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doc
《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 文化产业脉动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 目录1.引言2.广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民俗旅游的现状2.1 广西民俗文化发展及现状 2.1.1 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2.1.2 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 2.1.3 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 2.1.4 民俗旅游专线产品崭露头角 2.2 广西民俗文化的特色表现 2.2.1 开放性 2.2.2 多元性 2.2.3 变异性 2.3 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2.3.1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作用 2.3.2民俗旅游概念 2.3.3两者关系 2.4广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3.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
2、的评估与分析 3.1项目旅游建设的评估 3.2项目开发条件分析 3.3市场分析 3.3.1市场定位 3.3.2市场容量与市场开拓 3.3.3项目开发现状 4.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的建议措施 4.1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更新提高并提高现有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 4.2保护民俗文化环境 4.3不断丰富民俗旅游的形式和内涵 4.4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文化旅游 4.5注重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 4.6要注意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 4.7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相关思考 文化产业脉动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 内容摘要: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民俗文化是一
3、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则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大省,但目前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尚存在伪民俗、定位不当等影响民俗旅游资源使用及开发的因素,制约民俗旅游的发展,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民俗文化、广西民俗资源、旅游业、价值开发 引言 民俗是
4、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创造和形成,并反复出现、世代相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文化事象,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文化指的是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与习俗,它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以文化旅游为主导模式的二十一世界,旅游者对民俗文化、异质文化的渴求和体验是他们出游的重要目的。旅游经营者要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文化品味,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求知的目的,促进旅游发展,就必须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
5、源。 广西民俗旅游项目建设,符合自治区政府的旅游产业政策,符合旅游市场的需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民俗文化项目的开发中,广西已具备了经济、技术政策、管理诸方面的条件。市场容量、市场开拓、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也需要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来平衡和开拓,并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广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民俗旅游的现状 广西民俗文化的发展及现状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古属西瓯、骆越故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气象万千。自秦代两千多年来,民族迁徙与交融,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十二个个民族交错杂居,辛勤劳作,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广西东
6、面与广东相接,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山水相连,边境线长一千零二十公里,西接云南,西北与贵州紧邻,北面与湖南交界。水资源丰富,西江于流横贯广西中部,连同主要支江郁江、柳江、桂江、贺江、北流江构成了广西水系网络。以梧州(古苍梧)溯桂江,漓江经灵渠可达湘江、长江:溯浔江,北流江,转进南流江直达北湾(古合浦)南出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通道);溯柳江,北柳江,转进南流江直达北湾(古合浦)南出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通道);溯柳江、融江入贵州,与古代“爷郎道”相接;溯郁江、右江、左江可分别与越南、云南交通;顺西江直下广州,与香港、澳门相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民俗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 1、各
7、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广西各民族服饰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壮族男子多穿青部布对襟上衣,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下穿绣花滚边宽脚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头缠各式花巾,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众多的民族服饰,魅力奇异,构成了各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古今往来,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饮食也充满了亮点。打油茶是桂北少数民族侗、壮各族的一个特有的饮食习俗。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族的规矩。广西的酒文化也是非常有内涵的: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
8、客。此外,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也颇具特色。在建筑的风格独树一帜。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目前,这些文化世俗也逐步被人们所挖掘出现在一些民族风情园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收到了理想的效益。2、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壮族的蚂拐节、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京族的唱哈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
9、凭祥的边关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着自己的劳动,用多姿的舞蹈表达着这自己的情感。广西是歌舞的海洋,歌仙刘三姐的歌声随着各种媒体的传播和推广也树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每年的南宁的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走向了国际的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去年开始,由我国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在阳朔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更是让山水与歌舞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广西的
10、又一旅游新亮点。4、民俗旅游专线产品崭露头角经过几年的发展,广西已逐步发展出拥有自己特色的和较为科学合理的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十大旅游精品路线: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南国边关揽胜游、壮乡文化风情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前年灵渠寻古游、宁明花山崖画探奇游、金田名胜古迹游、白色小平足迹游以及巴马寿乡探秘游等等。这些线路都充分体现了少数民俗旅游以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广西的民俗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地区、民族之间和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和民族,必然对其它
11、地区和民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伴随着旅游产业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民族地区日益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社会。在外部的文化生活的冲击下,稍有不慎便会使原有的资源遭到破坏甚至资源的枯竭。我们必须处理好开发和发展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广西民俗文化的特色表现 广西民俗文化是西瓯、骆越民族创造的本土民俗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果,带着广西的土壤芳香。 1、开放性。广西位于东南亚与中国西南的结合地带,南部面向大海。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作为中国的西南出海口,在古代更多的是封闭与保守,略有疏忽和宽松,就给了广西向外伸展的机会,先民们或漂
