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oc
《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 有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网络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适度的使用网络的确能够减轻学习的压力,但是沉迷于网络,却给许多未成年的孩子们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了解未成年孩子的心理特征、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以及网络的特征等几方面,研究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最后,从国家法规,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性建议。孩子们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未成年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为网络游戏成瘾提供了机会;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使沉迷网络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游戏开发商对网络游戏的制作与设计直接吸引着孩子们
2、;网络游戏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虚拟的自我实现及心理需求,这是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的根本所在。我国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保护存在很大的不足,给孩子们沉迷网络创造了条件。 针对网络对未成年孩子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多方面规范和管理,从国家角度看,要开展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预防和救助行动,规范网络环境,要加强网络游戏法律监管的力度。从开发游戏的角度看,要建立网络游戏的审核制度和分级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群众的监督。从孩子角度看,学校要给孩子们更大的学习空间,正确的使用网络,家长要给孩子们更多的业余活动,孩子们要多和家长或同龄人交流和游戏。关键词:未成年 网络成瘾 成因 对策一、引言网络给人们带来各种方便的同时
3、,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受到网络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很多孩子们不在户外游戏,不在看书、阅读,不在打打闹闹,孩子们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更新微博,看电视和电影,手捧着平板电脑玩触屏游戏,看电子图书。被网络吸引的孩子们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孩子们会沉迷于网络,我们要怎样防治孩子们网络成瘾未成年的孩子们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书本、电视等传播媒介而言,网络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去接触网络。但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孩子的自制性和自律性较弱,因而他们一旦上网就无法抵御网络的诱惑
4、,往往可能被网上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吸引。中国孩子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和应试教育,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游戏”。对于分辨能力有限的孩子们来说,面对设计精美、新奇刺激的网络游戏极易受到诱惑。在我国素质教育制度下,网络成瘾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到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实施。所以,分析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是必要的,是有重要意义的。二、网络成瘾低龄化现象描述分析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10岁以下的网民约有300万人左右,仅小学生中就有7.1%是网络用户,而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现在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
5、了,约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在网上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娱乐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时尚追求。但网络游戏的低龄化已经网住了孩子们的心,并把他们带向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时下,打僵尸、上网偷菜、饲养网络宠物等网络游戏已在成年人生活中盛行,并让许多人为此而着迷。然而,上中小学的孩子们也随着成人流行起网络游戏,这着实令人担忧。他们不但玩“偷菜”,还要求父母给他们购买米币、摩尔卡、摩尔游戏攻略等,很多网络游戏都是打着儿童益智的幌子,围绕着孩子们赚取大人们的钱。网游逐渐低龄化、娱乐化的渗透,成为人们担忧
6、的焦点。仅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10岁以下网民增长了0.5%。以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讲,这一数字是惊人的,更是令家长和教育者们所担忧的。传统的儿童游戏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和愉悦身心,而现在的网络游戏则会给孩子们带来诸多问题。而据湖南树人青少年特训学校的一份调查显示,越来越多低于10岁的少年染上严重的网瘾被送进学校,在咨询中,这样的少年也占到多数。网络游戏很容易使孩子们沉迷其中,影响学习,损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在网络上还有一些充斥着暴力、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游戏,这些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家长和老师普遍缺乏科学的引导,对这部分孩子束手无策。
7、更可怕的是,低龄少年儿童还远没有建立起道德标准,对于网络上玩的“偷菜”“杀水果”等行为还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往往会将现实和虚拟世界两者画上等号。因此,网络成瘾低龄化往往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一方面,这部分孩子从小接触不良信息,培育了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势必影响到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长期沉迷,会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更会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孩子们与电脑交了朋友,却疏远了人际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人交流的能力就降低了。三、网络成瘾低龄化成因孩子沉溺网络的原因多种多样:父母不和,学习压力,懒惰厌学,骄傲自大,狭隘自卑,认知偏差,缺乏理想等。总的来说有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社
8、会的原因,但最关键还是家庭的原因。我们的家长都说孩子变坏是由上网造成的,没有思考过孩子上网的深层原因,只看到反映在孩子身上的问题,从来没有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当家长对孩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出在家庭,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是受害者。(一) 家庭教育环境。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居住在高楼大厦的房子里,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孩子们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们,便会在网络中寻找依靠和交流,迷恋于网上的互动
9、生活。网络成瘾与家长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是放任自流,都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摆脱束缚,自己做主。如果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力量等于相互抵消。尤其是当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时,网络世界更是逃避现实的好去处。大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有以下几类:家庭关系不和睦或单亲家庭,父母整天忙于业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与沟通,教育方法的不当,如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错位教育,父母或爷爷奶奶不懂网络而对网络产生盲目的恐惧。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孩子们的身上,希望孩子完成他们没有实现的梦想,而且孩子取得的成绩不合乎他们的心意,就会被大人责备,甚至打骂。多次重复就使
10、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是与人交往的兴趣。还有一种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对于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内心世界不闻不问,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在情感沟通方面的需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就会到其他地方寻找精神寄托,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好使孩子的心理需要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和释放。在网络游戏中,角色都是虚拟的,淡化了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局限和压力,从而是交往看起来非常平等、自由。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并且和游戏的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成为彼此倾诉的对象,自然而然,孩子和父母间的交流就变得更少了。而交流的减少,也同时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不理解的成
11、分越来越多,彼此的关系也越来越对立。过分的限制和过分的放纵,都容易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现象。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网络使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采取正确的引导态度,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使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而不是过分沉迷,反受网络的侵害。(二)学校教育环境。我国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国家,很多地方还是应试教育,孩子们的课业仍然比较繁重,尤其是那些还面临着升学压力的孩子们。考试较多,例如周考、月考等,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做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学校只以考试的分数和排名衡量人,使得许多孩子失去了
12、价值感和人生目标。但是在网络游戏中,学生可以自己来规划自己,甚至失败了也可以再来,成功了也会及时的得到肯定。虽然这种肯定仍然是虚拟的,但是对于这些在学校自信的孩子来说仍然是十分受用的。在单一评价体系下的学校教育,老师会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得不到老师正面的关注和鼓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甚至是反抗、拒绝老师的教育,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将学生分编成实验班和普通班。这种做法极易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不满情绪,公平性被人为的破坏。网络游戏世界里,人人平等,这是孩子们所追求的,网络满足了孩子们的自主,自信和平等对待,成瘾也变得理所因当了。(三)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成瘾 低龄化 现象 成因 防治 对策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