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doc
《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 摘 要: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的种类不一,功能多样,它具有诸如信息互动、知识共享、宣传思想、凝聚人心、舆论监督、促进民主、社会支持、提升幸福等多种功能,既能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人格和社会整合需要、社会支持需要,又能够满足高校政治宣传、思想引导与民主建设的需要。“选择理论”与“二级传播理论”要求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兴趣,并善于利用网络热点进行宣传教育,要求辅导员要善于做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关键词:网络互动 社会支持 思想引导 选择理论 二级传播理论 网络意见领袖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以前所未
2、有的惊人速度飞速发展。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显示,从1994年中国联入Internet的第一条国际专线,到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其中24岁以下网民占51.2%。 网络资料: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1988年,联合国提出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的概念。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常用渠道之一,网络传播方式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孟威(2002)将7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命名为“网络新生代”,认为 “在社
3、会化过程中,大众传播方式的影响在他们那儿还未形成一种固定的传统习惯时,网络互动方式便步入了他们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传播工具,或者只是略带一种朦胧的新意。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第54页。” 对于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利用“博客”、“校内网”、“MSN”、“BBS”、“QQ”、“E-mail”等进行网络互动早已成为了其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网民数量正在日益增长,网络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高校辅导员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搭上数字化列车,利用网络互动和大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交流。一、 网络互动的含义及类别网络互动
4、是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交流。相对于以往的传播媒介,“互动”是网络的最大特点,它在人际交流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美国未来学家保罗萨福指出:“Internet 比任何其他媒介都更好地调节人的相互作用。 胡泳、范海燕: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219页。”孟威(2002)根据出现形式与完成的时态两个角度对网络互动进行了分类。参考这两个分类标准,我们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加以分类。1、根据参与者数量划分(1)个人对个人的点对点的互动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很多时候需要单独接触,而网络互动为这种交流提供了最好的媒介。电子邮件、QQ、MSN等都是理想的点对点互动工具,目前很多个人
5、主页、个人空间(如校内网)也开辟了留言板,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交流。网络互动大大提高了点对点交流的效率。例如发电子邮件,它不受时空限制,即使是在寒暑假都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而且一封信可以重复发送,可以发给不同的人。辅导员把一封信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分别发送给存在同样问题的不同学生,学生瞬间即可收到并做出回应,高效而又经济。(2)个人对多人点对面的互动辅导员可以通过参见网络新闻组、QQ群、聊天室、博客圈等多种形式实现点对面的网络互动。有人说辅导员参与的点对面的网络互动就相当于给学生开一次会,其实这两者差异非常大。现实中,辅导员若安排会议。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主题、会议议程、主持人等都是事先安
6、排好的,很多会议还要事先准备好发言稿、安排好发言人,具体开会时还有会场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做其他与会议无关的事情等等。而网络上点对面的互动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我们举QQ群聊天为例,上面所说的一切安排在QQ群聊时都变成了随机的、任意的,不可知的。参加QQ群聊的人可以一边做别的事一边聊天,话题也可以随时变换,各种思想与声音在虚拟空间里融合、碰撞。辅导员在参与这种群聊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潜水或是发言。若是只是想随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要,辅导员可以选择潜水,做沉默的大多数,据统计,一般网络新闻组的讨论中都只有不到10的人发言。但是若是辅导员想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
7、就必须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由于网络具有弱化权威的功能,辅导员此时不能依靠自己的教师身份,在网上群聊时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2、从完成的时态上划分高校的大学生活节奏很快,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忙忙碌碌。再加上如今很多高校实行滚动排课和选课制度,很多人“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这就给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现实生活中,辅导员在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时,双方必须同时都有空,有时还要找到合适的谈话空间与场合。但是借助于网络,就可以克服这一困难。“网络传播可以打破这种时间上的制约和束缚,满足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安排时间、营造环境、推进交往的目的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
8、诠释与规则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第30页。”这是因为,人们既可以在同一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互动,也可以在不同时间进行异时互动。(1)实时互动实时互动指的是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实时的信息双向交流。例如在线聊天、在线游戏等。实时互动可以做到信息及时反馈、思想随时沟通,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由于是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一般相互看不到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等,可以使得交流变得更加轻松随意。辅导员利用实时互动的网络交流方式,可以快速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及时了解各种情况与动态,还可以迅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不论对于班级事务管理,还是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很有意义。辅导员在
