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仪表概述.ppt
《自动化仪表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仪表概述.ppt(1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自动化仪表概述,2.1 检测仪表2.2 控制仪表,内容安排:,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成分检测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调节器执行器,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成分分析仪表,PH计,电导率仪,热值仪,浓度计,氧化锆氧量计,机械量检测仪表,位移检测仪表,厚度检测仪表,力检测仪表,转速传感器,加速度检测仪表,模拟调节器,数字(智能)调节器,电动执行器 气动执行器 液动执行器,2.1 检测仪表,2.1.1 温度检测仪表,一、膨胀式温度计,膨胀式温度计: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测量物质的膨胀或收缩量来反映被测温度的高低。,1.玻璃管液体温度计,组成
2、:玻璃温包、毛细管和刻度标尺。,除了水银温度计以外,还有有机液体温度计,它们主要用于测量低温。,2.双金属温度计,用两片线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叠焊在一起制成的,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称为自由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指针相连。,双金属片,可以直接测量生产过程中的-80+500范围内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温度。,双金属温度信号器,3.压力式温度计,内装工作物质:气体式一般充氮气;液体式一般充二甲苯或甲醇;蒸气式一般充有丙酮、氯甲烷或乙醚等。,组成:温包、毛细管和弹簧管。,二、热电阻温度计,利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进行温度测量。,电阻温度关系式:在200 0范围内,铂的电阻温度关系
3、为Rt=R0 1+At+Bt2+C(t100)t3 在0 650范围内,其关系为Rt=R0(1+At+Bt2),1.铂的电阻,Pt100热电阻分度表,目前,工业铂电阻的R0值有10和100两种,对应的分度号分别为Pt10和Pt100。,2.铜热电阻,在50150的温度范围内,铜热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目前,国内工业用铜热电阻的R0值有50和100两种,对应的分度号分别为Cu50和Cu100。,铜热电阻结构示意图 铂热电阻结构示意图,铠装热电阻的结构1不锈钢管;2感温元件;3内引线;4氧化镁绝缘材料,3.热电阻的结构,普通工业用热电阻的结构,1热电阻丝;2电阻体支架;3引线;4绝缘瓷管;5保护
4、套管;6连接法兰;7接线盒;8引线孔。,4.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优点: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比金属大,约大49倍;电阻率大,因此 可以制成极小的电阻元件,体积小;结构简单、机械性能好。,热敏电阻可分为正温度系数(PTC)、负温度系数(NTC)和临界温度系数(CTR)三种类型。,5.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热电阻测温电桥的三线制接法,热电阻测温电桥的二线制接法,结论: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相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热电极A,右端称为:自由端(参考端、冷端),左端称为:测量端(工作端、热端),热电极B,热电势,A,B,三、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热电势变化的温度检测元件。,热电偶测温
5、是基于热电效应。,1.原理,接触电势,温差电势,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势,在同一金属导体内,温差电势极小,可以忽略。因此,这样则有,2.热电偶的种类与结构,标准化热电偶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热电偶的分度表,热电偶的结构,(a):l接线柱;2接线座;3绝缘套管;4热电极(b):1测量端;2热电极;3绝缘套管;4保护管;5接线盒,(2)铠装型热电偶,(1)普通装配式热电偶,3.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在应用热电偶测温时,只有将冷端温度保持为,或者是进行一定的修正才能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这样做,就称为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补偿导线,热电偶的补偿导线通常由补偿导线合金丝、绝缘层、护套和屏蔽层组成。在1
6、00(或20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补偿导线具有与所匹配的热电偶的热电势标称值相同的特性。,补偿导线外形,使用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补偿导线只能用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普通型小于100,耐热型小于200);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的两个接点温度必须相同;不同型号的热电偶配有不同的补偿导线;补偿导线的正、负极分别与热电偶的正、负极相连;补偿导线的作用是将冷端迁移到温度恒定的地方。,冰点法,恒温迁移法,根据补偿导线末端所处环境温度估计值的大小,人为将显示或记录仪表的零点调到该值。,计算修正法,基于中间温度定律,冷端温度补偿方法如下:,电桥补偿法,二极管补偿法,集成温度传感器补偿法,软件补偿法,利用高性能
