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贸易理论课件.ppt
《古典贸易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贸易理论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早期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一)背景知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专门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早期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二)主要观点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早期的贸
2、易思想重商主义,(二)主要观点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早期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三)发展阶段早期(1516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早期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三)发展阶段晚期(1
3、6世纪中叶18世纪晚期)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早期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三)发展阶段晚期(16世纪中叶18世纪晚期)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政策主张: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
4、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早期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四)主要缺陷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早期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恩格斯,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是西方主流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础,虽然,这一理论面临着新贸易理论的挑战,但至今仍没有公认的可以替代的理论。本章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
5、工具,对古典贸易理论进行一般均衡分析,辅以局部均衡分析,探讨古典贸易理论所揭示的国际贸易的动因。,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一、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一部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贸易理论。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二、亚当斯密的贸易思想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产量,进而提高国民财富,由于国际贸易可以把分工扩展到国与国之间,并且每个国家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增加。,亚当斯密172
6、31790,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三、大卫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绝对劳动成本。,大卫李嘉图(1772-1823),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一、模型基本结构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图示,一、模型的基本结构,(一)基本假设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规模收益不变;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可以放松的假定)。,一、模型的基本结构
7、,A国,B国,两国生产函数:,两国劳动分配:,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投入,商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与其劳动生产率成反比。A、B两国生产技术差异的两个实例:,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两国生产投入的劳动量,如果两国按照绝对优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A国专门生产并出口X,B国专门生产并出口Y,则两国的资源配置均要调整。对于A国来讲,劳动就会从Y部门转移到X部门,而B国X部门的劳动就会转移到Y部门。,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国际分工前后两国生产产品数量的比较,二、
8、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分工后两国生产投入的劳动量,A国专门生产并出口X,B国专门生产并出口Y,则两国的资源配置均要调整。对于A国来讲,劳动就会从Y部门转移到X部门,而B国X部门的劳动就会转移到Y部门。,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表2-2(d)国际分工前后两国生产产量的比较,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基本结论 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等,A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其成本都低于B国,也就是A国任何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B国,处于绝对优势;而B国则相反,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都低于A国,处于
9、绝对劣势。这时,A、B两国仍然可以根据“两优取强、两劣取弱”的原则进行分工,并通国际贸易获得好处,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国际分工是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1 为什么是完全专业化分工,A国:,前已假定生产函数形式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函数为:,可得:,由于:,故,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1 为什么是完全专业化分工,生产可能性边界函数为:,EA,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重合,故有:,假设,CA,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2 为什么可以假设交换是1:1,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2 为什么可以假设交换是1:1,约翰
10、穆勒(18061873),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李嘉图的学生,是19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其经济学代表作是1844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2 为什么可以假设交换是1:1,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2 为什么可以假设交换是1:1,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分工前产量矩阵,分工后产量矩阵,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2 为什么假设交换是1:1,O,Y,A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0.5,X,B国的国内交换比率11.5,互利贸易区,A国不交换区域,B国不交换区域,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问题2 为什么可以假设交换是1:1,相互需求方程式约翰穆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贸易 理论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