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工会转型与政府角色研究.doc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工会转型与政府角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工会转型与政府角色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工会转型与政府角色研究以浙江省YW市工会维权模式为个案郎晓波【专题名称】工会工作【专 题 号】D422【复印期号】2009年02期【原文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6期第3439页【英文标题】Transformation of Trade Union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A Model ofTrade Unions Protecting Rights in YW City of Zhejiang【作者简介】郎晓波,杭州市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讲师,法学硕士。(
2、杭州 310002)【内容提要】当前社会转型给政府带来了职能转变的需要,也使中国工会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即由“行政附属机构”逐渐转为承担“治理”功能的社会组织。但工会转型步履维艰,主要表现为旧的工会体制对新的治理需求的不适应。本文以浙江省YW市工会维权的新实践为例,认为相对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会转型的一条可能性路径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在现有的组织资源和熟悉的制度框架内整合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治理化需求。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leads to both change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
3、d change of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Chinese workers union, namely, from a subsidiary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o a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maladjustment of the old system of workers union to new administration show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kers union is difficult. Taking the new practic
4、e of rights maintenance carried out by workers union in YW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holds that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later periods of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kers union can use the governments power and integrate various interests in a given
5、system framework.【日 期】2008-07-10【关 键 词】社会治理/工会转型/政府/反向运动social governance/the change of workers union/government/retrograde movement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08)06-0034-06一、问题的提出:转型契机与“制度性弱势”转型过程中劳资纠纷的增加使得工会的功能更加突出,但工会的维权绩效并不显著,原因在于工会作为“国家的工具”和“工人组织”,存在“双重身份”的冲突。1作为“国家的工具”,工会的职能就是生产动员以及防止独
6、立的群众组织兴起;作为“工人组织”,工会的职能是为工人维权,获得和雇佣者的谈判协商权。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工会的“工人组织”角色往往会被“国家的工具”角色所消解。现代工会作用发挥不力成因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制度性弱势”2,这种弱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工会对行政主管和企业领导的高度依赖;工会组织无法代表工人的利益;工会没有代表工人采取集体行动的权力。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工会的依赖性造成工会独立性的丧失,使得工会无法代表工人利益,自然也就无法代表工人采取集体行动。可见,政府控制是造成工会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因为政府对工会的组织形式和目标定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能够影响工会作为,政府的目标、
7、行为不端,地区和行业工会就缺乏力量”3。面对频发的劳资矛盾,一方面政府有要求并指导工会调节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担心资本用脚投票,害怕加大了劳动法的贯彻力度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于是,我们看到政府确实在执行劳动法、协调劳资关系,但是政府的作为仍欠缺力度,致使私营部门中存在大量违反劳动法的现象,有的地方还发生了由于政府的“负干预”,劳动监察人员和地方工会工作人员进不了私营企业的怪事。于是,如何克服中国工会这种“胎生的矛盾”4,弥合工会“双重角色”中的张力成了我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不难发现,中国的工会,即使它“对工人用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的经济要求提出了支持,这也丝毫不意味着它们有能力向国家提出要求”,
8、“工会不可能把工人的现状与不利于工人的国家政策联系起来,或者寻求建立与管理层相应的劳工权力”。1另一位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疑虑,他说:“如果工人的利益表达不能穿透企业达至社会,那么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的政府又如何获得决策所需的可靠信息,有效政策供给又如何可能?如果工会不能正确地表达工人的利益诉求,那么政府又何以确保工人的权益不受损害?”2本文将以浙江省YW市工会维权模式为个案,通过考察转型时期工会与政府的关系变化来探讨工会转型的契机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二、案例分析功能主义学派认为:“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们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要,社会需求的变化是导致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5尽
9、管社会需求的变化是推动工会转型的根本力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绝不能忽视政府这个因素。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工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内在的控制的话,在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的需求将驱使政府转变职能,由内在的控制转向外在的治理,为工会转型创造有利条件。(一)治理的需要:YW市严峻的社会现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YW市小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形势。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增多,部分企业用工也不规范,劳资矛盾频发。据统计,在1996年,YW共发生重大、特大案件3042起,其中涉及劳务重大纠纷和刑事立案的案件就达190余起。6268
