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的研究.doc
《舆论监督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舆论监督的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舆论监督的研究【内容摘要】伴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的扩张,现代政府管理调节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公权力在不断的扩大,易乱用、滥用而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机能,人们寄希望于社会舆论的监督机制,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等公共论坛公开揭露权力滥用现象,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不利于被批评者的舆论压力,促使当事人有所觉悟或有关职能机关采取措施,以达到监督和制约的目的,使得政府及其官员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关键词】社会舆论 网络舆论 社会控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政府人员乱用和滥用公权力的新闻。例如2010年著名的“赵作海冤案”、官二代撞人、政府高官撞死人还扬言说自己权
2、力大不怕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大家关注与愤怒的事件。而在这个时候舆论监督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许多事件的内幕被曝光,有关部门马上着手处理。本文针对此类事件,根据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一、 舆论监督的概念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整个社会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重要职责。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发展成果和政治生活状态的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应充分发扬民
3、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二、 舆论监督的特征由于承载舆论监督的新闻媒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舆论监督有着鲜明的特征:(1)人民性。具体表现为:第一,人民群众是舆论监督的主体,舆论监督要依靠人民群众,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第二,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是舆论监督的代言人,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发挥人民群众代言人的作用。(2)公开性。公开宣传、报道国家机关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公开披露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
4、行为,公开传达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表达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3)及时性。快捷和及时是舆论监督的突出优势,特别是现代社会网络发达的时代,更快速的让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4)权威性。在当代,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以法律来保障新闻自由,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产生强大的舆论威慑作用。三、 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方法(一) 舆论监督的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新闻媒体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所以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一大功能。舆论的导向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正确的舆论、错误的舆论对人的影响和对社会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第二,监视功能。舆论监督有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在不
5、同的社会环境和治理结构中,舆论监督传播信息、沟通情况的过程,实际上是反映社情民意,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第三,宣泄功能。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把一件和情绪释放出来,使他们的观点和主张得以充分表达,以此达到缓解或者消除不满情绪的目的,这个对维护社会安定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第四,威慑功能。新闻媒体通过公开揭露不法和不道德的行为,唤起人民群众对此行为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迫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二) 舆论监督的方法 第一,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指各种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所进行宣传和报道,使之在无形中提高了其
6、工作的透明度和将国家公权力机关置于了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第二,公开披露。公开披露是指各种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公开揭露和谴责。由于会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故会促使有关部门直接严查严办。第三,表达民意。表达民意是指各种新闻媒体播出或者刊登人民群众来信或有关国家机关的工作向人民群众进行采访,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这样可促进国家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责,纠正错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四、 网络监督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案例:2010
7、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有关方面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2010年 5月9日上午,河南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赵作海案引的再审情况,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河南省高院于2010年5月8日作出再审判决: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立即派人赶赴监狱,释放赵作海,并安排好其出狱后的生活。2010年5月17日上午,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并表示对赔偿满意,要开始新生活。而涉及此案的官员也被撤职查办。在媒体报道“赵作海冤案”的这些日子里,“网络舆论监督”
8、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严惩政府工作人员屈打成招、亵渎法治,制造冤假错案行为的鲜明意愿。所谓“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互联网”成为民意表达的最佳手段。就赵作海案可以看出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首先,民意得到了真实、充分的表达。赵作海错案虽不是第一次见,可少之又少,或许有些还没有曝光。这次的案件引起了国民的公愤,原本大家很信赖的国家三大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却另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大掉眼镜。河南公安机关坚持“命案必破、挂牌全破”的工作要求,给了警方办案的
9、巨大压力时,当“命案必破”有可能影响一些警界官员的“乌纱帽”时,他们就不管真相如何,先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制造假案冤案。其次,正义存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此案一曝光,网名们就不断关注,为赵作海抱不平。不断的在网络上质询国家机关对此案的说法。最后,人们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赵作海案,网上畅所欲言体现了民众对权威机构的一种评判,在网络上对司法机关的评判则从某一方面体现一种社会的声音。网络在极大地拓展人们交互空间的同时,又极大地便捷了人们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它将成为今后人民自我教育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已经深得民心;像焦点访谈、今日一线等反映社会热点、民众疾苦、
10、腐败现象的各种专栏,在揭露社会矛盾、鞭挞违法乱纪、洗雪百姓冤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这些传统的舆论监督都存在一些局限性。而网络舆论监督却有所突破。第一,广泛性。网络监督主体分布更加广泛,监督更加直接全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2.98亿人,规模居全球第一。另外,网民的组成成分广泛,什么层次的公民都有。这些人通常是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电脑的技术,且思想活跃,具有较高的参政热情,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并有较强烈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意识。网络监督广泛性使监督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第二,交互性。互动是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开放的网络平台一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舆论监督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