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联研究课题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申报表.doc
《省社联研究课题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申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社联研究课题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申报表.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申报表学科分类1.马列、科社、党史党建课题名称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负 责 人谢晓峰职务/职称团总支书记/讲师工作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推荐单位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10月是否愿转为立项不资助课题愿意 不愿意系电话0571-88481947(办) 15355463994(手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制二一三年三月申报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浙江省社
2、会科学界联合会有权使用本表所有的数据和资料。 申报者(签章): 年 月 日推荐单位的承诺:本单位承诺对申报者填写的各项内容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果获得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有关规定,为本课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课题研究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推荐单位(盖章): 年 月 日填表说明:1本表从网上下载后,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打印和复印,中缝上、下装订。2本表封面上的填写内容与表内内容应前后一致。“学科分类”以及“成果形式”等栏目的填写应与课题推荐单位汇总表的内容一致。3本表中“学科分类”、“预期成果”等栏目的
3、填写,请直接在选中的分类编号或“”上打“”。预期成果形式为论文的,填写篇数,其它则填写字数。一、课题基本情况课题名称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学科分类1.马列、科社、党史党建 2.哲学、宗教学 3.政治学 4.法学 5.理论经济 6.应用经济 7.管理学 8.社会学 9.历史学 10.中国文学 11.中国语言学 12.外国语言与外国文学 13.新闻学 14.教育学 15.文献整理、图书情报、博物馆学 16.文化学 17.艺术学 18.体育学研究类型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对策研究 其他是否愿转为立项不资助课题愿意 不愿意负责人姓名谢晓峰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81年12月19日行政职务
4、团总支书记专业职称讲师研究专长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学历研究生最后学位硕士担任导师博导 硕导工作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联系电话办:88481947宅:手机:15355463994E-mail:285440013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莫干山路1515号邮政编码311112主 要 参 加 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称或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和学位工作单位梁丽华女48教授、院长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严洪广男36助理研究员、团委书记工业设计本科学士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朱海亮男32助理研究员、院长助理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张国宏男45教授马克思主义硕士研究生浙江商业职
5、业技术学院吴太胜男48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总人数 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3人其中中级职称人数3 人其中博士数 0人预期成果1.专著 2.教材 3.译著 4.论文 5.研究报告 6.工具书 7.软件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 10 月预期成果字数(篇数)10000(2)计划成果去向公开出版公开发表 提交相关部门应用 送交相关领导批阅二、课题设计论证(限5000字以内,不够可加页)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研究路径、基本步骤,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分析(调研课题须对调研样本选取的范围、数量以及调研思路、获得可靠数据的方法
6、等,加以说明)。3预期价值:本课题的理论创新或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成果去向。4、参考文献(限填10项之内)。一、本课题内容的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品质责任教育是每个国家道德教育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已经成为了全球教育的共识。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以公民教育尤其公民责任教育为道德教育的重点,着力培养学生责任、诚信、关心、尊重他人和社会等品质。在理论研究上,美国教育界对大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视社会责任的培养,从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社会实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比较成熟。在西方教育学界有人认为,在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比国立或
7、州立大学具有更高的职业素质,这其中就包括对家庭、公司和社会的责任。比如:美国政府和公众把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在实施路径上主张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社区和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威廉H哈利特与威廉s文森特等人认为,社会责任感教育要融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于一体,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实施,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积极的参与,在大学重视公民参与和公民品性的培养。心理学家史塔勒通过研究得出一个定律:当一个人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的回报时,必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一个人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必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
8、。你帮助别人的越多,自己获得的快乐也就越多。”所以,西方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研究起步比较早,而不断形成一系列的理论。为此,对我国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课题内容的国内研究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使大学生“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但由于种种因素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高职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利益取舍、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利义选择上,
9、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引发高职学生社会道德和法律方面屡屡出现问题,这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高校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我国传统文化对责任教育有着丰富的资源,国内对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始密切关注,研究重点集中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党政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等几方面。在“中国知网”主站点上检索“社会责任感”,共536篇论文;检索“高职”和“社会责任感”,共14篇论文。这些文章和论著普遍反映当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趋于淡化或缺失,普遍认为高职学生重个人、轻社会,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前途,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
10、义务的淡漠等。这些论文中,多数学者将研究对象瞄准为大学生,或将高职生等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缺乏对中国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专项调查研究,第一手的数据资料调查研究是很少见到的,虽然各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和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于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冯霞等人认为是社会大变革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大学生自身认识水平不足的限制,也有个别学者提出西方错误思想观念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不良影响。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研究比较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代表性的有连城等人认为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教育体系,苏守波认为要加强学校的主体作用,佘万斌认为要构建“四维多
11、元”的培养模式,李波等人认为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李琳等人则认为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知恩和感恩意识,并将感恩思想付诸行动,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国内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因分析上,注重了高职生和其他普通高校的共同性上,较少注意其差异性,本课题将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成因研究,因而在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机制研究上体现高职生的特点和特色。选题的意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到2012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超过300万,高职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中国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
12、山”。根据中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09,我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分布在全国20个省,浙江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50余所高职院校。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也就显现的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第十四章第43条提出的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要“支持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今后10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因此,调查和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切实结合学校目前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际情况,提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13、的制度建设化意见,对改进高职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大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意义和最大价值。 二、课题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社会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是知、情、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感具有丰富的内涵,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可以分为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人类社会责任感等方而,其中人类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升华,是社会责任感的最高层次。个人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
14、它反映个人的人格品质是否健全。但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成因和改革。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创新点:在1年内逐步摸清楚浙江省内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进行分析,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提出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的薄弱环节的改进方案,并提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咨询报告。 在调查研究中,课题组将重点关注浙江省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整体状况和个别突出实例,特别对目前较为严重的方面;调查高职院校在公共课教学工作、党员培养、共青团工作、素质教育、德育、就业创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影响。对目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不平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社联 研究课题 浙江省 高职 院校 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机制 研究 申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