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功能检验,黄疸,皮肤蜘蛛痣(skin spider)肝掌(liver palms)面部色素沉着(face pigmentation),肝功能受损:,腹水,肝病面容,本章内容概要:,第一节 肝功能概述第二节 常用肝功能实验第三节 常见肝胆疾病生化指标变化第四节 病例讨论,掌握 肝功能试验的意义及评价,赖氏法、速率法测定ALT,改良J-G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胆红素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主要临床意义。熟悉 速率法测定ALP,GGT测定方法、注意事项及主要临床意义。了解 肝脏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化学功能,某些肝病的生物化学。,本章教学要求:,第一节 概 述,肝脏的结构特点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肝脏疾病的代谢紊
2、乱肝功能试验的分类,一、肝脏结构,(一)解剖学特点,双重血液供应,腹主动脉的分技肝动脉,氧,门静脉,营养,双重输出管道,肝静脉,代谢降解物,下腔静脉,胆道系统,脂溶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体外,(二)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三)肝细胞的再生,新生肝细胞的来源由已分化的肝细胞增殖而来由未分化的小叶内胆管上皮细胞分裂而来,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膜具有较高的通透性肝细胞中亚细胞结构丰富肝细胞含有丰富的酶系,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排泄功能物质代谢功能生物转化,重要生化功能,三、肝胆疾病的代谢紊乱,(一)蛋白质代谢异常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慢性肝病时-血浆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出
3、现清蛋 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血氨增高。-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12,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血中丙酮酸含量可显著上升严重肝病时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失常血糖浓度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糖耐糖曲线异常,可呈低平型、高峰型、高坡型等异常曲线 血清半乳糖浓度增高,(二)糖代谢异常,13,(三)脂类代谢异常,脂类消化吸收不良 肝内脂肪氧化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或磷脂合成障 碍,不能有效合成脂蛋白输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而形成脂肪肝糖代谢异常,脂肪动员增加,导致酮血症血浆胆固醇酯/胆固醇的比值下降血浆脂蛋白电泳谱异常,出现低密度脂蛋白
4、(LDL)积累可出现异常的脂蛋白X(Lp-X),14,(四)胆红素代谢紊乱,1.胆红素(bilirubin)来源与生成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胆红素来源,1)衰老的RBC破坏、降解,2)无效红细胞生成,3)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肌红蛋白等)分解,主流胆红素(80%),分流胆红素(20%),15,衰老的RBC,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微粒体、胞液),Hb,珠蛋白,血红素,氨基酸,胆绿素,CO和铁,血红素加单氧酶,O2、NADPH,胆红素a,胆绿素还原酶,胆红素的性质: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16,2胆红素转运,
5、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主要),胆红素 1-球蛋白(少部分),运输形式,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意义,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便于运输。,限制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17,3.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变,1)摄取-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 进入肝细胞。,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有效性取决于,肝细胞膜上特异的载体蛋白,肝细胞内两种受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以“胆红素Y蛋白”(胆红素Z蛋白)形式送至内质网。这是一个耗能的可逆的过程。,肝内运输,18,2)转化,部位:滑面内网质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GA)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6、,另有少量单葡萄 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目的:既有利于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又限制其通过生 物膜而起到解毒作用。,19,3)排泄,结合胆红素通过毛细胆管膜上的主动转运载体,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入胆汁中,再随胆汁排入肠道。转运形式:逆浓度梯度的能量依赖的主动转运过程。,20,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区别,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别 名,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未结合,结合,与重氮试剂反应,慢或间接反应,迅速、直接反应,溶解度,小,大,经肾随尿排出,不能,能,细胞毒作用,大,无,21,4.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及其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葡萄糖醛酸苷酶
7、,葡萄糖醛酸,还原,胆素,氧化,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尿胆素原,胆 素:i-尿胆素,粪胆素,d-尿胆素,游离胆红素,22,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肠肝循环的概念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23,胆素原肠肝循环的过程,(10%20%),2%5%,24,5.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1)黄疸的概念: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
8、nemia)。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浓度高时,则可扩散入组织,组织被染黄,称为黄疸(jaundice)。隐性黄疸:34.2 mol/L,外观看不出。显性黄疸:34.2 mol/L,有黄染的现象。,25,2)黄疸的类型,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根据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26,3)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胆红素形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27,(1)胆红素形成过多-溶血性黄疸,成因溶血
