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总报告摘 要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素质教育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考察,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了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科学界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揭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针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实效性对策研究,在教育思想、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研究可行的对策、思路和方法。课题从关于素质问题的理论认识作为起点,阐明了关于素质的
2、含义;关于素质的主要结构及其内涵,指明了关于对素质问题认识上的误区;进而考察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及实施路径。本课题还预测了研究成果的预期社会效益,指出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领域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结构图一、对于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考察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和意义选题意义主要内容1.界定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的内涵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人为文素质教育主要问2. 题和矛盾研究价值
3、3.进行实效性对策研究4.建立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创新之处研究目标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界定人文素质所应包括的内涵主要观点2.研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原因在的问题1人文素质的内涵2.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3.从不同维度探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3.针对问题进行实效性对策研究问题进行实效性对策研究3.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实施步骤技术路线1.理论准备阶段1.调研2.分析2.实际调查阶段3.归纳3.整理分析阶段4.实验4.运用总结阶段5.总结(一)素质问题的理论认识(二)人文素质
4、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六、本课题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1.本课题所指称的人文素质1.素质的含义2.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2.素质的主要结构3.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3.素质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四)加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及实施路径(三)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六、本课题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1.传统观念的误导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思想认识的误区2.组织保证和实施细则3.校园文化有效性,目的性3.培养模式的功利化倾向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6.学校领导认识上的局限7.学生及家长的追求与目标4.教育体制、运行机制乃至课程设置不合理5.校园文化的
5、形式化与功利化利化8. 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片面性7.开好大学语文课10.改革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系系8.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9.开设艺术欣赏课6.加强学生家庭教育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1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1.建立人文素质评价体系3.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市场,这种风气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有重要的消极作用4.必须建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2.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是需要全社会重视的,是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的.1.搞好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于理工科院校的领导,特别是主要行政领导.八、本课题研究领域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5.张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彰显人的价值和意义.
6、4.对社会各界有重要的启示,能够告诫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3.对于学生家长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家长也有重要意义.2.对高校学生也有重要的帮助.1.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视角,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七、本课题研究成果的预期社会效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本课题是由长春工业大学姜键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批准立项时间为2006年12月26日,预定完成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课题批准号为“FIB060377”。学科分类为“高等教育”。本课题经二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现已完成预定计划。结题报告如下。一、对于本课题研究
7、背景和研究现状的考察20世纪科学教育兴起以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矛盾凸现出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世界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1984年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发表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教育表示深切关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通识教育,各高校特别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都对人文素质教育做出明确的规定;英国1987年发布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白皮书,明确把坚持基础科学研究,增进人文学科学术成就作为高等教育目标之一;德国工业大学中人文课程占所有课程总量的四分之一;
8、日本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的一般基础知识,一些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已经占基础课的31%-37.5%。20世纪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过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要求学校通过道德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为只有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战争犯罪、贫困等灾难。可见,国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从相关研究中看,它们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基本内涵和主要结构在当今条件下的新探索却很不够,同时对于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也很难适应中国国情,因此提供的借鉴意义也就相当有限。
9、由于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讨越来越多,对于某些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比如,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对于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等,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有些学校甚至采取了一些重要的具体措施。但是,严格地说,对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人们的理解至今不够深入和全面。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又暴露出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比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应该包括的
10、内涵、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如何应对人文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育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实施近十年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到底如何,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在哪里,以及如何加强对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问题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对高级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推进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专业教育只提供知识而不能提供智慧,受教育者认知、情感、意志等健康全面地发展,理智地发挥自己的智能,主要有赖于人文素质的
11、培养。而目前毕业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觉悟、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自知之明、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较差,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或不力。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作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全面深入地考察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为对理工科大学生科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具有操作性
