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ppt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化学工程学院,宋永吉,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报告提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一、“卓越计划”的背景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二、“卓越计划”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组织领导 三、“卓越计划”的实施领域和培养体系 四、“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 五、“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 六、“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建设 七、“卓越计划”的学校培养方案 八、高校加入“卓越计划”的程序步骤 九、参与高校学校工作的检查、交流与评价 十、“卓越计划”的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第二部分:化工专业“卓越计划”实施
2、方案 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特色与优势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1.1工程师的培养对国家的重要性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卓越计划”的背景、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2工程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规模世界第一 在校生总数占35.98%开设工科专业本科院校数981所,占91%可以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的大学达到572所 可以授予工学博士学位的大学达到269所,2.1工科院校学校层面的问题 片面追求“高、大、全”,定位不明、目标趋同2.2 工程师培养方面的问题学校内部 面向
3、工程实践不足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按照科学教育模式培养工程师 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学校外部 大多数行业没有建立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工程教育缺乏行业引导和支持 校企合作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企业缺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性 工程师的社会认可度不高,2.3 工科毕业生的主要问题 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 专业面狭窄、所学知识陈旧 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全面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
4、战略举措。,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人才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
5、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二、“卓越计划”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组织领导,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部门联合行业指导分类管理校企合作形式多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3个专家组,教育部专家组,行业专家组,院士指导组,三、“卓越计划”的实施领域和培养体系,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新材料产业农业和医药产业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6、,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通用标准:国家对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宏观要求,是行业制定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由工程院与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四、“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行业标准:在通用标准指导下,各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达到的中观要求,由有关行业部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学校标准:各个学校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的校内各个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的、可落实、可评估检查的标准,由学校制定并经专家组审核。,宏观:通用标准,中观:行业标准,微观:学校标准,标准的包容性,三个标准之间的关系,行业标准名称:XX行业XXX专业XX(层次)标
7、准 如:“石化行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标准”学校标准名称:XX学校XX专业XX(层次)标准 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科标准”,五、“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注册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美国)工科基础教育(大学)+工程职业教育(社会)工程师 文凭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欧洲,以德国为代表)工科基础教育(大学)+工程职业教育(大学)工程师,职称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中国)目前现状:工科基础教育(大学)+工程职业教育(社会)工程师 企业希望:工科基础教育(大学)+工程职业教育(大学)后备工程师,本科:“3+1”模式硕士:“4+1+1”模式博士:“4+2+(3-
8、5)”模式,企业学习目的: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与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配备指导教师落实教学安排提供生活条件,六、“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教师:目标、政策兼职教师:要求、责任,工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具备至少2年的工程经历,七、“卓越计划”的学校培养方案,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选择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作为本校“
9、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各类工科院校建议培养层次,专业领域选择原则:结合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优势与特色可行性因素考虑:工程实践经历教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企业学习方案的实施,要求:学制不变、严格“三段制”,(1)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 学校标准;(2)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3)设计课程并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 行整合;(4)通过课程大纲和教学环节落实知识能力 大纲的各要素。,突出强调:企业学习阶段时间限定:工程实践时间累计一年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要求: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政策措施
10、体系: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学生遴选、教学管理、毕业标准、学籍管理、教师评聘、教师考核。特别强调:教师取得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具体办法;聘请企业教师的具体方案;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办法。,(1)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 历的教师的比例。(2)制定明确的达标计划,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 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 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安排学生到海内外跨国企业实习。开展中外合作的工程教育项目;鼓励用多个语种培养工程师;鼓励培养熟悉当地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卓越 工程师 教育 培养 计划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