9、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时,应注意要及时回复,并尽量使用口语词汇,在不伤害语言规范化的前提下,甚至还可以使用一些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语言”、“聊天表情”等,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这样大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2)异时互动异时互动指的是人们利用网络进行非实时的信息双向交流。例如在电子邮件、博客、BBS等等。异时互动使得交流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交流变得更加从容。高校中常需要发布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例如就业信息发布、党的最新精神传达,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可以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并且可以得到大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这些重要事情的传达,最好是异时互动的网络互动方式为主。因为网络的异时互动一般使
10、用的是书面语,它比口语更准确、周密、规范,也更能给人信赖感。口语中常有重复、啰嗦等现象,甚至会出现语误、不连贯等问题。这是因为在沉默的压力下,人们往往不能等到完全考虑清楚了,条理明晰了才讲话。而写文章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反复推敲修改,词汇业更加丰富、句子也更加复杂。3、根据信息载体划分网络的特点之一为海量信息,但是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载体使得这些信息能够以新颖有序的方式进行传播,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网络互动的常见信息载体主要有三种:(1) 网上即时通讯工具QQ等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件是大学生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即时通讯工具已经从最初的个人
11、之间点对点的文本交流功能扩展到了具有群组功能、视频功能的网络交流软件。最早出现的网络即时工具是ICQ,是由以色列开发的,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拥有网上信息实时交流的功能;ICQ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及时。国内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是腾讯QQ,它具有寻呼、聊天、新闻等信息,还有QQ空间和手机上的移动QQ业务等功能;微软公司推出了MSN Messenger,并将其嵌进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里。目前微软公司的MSN已经发布到了9.5版本,有即时消息、表情符号下拉列表、语音对话、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等功能;雅虎也推出了自己的聊天工具雅虎通(Yahoo Messenger),它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12、并支持其他便携式无线设备,不仅可以随时查看新闻和天气预报,还可以随时查阅股票行情;朗玛UC3.8国产的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它将多种服务集成到一个窗口,使得用户在同一界面可以使用多种服务,非常方便。它有场景游戏功能、全新团体同学录等, 还具有强大的消息过滤和分拣功能。(2) 个人信息的网络发布平台博客“博客”英文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k 在1999年命名的。博客的中文名称是由王俊秀和方兴东在2002年月日首先使用,后在网上逐渐流传开来。“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
13、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市场术语中对Blog这样描述: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由个人喜欢。可从有关公司、个人、新闻,或是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也有非个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王俊秀、方兴东:博客:时代盗火者,中国方正出版社,年月出版。”很多人对博客有个误解,认为博客就是个人网
14、上日记。其实,博客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记录或者表达个人的事情,而是通过个人的表达来为他人提供帮助,是一种利他行为的体现,公共性与公开性是其显著特点。博客正在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据统计,2005年美国有1100万人创建博客、5000万人访问博客,约占美国互联网用户的30%,总人口的1/6;法国227万人创建博客,占法国互联网用户的9.3%,600700万用户访问博客,占互联网用户的28%;德国428万人创建博客,714万访问博客1;中国博客数量也已超过1600万人。根据Technorati公司2006年2月的统计,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个半月就增长一倍的爆炸性速度发展据2006年7月第18次中国互
15、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博客(Blog,网络日志)占到了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的23.7。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博客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载体,网络时代的“博客效应”日益凸显,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网络上充分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成为一种必然。 张雷:“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年第一季度(第篇)。” (3) 网上公共空间BBS论坛BBS的英文全称为 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成中文即“电子公告板”,又被称为网络论坛。使用者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在BBS上,与
16、他人进行分享与交流。BBS在互联网还没诞生之前就已经出现。1978年克瑞森(Krison)和苏斯(Russ Lane)将两台苹果机用Hayes调制解调器连接了起来,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BBS,三年后世界上第一个商用软件包便已上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BBS,并迅速发展,它在高校校园局域网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高校BBS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它对于校园文化、校园舆论、校园秩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高校BBS一般包括分类讨论区、公布栏、精华栏、信件箱、工具箱等内容,它为网上互动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我国的高校BBS管理一般是由学校宣传部和学生工作
17、部负责,论坛的管理人员包括管理员、总版主、各个版面的版主等等。二、 网络互动的功能一般来说,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的功能都是建立在其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的基础上的。卡茨、格里维奇等学者认为媒体可以满足人的认知、情感、个人整合、社会整合、舒解压力等五种需要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译本,1997年第4版,第324页。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时,既要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又要满足学校宣传工作与民主建设工作的需要,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实现了信息互动、知识共享,从而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它让宣传工作变得更有效率,班级更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互动 高校 辅导员 学生 交流 双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