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ppt
《网络技术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技术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技术基础,问题讨论,1.你知道有哪些网络?2.你推测网络技术涉及的核心内容有哪些?3.你现在知道有哪些网络设备?,教材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 徐磊主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中国经济出版社 阎光伟其他网络书,4,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5,本章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6,本章的目的和任务,对计算机网络的宏观认识考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了解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上起到里程碑作用的关键技术的发展,体会该领域技术的源起和演变。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网络的功能、应用和分类,7,1.1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网络的发展历史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8,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分组交换网Internet的发展,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9,计算机网络的形成,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1954年,人们开始使用一种称为收发器的终端,将输入的数据通过电话线路传送到远程计算机中。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它能够将计算机与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这种以一台计算机为核心,多个终端散布于各处的联机系统也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这就是最原始的计算机网络。,第1章
3、计算机网络概述,10,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以单个大型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多个远程用户终端与计算机主机多个用户通过多任务分时操作系统共享主机的资源。终端(terminal):包括显示器、键盘和简单的通信接口不具备处理器和存储能力,因此不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1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主机终端的网络,前置机:通信控制功能逐渐从主机中分离,形成独立设备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集中器(/多路复用器):将多个终端到主机的数据集中(或者复用)后发送到高速通信线路上,或者把主机发来的数据分发给多个终端。,优缺点分析,12,主机-终端系统的成功应用实例,20世纪50年代中期
4、,美国的半自动化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把远程雷达和其它测控设备的数据经通信线路传输,发送给一台IBM主机,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处理与控制。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公司合作的飞机订票系统SABRE-I,由一台IBM主机和遍布全美各地的2000多个终端组成。,13,主机主机的通信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互联主机之间通过接口报文处理机(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IMP)与通信线路连接通信子网:由IMP和通信线路构成,负责数据通信的任务资源子网:由互联的主机组成,14,主机主机的通信网络
5、,主机到主机的系统,15,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经历了主机终端的连接、主机主机的连接,才逐步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16,ARPANET,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资助建立四个大学的计算结点最有影响的多主机互联的网络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第一个电子邮件程序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7,分组交换网,电话交换网进行数据通信有两个主要缺点: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通信线路资源的利用率低。电路交换的方式不够灵活。分组交换网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技术。它将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一个
6、个较短的“分组”在网络上传送。分组的头部通常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组成,结点能够根据网络实际情况决定如何进行分组的转发。,18,更多的电话机互相连通,5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电线。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1)/2 对电线。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19,使用交换机,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交换机,20,“交换”的含义,在这里,“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从通信资源
7、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21,电路交换举例,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通话在 A 到 B 的连接上进行,(,(,(,(,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用户线,用户线,中继线,中继线,B,D,C,A,22,电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23,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报文,24,添加首部构成分组,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数 据,数 据,数 据,首部,首部,首部,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25,分组交换的传输单元,分组交换网以“
8、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26,分组首部的重要性,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27,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数 据,首部,数 据,首部,数 据,首部,收到的数据,28,最后还原成原来的报文,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数 据,数 据,数 据,29,分组交换带来的优点和问题,分组交换不必先
9、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30,自成体系的网络体系结构,IBM公司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网DEC公司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网夏威夷大学的分组无线电网络ALOHAnet等。有影响的网络,未形成统一的开放标准。,31,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为了使世界上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pen
10、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OSI参考模型的设计目的是:世界上任何两个网络系统,无论它们在什么地方或是属于什么类型,只要它们都遵循OSI标准,就可以进行互连和信息交换。,32,开放的网络体系标准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理论体系、技术标准和技术实现方面沿着最初三条互相独立的发展线索形成了今天的主流网络技术架构:1984年,ISO提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ISO 7498)。1983年1月1日,UNIX(BSD4.1)实现了TCP/IP,ARPANET 中400台主机开始启用TCP/IP协议簇进行通信。80年代末到90年
11、代,IEEE 802系列标准成为局域网的主流。,33,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ARPANET。ARPANET自1969年问世。到1984年,ARPANET已连接了1000多台主机,供美国政府部门和各研究机构使用。在1984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其中一个仍称为ARPANET,是民用科研网;另一个是军用计算机网络(MILNET)。,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34,Internet的发展,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从1985年开始,围绕其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构建计算机网络。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技术 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