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doc
《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对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手机媒体信息污染消极影响治理对策 手机媒体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日益突出的手机媒体信息污染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受众的影响比较明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把信息污染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一、手机媒体信息污染的表现 手机媒体具有方便快捷、隐蔽性强、到达率高等特点,为广大公众所青睐。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止2010年5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96亿户,普及率达到59.6。此外,根据互联信息中心(CNNIC)发布
2、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77亿,占网民总数的65.9。可见,作为通讯工具和传播载体,手机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手机媒体带来的信息污染现象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是熵或不成为信息的那部分信息。冗余是一种对确定性或可测性的测量。消息中冗余越多,它所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少。手机媒体冗余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手机广告。比起其它大众媒体,手机媒体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到达率很高,有助于实现精准营销。一般的手机用户每周收到的垃圾短信超过10条,这些垃圾短息对用户没有什么实际作
3、用,既打扰了手机用户的生活,又让手机用户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不少信息是误导性的,对手机受众造成不良影响。 2.色情信息 手机媒体传播色情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手机淫秽短信、淫秽图片、淫秽色情手机网站等。一些运营商利用手机网站提供色情信息,以此招徕受众。如今,手机网站的注册用户数量巨大,访问量达到数百万至上千万人次,传播范围广泛,其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对手机媒体信息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3.虚假信息 手机媒体传播的虚假信息主要是指那些故意或者过失传播的未经核实、与客观事实不符的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手机媒体发布不实广告。二是虚假中奖、酬宾之类的信息。三是通过发布虚假欠费和不存在
4、的消费等信息诱骗手机用户的银行账号及密码,诈取上当者的钱财。四是通过向特定对象的家人、朋友及同事等发送手机短信或者打电话,谎称该对象生病住院、情况危急等,以此诈骗。五是利用手机传播子虚乌有的信息。通过多级传播之后,虚假信息变成谣言,危害极大。这些虚假信息发布者利用手机媒体信息不对称这一特点,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4.非法信息 由于手机受众基数大,具有隐匿性、分散性等特点,极易为一些具有不良意图的人所利用。少数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编造、传播有害信息如各种谣言。这类信息的传播范围广,影响恶劣,需要加强整治力度。 5.破坏性信息 在手机用户获得更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警惕破坏性信息带来的危害。随着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机 媒体 信息 污染 大学生 影响 及其 对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