10、1998年该市个体、私营企业中共发生劳资矛盾1210起,重大刑事凶杀案件17起,甚至出现了打工者杀死老板后跳楼自杀的事件。7劳资关系的紧张与新一代农民工在人格特征、城市认同、工作期望、维权意识等方面的变化紧密相关。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第二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部分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其长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农民工维权意识觉醒,开始诉诸法律和舆论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各种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农民工的组织需求。在问卷调研中,我们发现,“没有组织替自己说话,心里缺乏归属感”这一选项占24.27的比例,
11、说明农民工对组织归属感的需求是很大的,这还不包括在其他具体问题上的组织因素考虑。在缺乏体制保护的情况下,农民工群体中会出现自发的原始草根性的民工维权方式,各种同乡会、老乡帮会充当了农民工的维权组织。工会转型前的YW也是如此,比如在外来务工人员占大多数的SX镇胡宅、蒋宅两大村庄,出现了以“关系疏通费”为名,每月向同乡人收10元“保护费”的现象。该地逐渐形成了“定远帮”、“开化帮”等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会”组织。这类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维护了工人的权益,但具有封闭性,面临合法化的困境,其黑社会性质也阻碍了产业工人融入城市并影响社会稳定。原生态组织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很大的原因是正式组织没能发挥维
12、护民工权益的作用。从法理上讲,最能维护工人权益的正式组织当属工会,但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遗留下来的旧工会体制使得工会工作陷入困境:工会夹在“国家”与“工人”之间,处于“两头不讨好”的境地;农民工长期被关闭在工会大门以外,允许或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也不过是最近才开始的工作;工会在私营企业建立基层组织时间较晚,维权力度也不够大。这种情况在YW这样一个私营经济占主体的地方显得特别严重,1999年,“全市个体企业100、私营企业99、外资企业97、全市重点骨干乡镇企业50还没有组建工会,全市用工25人以上的216家私营企业,只有21家组建了工会”6268。(二)YW工会转型的过程YW劳务市场的混乱以及
13、原生态组织的泛滥,成为危及YW社会安全的“定时炸弹”。1998年底,市委、市政府选调当时在YW当地颇为出名的“农民书记”时任H镇党委书记的C担任YW市总工会主席。他们的想法是,让没有任何工会经验的人担当工会第一把手,不会受到传统工会工作思维定势的束缚,也不会受到传统工会复杂人际关系网络的太大影响,他可能领导YW工会突破旧体制的束缚。1、工会与政府冯钢及其他学者分析了工会自身的制度性弱势,不过YW的实践表明,工会的弱势最为关键的是政府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转化为优势。在中国新闻周刊上曾经刊登了这么一篇有意思的报道:“浙江YW,保联西街八号。在一间采光不是很好的办公室里,C正在谋划着一次行动。如
14、果你单位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市总工会将依据工会法第四十条规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C手里拿着一份限期交纳工会经费通知书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把这一句字体改成黑体,让那些老板们知道,咱们工会不是吃素的。”8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手段都是有法律保障的。“把这一句字体改成黑体”,显然工会是在以政府的名义来警告企业。再比如,在工会网络建设上,总工会为了实现“在2000年之前在80的新建企业中建立工会组织”而对地方工会施压。在地方工会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的情况下,一大批企业主都“顺应时势”,同意组建企业工会。YW工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1999年在SX搞街镇联合工会的试点。他们就抓住该地劳资关系复杂、劳资矛盾突出、重大
15、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工人的维权率很高等特点,带上工会法、“致SX镇企业公开信”和“怎样组建工会”等材料,首先寻求权力机关镇政府的帮助,联合该镇的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政府部门,这些部门掌握着企业的政策、能源、税收等“命脉”。这些重要部门各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与总工会工作人员一起,组成四个工作小组,分区分片地走访所有企业,并与企业主和职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提高对工会作用的认识水平并澄清各种利害关系。在此后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SX镇所有股份制企业和较大型的私营企业均组建了工会,而用工规模较小的企业(如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下者)就组建联合工会。到1999年底,在这些企业工会和联合工会的基础上
16、,又组建起“SX镇新经济组织工会联合会”,从而形成多级多层次的工会组织网络。2、工会与其他职能部门YW工会提出“借理、借力、借风”的“三借策略”。“借理”就是充分运用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工会的职权,做到为职工维权有理有据。“借力”就是借助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其他群体的力量,减弱工会改革的阻力。“借风”其实是顺应时势,特别是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变化,借助于改革开放之风、市场经济之风和职工权益急需得到有效维护的呼声等。工会只有顺势而动、顺风而行,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在“三借”中,工会最缺乏的其实是“力”,即各种强制性手段,没有这些手段,不仅企业难以与工会合作,其他政府部门也不会买帐
17、。2000年3月,YW市总工会设立了法律维权中心来代理工人的劳动诉讼,该中心成立不到一个月,YW市司法局局长对这一协会的职能和工作性质提出了异议,要求协会缩小工作范围和维权空间,并更名为“YW市职工法律维权协会”。工会只得接受这一要求,当年10月12日,全国首家由工会领导的法律维权机构“YW市职工法律维权协会”正式挂牌。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虽然维权协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人少钱缺,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协会决定通过举办基层工会和企业工会相关人员培训班和学习班等方式获取费用,为此,协会专门写了申请报告他们可能事先预料到将会出现的麻烦。2000年11月底,协会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许可证并正式开始办班收费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治理 视野 工会 转型 政府 角色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