7、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实现测温和补偿,红外线辐射温度计产品,四、辐射式温度计,物体处于绝对零度以上时,其内部带电粒子的热运动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这就是热辐射。通过测量该辐射能量的大小便可间接求出被测物体的温度。,红外线辐射温度计用于食品温度测量,红外线辐射温度计在非接触测温中的应用,耳温仪,红外线辐射温度计用于人体额温测量,红外线辐射温度计在非接触温度测量中的应用,集成IC 温度测量,利用红色激光瞄准被测物(电控柜、天花板内的布线层),温度 采集系统,便携式产品,在线式产品,空调制冷、火灾安全和保护,以及工业维护和质量控制等,可作为故障诊断工具,五、集成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利用晶体
8、管PN结的电流和电压特性与温度的关系,把敏感元件、放大电路和补偿电路等部分集成化,并把它们装封在同一壳体内的一种一体化温度检测元件。,1.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电流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典型代表是AD590温度传感器,AD590基本温度检测电路,电压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LMl35LM235LM335系列,2.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LM56、TMP01、AD22015、MAX6509/6510和TC652/653等型号。,3.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典型产品有DSl820、DSl8S20、DSl8B20、DSl821、DSl822、DSl624、DSl629等。,集成数字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属于智能
9、化产品。,单总线系统连接示意图,DS1820引脚排列,2.1.2 压力检测仪表,一、液柱式压力计,1.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有弹簧管、波纹管和膜片等。,二、弹性式压力计,波纹膜片和波纹管多用于微压和低压测量,单圈和多圈弹簧管可用于高、中、低压和真空度的测量。,2.弹簧管压力表,电接点信号压力表,1,4 静触点;2 动触点;3 绿灯;5 红灯,压力表指针上有动触点2,表盘上另有两根可调节指针,上面分别有静触点1和4。当压力超过上限给定数值时,2和4接触,红色信号灯5的电路被接通,红灯发亮。若压力低到下限给定数值时,2与1接触,接通了绿色信号灯3的电路。1、4的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三、膜盒压力计
10、,普通型膜盒压力计原理图,1-膜盒;2-连杆;3-绞链块;4-拉杆;5-曲柄;6-转轴;7-平衡片;8-游丝;9-指针;10-刻度盘,其压力-位移转换元件是金属膜盒,常用来测量几百至几万帕以下的无腐蚀性气体的正压或负压。,膜盒压力表,金属膜片,金属膜盒,内部结构,硅膜片示意图,在一块圆形的单晶硅膜片上,布置四个扩散电阻,两片位于受压应力区,另外两片位于受拉应力区,它们组成一个全桥测量电路。,四、压阻式压力计,五、变隙式差动电感压力计,当被测压力进入C形弹簧管时,C形弹簧管产生变形,其自由端发生位移,带动与自由端连接成一体的衔铁运动,使线圈1和线圈2中的电感发生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变化。即一个电
11、感量增大,另一个电感量减小。电感的这种变化通过电桥电路转换成电压输出。由于输出电压与被测压力之间成比例关系,所以只要用检测仪表测量出输出电压,即可得知被测压力的大小。,六、压电式压力计,压电效应原理:压电材料受压时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其电荷量 与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压电材料:单晶体、多晶体。,压电元件夹于两个弹性膜片之间,压电元件的一个侧面与下方弹性膜片接触并接地,另一个侧面与上方弹性膜片接触,并通过金属箔和引线将电量引出。,七、霍尔式压力计,压力先转换成位移,再应用霍尔电势与位移的关系测量压力。,霍尔电势UH的大小反映出霍尔元件与磁铁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量,从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即可反映出压
12、力的大小。,应用:,八、差压变送器,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方框图,输入差压Pi作用于差动电容的动极板,使其产生位移,从而使差动电容器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此电容变化量由电容-电流转换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流信号,此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其差值送入放大电路,经放大得到整机的输出电流I0。,电容式差压变送器,差动电容传感器,1,2,3-电极引线;4-负压管导入口;5-硅油;6-负压侧隔离膜片;7-负压室基座;8-负压侧固定电极;9-可动电极;10-正侧固定电极;11-正压室基座;12-正压侧隔离膜片;13-正压管导入口,当pi0,将迫使硅油向右移动,进而使可动极板向右发生微小位移S,差动电容容量的相对变化值与被