12、的模式和对策建议。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和意义主要内容:1、关于人文素质内涵的研究。现行素质观中一般都把人文素质的内涵界定为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的成果,包括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几个方面。严格地说,这种界定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本课题首先要校正现行人文素质教育中关于人文素质内涵的不尽合理和不够完善的认识,并力争针对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界定出他们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的内涵。2、揭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组织多种形式的调查,从中寻找学生在伦理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文学艺术素质、历史和哲学素质、心理
13、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等。3、针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实效性对策研究。正视我国目前理工科院校教学偏重以专业为主的倾向,结合我国的国情、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研究可行的对策、思路和方法。4、本课题以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为依据,着眼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校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丰富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研究建立完整、系统地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选题意
14、义: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利于高级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推进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适应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能够为教育者实施素质教育、受教育者接收素质教育,从而为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自知之明、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可以找到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价值:在全面深入地考察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
15、,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为对理工科大学生科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具有操作性的模式和对策建议。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全面深入考察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主要观点:1、科学界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至今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概念。针对现行素质观中把人文素质的内涵界定为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的成果,包括伦理道德修
16、养、政治理论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几个方面,校正流行素质观和现行人文素质教育中关于人文素质内涵的不够完善和人文素质教育不尽合理的认识,阐明素质的素养特性,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调适整合素质、心理身体素质、审美鉴赏素质等,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界定出他们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的内涵。2、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素质的倾向,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给予解决。3、结合我国的国情、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存
17、在的问题应全方位的加以解决。4、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和义务,支持、协助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走上正确轨道,从各自的角度协助他们开展各种形式、渠道、途径的人文素质教育。创新之处:1、针对社会和时代发展对理工科大学生素质的要求,界定其人文素质所应具有的内涵。2、站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的全景高度,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范畴,研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原因。3、从不同维度探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研究思路:本课题以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为依据,着眼于
18、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校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丰富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研究建立完整、系统地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作为研究起点,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査研究,力争对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真实现状作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制
19、定、修改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在可操作层面,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技术路线:调研分析归纳实验总结。1、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样本,设计调研内容和实施方案,力争对现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真实现状作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为相关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找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可供参考的素质教育新模式。3、在可操作层面,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大学生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实效。实施步骤: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7.1-2007.5)广泛收集关于人文素质研究的
20、国内外资料,研究时代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提出适合社会要求的理工科大学生所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内容体系。第二阶段:实际调查阶段(2007.5-2007.9)1、分不同角度和侧面,确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情况调查内容,力争使内容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内容体系的要求。2、在一定范围内,选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为观测点,科学合理地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包括座谈、讨论、问卷等多种形式的调查,取得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3、在样本单位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取得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情况。第三阶
21、段:整理分析阶段(2007.9-2007.12)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体系。第四阶段:运用总结阶段(2008.1-2008.12)将对策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运用,一定时期后,重新评估所实验的学生人文素质状况,验证对策的有效性并对不可行或不科学的内容加以修改、完善,撰写调研报告。六、本课题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一)关于素质问题的理论认识1、关于素质的含义。关于人的素质的学科归属,一般都定位在心理学上。但传统心理学对素质问题并没有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有些心理学研究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先天禀赋来看待(参见简明心理学辞典,杨清主编,吉林人民
22、出版社1985年出版)。素质的这一含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素质具有先在性、原本性和素朴性,包含人的先天遗传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这一含义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素质如果仅仅是具有先天遗传性的生理性特点,那么一旦形成,也就同时具有了不可改变性。按照这种理解,素质便成为一个人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先在前提和自然条件,所谓素质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确切的说,素质不仅应包括先天遗传的生理性因素,还应包括人的心理内容和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素质事实上还具有另一含义:即素养。素养是一个人生理、心理要素和品质的养成。素养具有可塑性,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锻炼
23、形成。人的生理特点一般都具有遗传性、先在性。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说后天不会有任何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作为自然界中的特殊公民,由于有意识,由于能够进行有意识改造现实世界的社会实践,包括能够有意识改造自身,人就能够对一切事物包括对人自身施加影响,进行调整甚至进行控制。对于人来说,现实的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是不能进行任何改变的。只不过是改变的性质、改变的程度、改变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不仅如此,人的心理内容也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由此才产生了心理活动的必要性;而人的心理的发展水平也主要取决于社会生活实践,是社会生活实践铸就了也养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定形式、反应程度和反应水平。可见素质的生理性特点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工科 大学生 人文 素质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