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农民非农职业获取.doc
《社会网络与农民非农职业获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网络与农民非农职业获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社会网络与农民非农职业获取 姓 名: 周 芳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会学 班 级: 社会41班 学 号: 2214117 指导教师: 狄金华 职称: 讲师 2007年 6月 29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社会网络与农民非农职业获取社会学专业学生 周 芳 指导老师 狄金华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社会网络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自社会网络的概念提出以来,西方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使得该分析理论趋于成熟。大量研究证明,亲属在社会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网络视角的分析中,职业转换是最常被纳入的议题,其中被考察最多的群体是农民
2、工。许多学者调查显示,农民工多为利用非正式社会网络获取职业地位。然研究者们对农村内部农民的职业转换问题缺少关注。关键词:社会网络;职业获取;农民工Social Network and the Activities of Farmers on Accessing into Non-farming Jobs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Zhou FangTutor Di Jinhu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soc
3、ial network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ystem are summed up and concluded. Since the concept of social networks proposed, the Western scholars on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theory makes toward maturity.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relative social networks play
4、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onversion is the most common occupational into the question, which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largest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Many scholars survey shows that for many farmers for the use of informal social network access to career st
5、atus. However researchers of rural farmers within the occupational conversion problem are lack of concern. Keywords: Social network; Occupational acquisition; Migrant workers 社会网络研究通过对关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揭示社会结构,是目前为止对结构研究最有力的工具,其独特之处在于可以深刻揭示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研究职业获取行为,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研究视角,也是该领域研究中关注的一个重点。我国研究
6、者们在职业流动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其中的大部分研究都将调查对象局限在城市务工农民和下岗职工上,对农村地区的研究尚不足够。一、社会网络的概念“社会网络分析”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出现20世纪30年代并在最近二十多年里得到重要发展,是研究社会结构的最新研究范式和视角,其实证能力在社会学理论中具有独到之处。著名的人类学家布朗是最早开始关注“社会网络”概念的学者,他在对社会结构的关注中,以非技术的形式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思想。1但是,在布朗的研究中,网络的焦点在于考察文化如何约束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而没有考虑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则更为复杂。因此,在“社会网络”的概念
7、提出之后,研究者们开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数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构建布朗的“社会结构”概念,思考社会生活的“结构”和“网”,探讨各种网络概念(中心势、密度、结构平衡性、结构均衡性、块等),“社会网络”一词渐渐步入学术殿堂。253-56经过多年的发展,学者对社会网路这一概念已经形成统一的认识,虽然学者们在各自的研究中对其进行不同的表述,但含义大抵相同。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325-26其构成要素包括社会行动者和行动者之间关系。表现在图形上,网络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8、组成,因而其最简洁的表示就是点和关系,复杂的网络模型都是由此而来。212-13一般而言,网络分析不仅研究社会网络本身,而且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如何受到社会网络的制约。社会网络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多个类型,社会支持网络便是其中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财务支持和精神支持是个人社会支持的两个重要方面。4132而支持网络即是指各支持者依照其相互关系组成的网络。二、国外社会网络研究在社会网络研究范式在国外发展的70多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而言,可以以1978年为界将它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一年出现了标志社会网络正式出现的两个事件:国际社会网络分析网正式成立
9、;社会网络杂志正式出版。254(一)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社会网络研究理论的形成时期,自30年代布朗提出“社会网络”的概念之后,许多研究者对此表示出兴趣,纷纷加入理论研究行列,对该研究理论的丰富和成熟做出了努力,其中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的贡献最为显著。社会网路分析的先驱来自于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研究心理疗法能在多大程度上用于揭示“择友关系”的结构,他创立了社会计量学,发明了“社群图”。除此之外,温勒也研究群体行为,并提出“场论”;海德提倡认知心理学,重在研究“结构均衡”。美国人类学家霍桑的著名实验是首次运用社群图法对现实人群关系进行的研究,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沃
10、纳的“扬基城”试验和“旧城”研究。20世纪50年代,巴恩斯首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加拿大女心理学家博特(R. Bott) 受其影响,开始关注主体网,并测量出了网络的“关联性”。除此,曼彻斯特大学在这一领域的代表还有纳德尔和米切尔。而哈佛的贡献则主要在于对“块模型”和多维量表的出现。530-55(二)第二阶段70年代社会网络思想已经成熟,此后社会网络研究更加复杂和深化,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学者们更注重经验研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社会网络结构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他提出“弱关系的强度”假设,认为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纽带关系,而强关系维系着组织的内部关系。6格氏修正波兰
11、尼对嵌入性的二元论定义,还提出嵌入理论,以信任和交易成本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组织结构形成的因素。 2204-208林南扩展和修正了“弱关系假设”,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他在该理论中指出,由于不同阶层的人资源相似性低,且常为弱关系,人们要获得自己不拥有的社会资源,即追求工具性目标时,弱关系的利用是实现阶层地位转移的重要途经。7他还从社会资本的获取入手研究嵌入性,认为社会资本是从嵌入于社会网络的资源中获得的,它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8 怀特的市场网络理论,认为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而来的。李的“堕胎主义者研究”考察女人如何获得关于禁止堕胎的信息,对其网络关系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博特(E. Bur
12、t)用他的结构洞理论对组织内权利的运作以及升迁的过程做出十分有价值的理论贡献。管理学者魁克哈特提出强连带优势理论,分析了情感网络如何带拉非正式影响力,进而影响了许多组织行为。9在社会网络理论深入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难以在本文中一言概之。但正是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使得社会网络分析范式不断成熟,成为现今学界关于结构研究的最有力工具。三、国内社会网络研究(一)非“社会网络”概念的社会网络研究上世纪80时代,我国学者边燕杰在研究引入了西方“社会网络”的概念。但在此之前,我国社会学家们就已经对农村社会的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乡土社
13、会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具体体现在“差序格局”理论上。费先生指出,我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即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关系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他用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纹来形容这种以己为中心的乡土关系格局。10而林耀华先生则在金翼中形象地指出,“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是像一个用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这就显示了我国传统社会中社会网络对于人们的依附作用。1
14、1虽然不是以社会网络分析为视角,但是费林二位对我国农村社会细致的观察,使得其著作中深入揭示了农村社会网络的特点。而学者们利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对此所作的研究就更多了,并且多集中于社会支持网络。(二)社会网络分析1988年边燕杰依据天津的调查研究提出“强关系假设”,认为社会网络在该地区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一张人情网,行动者之间人情关系的强弱与一方获得另一方照顾的可能性呈正相关,而信息的获得则成为了人情关系的副产品。这一理论假设的提出使得 “社会网络”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此后很多学者都纷纷据此展开研究。12张文宏和阮丹青1996年的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网研究表明:亲属在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网中都发挥
15、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事和朋友的精神支持比财务支持作用大;在农村,邻居在财务支持和精神支持两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4121999年张文宏和阮丹青、潘允康的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农民的社会网是以高趋同性、低异质性、高紧密性为特征的,而血缘和姻缘关系在社会网中仍然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13刘军关于法村的研究显示:一些支持关系主要是亲属,其次是邻居和朋友,这些成员之间联系紧密;2128在资金方面,借款关系主要发生在强关系之间,而贷款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不是强关系,资金支持网络的社会嵌入性很强。2208-210在情感支持方面,刘军的研究结论与张文宏不同,他认为,情感问题求的助方式与其性质有关,而并非单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网络 农民 职业 获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