9、性:先天性的红细胞膜、血型 不合输血、脾亢等溶血。非溶血性:如恶性贫血、珠蛋白生 成障碍等无效造血。,28,代谢特点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 红素仅为总胆红素的20%。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红素排 出。肝最大限度地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因而肠道中形成的 胆素原增多,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也增多,粪便颜色加 深。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增加,胆红素阴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29,成因胆红素摄取障碍 胆红素结合障碍 胆红素转运障碍胆红素排泄障碍,(2)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肝细胞性黄疸,临床上可见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肝内胆汁淤滞、感染、化学试剂、毒物、肿瘤等导致的肝病以
10、及先天性遗传缺陷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30,代谢特点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 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 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 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 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 胆素原减少。-高未结合和结合胆红素血症,31,(3)胆红素排泄障碍-阻塞性黄疸,成因胆道梗阻致胆红素排泄 障碍。如胆结石、胆道 蛔虫或肿瘤压迫以及 Dub
11、in-Johnson综合征 等所致的胆道梗阻,32,代谢特点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 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入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 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胆红素阳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3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icterus neonatorum),生下后,血液内原来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未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内载体蛋白Y蛋白少,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内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生成不足,结合胆红素生成少。肝细胞胆汁分泌器发育不完善,对
12、肝胆汁分泌的潜力不大。母乳中含有孕二醇,对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有抑制作用。,34,4)黄疸的实验室检查,胆红素代谢实验,35,三种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36,(六)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1.胆汁酸的类型,按结构分按来源分,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CA,CDCA,DCA,LCA,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CA,CDCA,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DCA,LCA,37,初级胆汁酸,概念: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类型:胆酸(CA)、鹅脱氧
13、胆酸(CDCA)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部位: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原料:胆固醇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是其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38,次级胆汁酸,概念: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初级胆汁酸 7-羟 基脱氧后生成的胆汁酸类型: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及相 应结合型胆汁酸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39,概念: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意义: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2.胆汁酸肠肝循环,40,胆汁酸肠肝循环的过程,41,3.胆汁酸代谢异常,肝胆疾病时的代谢异常肠道疾病时的代谢异常 高脂
14、蛋白血症时的代谢异常胆汁酸代谢遗传性缺陷,42,四、肝功能试验的分类,根据病理过程结合肝功能的分类,了解肝实质细胞膜通透性病变的试验反映肝细胞蛋白质合成障碍的试验指示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的试验反映肝结缔组织增生的试验某些病因诊断的特殊试验,第二节 常用 肝功能试验,血清(浆)蛋白测定血清酶测定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氨测定其他,一、血清(浆)蛋白测定,(一)总蛋白、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1总蛋白测定,化学法(双缩脲法)、物理法、染料结合法、电泳法,染料结合法(BCG、BCP)、沉淀法,2.白蛋白测定,3A/G比值,【参考范围】,总蛋白 6080g/L 白蛋白 3555g/L 球蛋白
15、:1532g/L A/G比值:1.52.0/1,【临床意义】,严重肝病时,肝脏合成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能力降低,血中白蛋白浓度减少;而免疫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合成球蛋白增加,导致A/G比值减少。严重则会出现A/G比值小于1,称为A/G比值倒置,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二)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因子),【参考范围】2.224.22g/L(热沉淀比浊法),【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增加:感染;无菌炎症;其它。,(2)纤维蛋白原减少:严重的肝脏疾病;,其它疾病引起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疾病。,(三)甲胎蛋白(1-fetoprotein,AFP)测定,测定方法:,【参考范围】成人 1030g/L 400g/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胆 疾病 生物化学 检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