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doc
《网络条件下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条件下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条件下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摘要: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先进媒介,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及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进而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既给高职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开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挑战与机遇,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利用网络促进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网络;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融合;思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冲击着高职教育。一方面,网络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先进媒介,给
2、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工作载体和发展机遇,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为高职学生主体意识的弘扬提供宽松的平台,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为高职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互联网以其特有的全球性、隐蔽性、虚拟性、直观性等特征,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传载中包裹着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冲击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易导致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冲突并且失衡,从而对于高职院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
3、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灵,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特征和传播特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新思路、新途径。一、网络对高职教育的挑战(一)网络给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带来极大的冲击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逐步成熟的时期,对外界的各种信息充满了好奇,网络的运用对高职学生开阔视野,接受新观念,了解新技术,关注本专业领域最前沿的课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内容的庞大复杂,使得高职学生在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消极的、有害的、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不良信息易使高职学
4、生迷失方向,造成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发生倾斜,进而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淡化民族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观念。(二)网络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广阔的信息平台,让他们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科技、人文知识,据我们对宁波市三所高职院校385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有2416%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帮助学习,但网络游戏、聊天交友、视频等现代娱乐方式及色情信息等往往比科技、人文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调查显示有3792%的学生上网目的是浏览各种信息,还有374%的学生是游戏、聊天或其他网上娱乐,见图1。而高职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弱,
5、为此许多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次的调查统计显示:每周上网在20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156%,在10小时以上的有465%,见图2。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常常因上网过度,出现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严重的会变得心理封闭、逃避现实社会,不思进取、荒废学业等,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同时也危害了学生的身体,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网络减弱了高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交友也成为高职学生交友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是网络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正符合年青人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友方式,但虚拟、间接的交
6、往方式往往导致人们的性格冷漠、人情淡薄。一些高职学生沉湎于虚拟精神家园,把“网络社会”当成理想的生活或逃避现实的避风港,造成与现实的隔阂,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感情沟通日益减少,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真情和亲情渐行渐远,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缺乏。同时也弱化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剧了道德情感的冷漠和人文精神的削弱。 二、网络给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带来的机遇(一)网络的运用拓展了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手段网络为文化素质课程学习环境和学习系统建设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是传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内容,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新型手段。网络可以扩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时空,能快捷、直观、有效地
7、把一种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能极大地提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传播效果和覆盖面。目前,高校网络已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网络可使学生除了从课堂和书籍中获取各种知识外,还能从网络中快速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从而丰富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知识。通过网络手段,教师可以不断从外界获得大量新的知识与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大知识容量;利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看上去似乎平淡枯燥的、或者生涩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的展示,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更有生机和活力,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同时,一些技能、技术训练以前只能在
8、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受到场地、设备、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多媒体模拟教学能克服场地、设备、人力等硬件的制约,在注重技能训练的高职教育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二)网络的运用创新了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信息是不对等的,受教育者被动地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受类似灌输式的教育,很难实现师生的平等交往和学生思想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网络技术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特点,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打破了教育封闭发展的传统模式,为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创设了一种新的教育环境。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资
9、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的特点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等优势; 有利于启发思维,开发智能,能便捷地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实现传统的单向传授向双向交互学习的转变,学生可以在网上与教师对某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质疑,可以参与自己兴趣所至、能力所及的问题研究,加强协作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育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充分应用与发挥网络提供的同步与异步交互功能,随时了解学生,及时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同时,网络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吸引力,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与帮助,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能够得以更加有效地
10、开展,从而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三、网络环境下实现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对策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特别是学生数量增加很快,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但是,因为办学指导思想普遍趋向实用功利,过分强调“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办学目标,忽视了人文教育,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弊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网络来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高科技时代、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不丧失人文精神,使他们既能充分发挥潜能,又有高尚的人文素养。(一)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运用网络营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条件下 高职 科学 教育 人文 融合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