12、洋过海,或通过贸易开展隐性的文化交流。龙州、凭祥、合浦、梧州便成了中外人员流动的中转站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市场。从这里不但引进了海外的花果、农作物品种,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佛教,两亚伊斯兰教和欧洲基督教及其各地地文化由此流入了广西,各种新思想新学说也由此传入广西。正因为如此,广西才成为了中国近代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2、多元性。广西民俗文化的多元性表现为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从民族类型看,广西十二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源流。壮、仫佬、毛南族表现出本土民族的民俗文化风采;京族表现出海洋民族特有的魅力;苗、瑶、侗、水族等演绎着迁徙、融合与发展的民族文化
13、;汉文化则表现出主流文化的坚实基础和悠久历史。从类型上看,广西民俗文化体现着各民族人民自古传承发展的传统性文化,也有大量在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影响下衍生的现代文化。从地缘上看,广西民俗文化表现出山区、平原、海洋等地缘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生活、服饰、建筑、信仰等民俗文化。从民系上区分,广西民俗文化带有典型的本土民俗文化特质,又兼有中原文化变异发展的客家文化、荆楚文化和受中原、荆楚文化共同影响的桂柳文化。从语言上看,广西有邕梧白话、桂柳官话、客家话、汉语 及壮语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民系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广西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民族对不同层面文化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使民俗文化显示出广泛性和生动、朴实的
14、适应性,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3、变异性。任何一种类型的民俗文化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在与其他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时,都要受到地域、时代、民族心理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因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和对抗,有些甚至是相当激烈的,“当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更具优势的文化所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的个性,其成员也开始采用新的风俗。”从文化交流的国际视角考察,自春秋战国起,广西的民俗文化容纳、吸收了中原文化、客家文化、荆楚文化和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的精髓,甚至直接与各种文化进行嫁接。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塞维斯在研究文化进化的“潜势法则”时也揭示了文化“兴盛”与“衰亡”的规律,即既有文化的兴
15、盛地区在社会变异过程中极易导致既有文化的衰亡,而既有文化落后地区在社会变异过程中极易导致新生文化的兴盛。广西桂柳官话的出现就是“潜势法则”的典型例证。由于广西民俗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也使得中西各种文化在广西这种特殊的地缘条件下,完全按照广西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审美、信仰观念去理解、加工、改造,形成了符合本民族的心里、要求和愿望的民族文化。广西民俗文化的变异性,促使民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成为民俗文化变革的动力,成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源泉。 (三)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1、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作用 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各民族物质
16、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其在旅游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尽的宝库,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它对旅游产业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民俗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处于起步阶段,尽力发掘、保护和开
17、发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2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能促进跨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了解。现实表明,以往单纯的展示性旅游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趋向于获得有别于惯常的生活的充满情趣的体验,朴实又富有新鲜感的地方生活情趣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3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深化了旅游活动的内涵,不仅提高了效益,促进了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可谓一举多得。2、民俗旅游概念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
18、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3、两者关系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
19、在。 (四)广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或朝阳产业.我国也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旅游业中最重要的是文化。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一个朝阳产业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和文化前景。广西的民俗文化的都仍处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充分体现广西民俗旅游文化的精华,没发掘其文化内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民俗旅游项目有庸俗化,艺术化,舞台化的趋向,以至一些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也被一一退化;开发重点不突出,民俗旅游品雷同化,过度开发,将一些现代建筑材料盲目的渗透入古街民宅中,而降低了民俗风情的纯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
20、旅游业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保持少数民族的异地文化的原汁原味、以及先进文化的合理渗透,已成为克不容缓的问题,也是能使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得以保持的关键所在。必须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的评估与分析 对于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必须立足于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度开发。要通过对旅游项目评估、客源市场预测、市场定位、开发开发条件、投资环境、投资效益分析,保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 表1:旅游景区分级标准资料来源:?家城 桂林旅游业:发展与变革漓江出版社 第73页 表2:旅游者购物倾向表 资料来源:?家城 桂林旅游业:发展与变革漓江出版社
21、 第114页 注:A:表示喜欢 B:表示较喜欢 C:表示不喜欢 (一)项目旅游建设的评估。是否拟建民俗旅游项目,必须从宏观和微观量方面考虑。首先,广西民俗旅游项目建设符合建设当前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特别是自治区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当前整个国家和广西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想吻合。根据广西当前的民俗资源状况和旅游市场的需求现实,通过投资民俗旅游项目,既可调整投资方向,压缩一些产业趋向“饱和”的投资,也可以调整旅游业的投资结构和旅游产品结构,深化旅游文化内涵,打破广西长期以来只依靠山水、海滩的旅游格局。其次,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能适应市
22、场需求。参照旅游景区分级标准,可以认为广西许多民俗文化资源区已经具备成为国家级景区和省级景区的条件。从旅游者购物倾向表所显示的理由倾向也说明,民俗旅游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德开发必然引起旅游市场需求的扩大,还可进一步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改变旅游产品结构,引起投资“热点”的转变,拓宽旅游业经营范围。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与二十一世纪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大环境也吻合,对某一旅游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广西大量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旅游学、工艺学、文艺学的研究成果;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大、广西大学、广西社科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院等单位对壮、苗、瑶、侗等民族文化的整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广西 民俗文化 内涵 旅游 开发 前景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