13、测差压pi成线性关系;差动电容容量的相对变化值与介电常数无关,这可大大减小温度对变送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差动电容容量的相对变化值与S0 有关,S0 越小,灵敏度越高。,扩散硅式差压变送器,采用硅杯压阻传感器作为敏感元件。,硅杯是由两片研磨后胶合成杯状的硅片组成,它既是弹性元件,又是检测元件。,当硅杯受压时,压阻效应使其上的扩散电阻(应变电阻)阻值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路把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硅杯,扩散硅差压变送器电路原理:,硅杯的应变电阻通过不平衡电桥转换为电压变化。,当变送器输入差压信号时,使硅杯受压,电桥就有不平衡电压输出,运算放大器A将此电压放大,并控制晶体管V使输出电流Io增加。在差
14、压变化的量程范围内,晶体管V的发射极电流Ie为319 mA,故输出电流Io便是420 mA。,以美国费希尔-罗斯蒙特公司的3051C型智能差压变送器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智能变送器,手持通信器,功能:(1)组态(2)测量范围的变更(3)变送器的校准(4)自诊断,九、电阻应变式压力计,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工作。,利用电阻应变片将被测试件的应变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然后再利用桥式电路将电阻变化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进而完成对压力的测量。,可测量压力、荷重、位移、速度、加速度、扭矩等。,各种电子秤,广泛的应用,平行双孔梁,电阻应变式压力计,2.1.3 流量检测仪表,一、节流式流量测量系统,由节流装置、差压引
15、压导管及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等组成。,节流装置 节流装置是差压式流量传感器的流量敏感检测元件,安装在流体流动的管道中的阻力元件。常用的节流元件有孔板、喷嘴、文丘里管。工业生产过程中常采用孔板。,孔板,喷嘴,文丘里管,节流现象及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压力和流速分布图,流量方程式,法兰取压,环室取压,单独钻孔取压,1-1角接取压;2-2法兰取压;3-3径距取压;4-4缩流取压;5-5管接取压,取压方式,标准孔板及其安装方法,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测量导电性液体的流量。,二、电磁流量计,三、涡街式流量计,对于圆柱体,当两列漩涡的间距h与同列中相邻漩涡的间距L满足h/L=0.281条件时,卡曼涡列才是稳
16、定的。,每一列漩涡产生的频率f与流速v、圆柱体直径d的关系为,漩涡频率的测量,四、涡轮流量计,涡轮流量传感器类似于叶轮式水表,是一种速度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F1发射的超声波先到达 T1,五、超声波流量计,非接触式流量测量仪表,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特性来测量流体流量的。,斜插式安装,如设顺流方向的传播时间为t1,逆流方向的传播时间为t2,流体静止时的超声波传播速度为c,流体流动速度为v,则有,超声波传播时间差为,一般来说,流体的流速远小于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即cv,则从上式便可得到流体的流速,即,此时超声波的传输时间将由右式确定,在实际应用中,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管道的外部,从管道的
17、外面透过管壁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不会给管路内流动的流体带来影响,如下图。,六、均速管流量计,均速管可以测取管道截面几个等面积圆环的速度平均值,即平均动压头。,将平均总压头和静压头接到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测出二者之压差便是平均动压头,根据平均动压头可求出流体的流量。,阿牛巴流量计,测量原理:,质量流量方程式:,体积流量方程式:,威尔巴(Wellbar)流量计,威尔流量计采用截面形状如子弹头形的探头,威尔巴流量计作为一种差压式流量测量仪表,流体流过的流量与差压的平方根成比例关系,与节流式流量计类似。,七、容积式流量计,根据排出体积进行流量累计的仪表。利用运动元件的往复次数或转速与流体的连续排出量成比例
18、的关系对被测流体进行连续的检测。,可以计量各种液体和气体的累积流量。,可以精确测量体积量。,家用煤气表到大容积的石油和天然气计量仪表。,根据转子的形状分为:椭圆齿轮流量计(液体型)腰轮流量计(气体型和液体)刮板式流量计(液体型),设:V0计量室的容积;n转子的旋转次数,则有,排出的流体总量,椭圆齿轮流量计,腰轮流量计(罗茨流量计),皮膜式家用煤气表,在刚性容器中由柔性皮膜分隔而成I和 II、III和IV四个计量室。,可以左右运动的滑阀在煤气进出口差压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煤气由入口进入,通过滑阀的换向依次进入气室I、或、,并排向出口。皮膜往复一次将流过一定体积的煤气,通过传动机构和计数装置能测得
19、往复次数,从而可知煤气总量。,此仪表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精确度可达 2,是家庭专用煤气仪表。,八、弯管流量计,当流体通过管道弯头时,受到角加速的作用而产生的离心力会在弯头的外半径侧与内半径侧形成差压,此差压的平方根与流体流量成正比,这就是弯管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弯管流量计的流量方程式,D为弯头内径;为流体密度;P为差压值;k是为弯管流量系数,九、转子流量计,流量qv与浮子高度h之间的关系近似线性。,转子流量计有两大类:,直读式转子流量计主要由玻璃锥形管、浮子和支撑结构组成由浮子位置高度读出流量值。,远传式转子流量计可采用金属锥形管,其测量转换机构将浮子的位移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化 仪表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