产值的86%左右,制造业萎缩的10%左右,同样在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从过去的240万左右减少到现在只有几十万。,政府的作用,香港政府采取积极的不干预主义,香港没有实行重化学工业化,既和它自身的自然经济条件有关,也反映了它政府的不干预主义,但是积极的不干预主义并不代表政府不发挥作用,实际上在宏观经济的稳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金融市场的建设等方面政府都
14、发挥了一定的作用。,5.香港经济的现状,回归以后的香港经济:金融危机 CEPA 旅游开放,第七讲 亚洲国家经济开发战略,NIES(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cs,新兴工业化经济群)的崛起和意义,发展中国家新的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增强了发展中国家走自己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信心亚太地区、中日、东盟各国相促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为经济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和发展经济学的诞生,1.战后世界经济结构,2.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国际条件,战后美国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能力,支配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社会主义体制的确立与美国扶植下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复兴西方国家
15、中美国式生产方式的波及与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3.发展中国家经济低速发展的结构,发展中国家长期受殖民地统治,形成畸形的单一经营的经济结构,其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农业人口来看,农业比重占绝对优势,相对来说工业比重很低这些国家的产品主要限于几种农产品或自然资源,具有所谓单一产品结构的特点产业具有为国内需求生产和为国外需求生产的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特定的一次性产品主要向发达工业国家出口,所以对外依赖性很强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这些产品的竞争性很强,互补性较低,4.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际环境,战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独立,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新生体制的稳定,必须要
16、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基础是一次性产品生产,而且主要依赖于国外市场。但是西方工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农业保护政策,从根本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战后一次性产品出口状况:,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一次性产品生产与出口增长迅速50年代中期以后,一次性产品出口贸易严重衰退,一次性产品出口衰退的主要原因:,战后,在发达国家推进重化学工业的过程中,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不断开发了各种代替自然原料的合成材料,像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天然原料的生产和出口,对世界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影响很大。,一次性产品出口衰退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业
17、机械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原来在是世界市场上具有优势的产品,如谷物、奶酪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优势逐渐转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农产品只限于一些受自然限制的特定产品。,一次性产品受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直接造成生产和经济的停顿,波及整个国民经济,5.战后经济开发理论的诞生,两大流派,新古典派:根据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优势、发展农业和一次性产品出口,渐进地发展经济,并强调经济的自由化和开放体制。新正统派:认为世界经济现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有计划的经济体制下,通过工业化的道路来推进发展。,新古典派的开发理论,代表
18、人物:巴伊纳,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主要著作:国家贸易和经济发展(1953),巴伊纳的主要观点:,第一,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实现高速经济发展,最有希望的部门是农业。为此,建议必须设立对健康、一般教育、技术训练、交通运输以及生产型用途进行低息贷款的农业信用机构。第二,本来就不存在工业比农业优越或者农业比工业优越的问题。是农业还是工业的选择,应该由资本家、企业家和工人自由决定。但是在上面第一点的前提下,这种所谓自由选择的主张,显然是想指出农业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同样在国际贸易上应该继续发挥单一经营的一次性产品生产出口结构的“特长”。,新正统派的开发理论,代表人物:纳克斯,美国经济学家,以提出“贫穷恶性循环
19、论”而闻名。主要著作: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贸易和发展及类型,纳克斯的主要观点:,从19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工业国家与一次性产品生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国际贸易来看,工业国从这些原料生产国进口廉价的粮食和原材料,支撑经济,使工业生产飞跃发展,而原材料生产国通过出口,也带动了经济的高度增长,而且对一次性产品的大量需求,也诱发了发达国家对原材料生产国铁道运输等部门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在19世纪国际贸易对当时的 不发达国家来说起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大战以后,一次性产品出口停滞,它已难以成为工业国家的高度经济增长向不发达国家波及的因素,也就是说,
20、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机能削弱了。,对20世纪一次性产品出口停滞原因的分析:,发达国家经济的产业结构从轻工业向重工业,即从成品中所含原料比率高的工业向低的工业转移。发达国家经济的各部门中,服务性部门的比率上升,使原材料需求落后于国民生产的增长。消费者对大多数农业产品的需求所得弹性下降。农业保护主义对一次性产品出口生产不利影响。自然资源的再生利用,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在发达国家,用合成人造替代品代替自然原料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纳克斯的结论:,不发达国家已经不能依赖扩大世界对一次性产品的需求,从外界来诱发自己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依赖国际贸易的诱发性的增长,已经不能对经济发展这个课题提供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亚 经济 概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0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