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培养与研究.doc
《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培养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培养与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培养与研究【摘要】 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应用,使人类学习活动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社会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性。在网络环境中,需要学生培养研究型的学习模式。研究性的学习模式是引导学习者在行为上主动参与学科建设,在认知上发展原创性思维,在情绪上寻找知识建构的美感。从而促使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间建立一种互动的平衡机制,以达到远程开放教育素质化的理想目标。【关键词】 网络环境,研究型学习模式 主体性 探索性 交互性 效益性 一、背景与理论依据1、培养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的学习行为是信息时代的要求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
2、新的挑战,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多,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应用,使人类学习活动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社会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必然会创造出崭新的学习模式和高效的教学模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需要的改变,使得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一个新的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被赋予了更新的含义,成为了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 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 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 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5)
3、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 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信息素养成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习如何学习的基础。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的人。由此可见,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不仅需要改造我们的教法,也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改变他们学习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态度和精神。2、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冲击使得培养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的学习行为迫在眉睫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加入使新的机遇产生,这些技术本身是建立在用于通
4、信、传播、展示、研究、访问、贮存、虚拟的现实和管理的特殊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的组合,将构建出前所未见的高效联合体。在网络环境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教与学的活动,如信息呈现领域、信息获取领域、沟通领域、协作领域、探索领域等。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网络环境下以科技为基础导致的特殊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已经产生,这些新的学习行为与教学行为何处背离了传统的教与学,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行为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迫切的任务。3、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是网上学习行为培养与研究的坚实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
5、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当学习者接收到新的信息时,会自动地将信息解码重组,并分别归类或同化或扩展或成为孤立于知识网络的一个点,这些孤立的知识点,溶入扩展着的知识网络的机会因进一步的学习而增加。学习的效果受学习环境、学习态度的影响。所谓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有专家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与真实的活动相联系的学习环境是能够与他人充分合作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大量素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获取知识的环境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学习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从
6、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环境。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效果的影响。该理论主要是皮亚杰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在适当的任务中,学生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他们对关键问题的掌握和理解。许多学者(Ams,1982,Damon,1984)倡议在学校中开展合作活动,他们指出学生在学习任务方面的相互任务将导致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学习内容、解决认知冲突、阐明不充分的推理而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桑新民教授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已经普遍建立,如何使广大师生尽快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是我国教学改革必须着重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我们深深感到,当前不
7、仅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更需要更新广大师生的学习观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的新的学习行为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与能力。而我认为研究型学习模式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培养的一种学习模式。二、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含义及特征 时下,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红红火火,学校组织学生从社会、自然等方面选题,模拟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个体或群体地开展研究活动。但本文所研究的范围,仅限于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远程开放教育研究型学习模式(以下简称研究型模式)的含义可界定为: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在远程开放教育语境下,学习者个体主动探索学科的
8、学术问题、应用问题、主动参与学科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活动。这一模式的内容:包括一般研究型模式、在线研究型模式和离线研究型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才智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创造成就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假如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其意非马斯洛的本意所在了。正因为学习者主体有这种强烈的需求动机,就能产生对知识、技能强烈的探索兴趣。作为客体的学科学习资料、媒体、传播渠道、支持服务系统,如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就会抑止和损害主
9、体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就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运作程序看,仅停留在:上网自学辅导作业复习考试,这样外在的教学层面上,并未能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要求。而研究型学习模式,要求客体从主体的高级需要出发,精心组合教学客体要素,提示前沿学术学习内容,引发学习者探索兴趣,满足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2)探索性 探究包括对学习对象的探索和对研究方法的探索。其本质是主体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原理去探求客观世界的“理”。从学习对象的角度看,经过主体的研究学习,解决认知需求与认知障碍之间的矛盾。同时对学习材料、学习媒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
10、究的方式,通过查资料、假设、求证,去得出结论。并用专题讨论、调查报告、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等形式描述研究过程和成果。目前,由于远程开放教育学科教学正处在转型期,如能尝试研究型学习模式,培养学习者对问题探索的兴趣,训练其研究的技能,这对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意义十分深远。 (3)交互性 远程教育是教学双方的互动过程。这个系统是由多种实体因素组成的:学习者,教育、教学、技术人员,教学媒体及传播渠道,教育教学管理等构成,互相渗透,互相制约。(见图1)再从人本主义教育观来看,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能力本位。学习者只有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参与到学科建设,学术活动中去,才可能把握自主
11、性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享受到学习的美感。从教育、教学、技术人员的角度看,如何引导学习者对现时的教育理念、教材、作业、媒体等进行“撞击”,吸引广大学习者共同参与学科建设、学术活动,对深化远程教育改革,加速教育、教学信息的交互速率,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研究型学习模式试图从交互中探求教育改革的新途径。(4)效益性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用较少的时间投入去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即通过掌握科学的学习模式,缩短学习者现实水平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距离。学习效率是衡量一种学习模式价值性的主要标准。学习者所花费的学习时间越少,掌握的知识、技能、创新成果越多,说明该学习模式效益越好。
12、从现时远程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设置来看,学习者能否获取最大值的成果,或者能否缩短在学时间,也能达到目标呢?我们并没有为此去深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模式是否科学、可行,能否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兴趣,这对提高学习效益直接相关。研究型学习模式的设计,讲究知识的综合性,迁移性,纵横比较性,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达到投入少学习效益高的目的。 三、研究型学习模式类型阐释 (一)研究型学习一般模式(1)原理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生原理,学习者原先的认知图式整合新知识,最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内化,形成新知识,新见解、新能力。据此,学习材料、媒体设计者,首先应对学习材料、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环境 研究 学习 模式 培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