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doc
《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毕 业 论 文文献综述报告题 目: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学 号:20110704310076 姓 名:汪正 年 级:11级行政管理2班 学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系 别:行政管理系 专 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韩晓莉 完成日期:2014 年 12月 14日 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毫不例外的,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群体性事件,分析总结学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发生原因以及对策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资料积累,另一方面结合学界的研究与大数据时代这
2、一背景我们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到来。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论人们的思维还是处理事情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应适应形势采取解决措施,不然固守老方法老方式处理不好有可能演化成某种社会危机的爆发点,我们应该在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这个现实条件和自身经验与知识找出解决措施。现将学术理论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1. 国内的学者对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冲突与治理作者王赐江认为“群体性事件是特定
3、群体或不特定群体多数人通过规模性聚集,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对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的体制外活动。”这种表述顾及到了实施主体、行为特征和后果等多方面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已有概念的不足,具有较大的包容性。皮华英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为了满足某种利益或表达某种共同关心而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实施的集体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行为。台湾学者吕世明认为,所谓“群众事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群众事件并不一定具有反社会性,而是基于某个特定或不特定的事件或目标,纠集一群不特定的人,本着基于高潮的情绪,或请愿,或游行示威;而狭义的群众事件则指具有不法的反社会性,破坏性特征,而因特定或不特定的目标
4、,由少数不法分子煽动,纠集一群不特定的人,利用群众盲从附和的弱点,以偏激的言词鼓动群众,煽动不满情绪,纠集闹事,扰乱社会秩序,即我所说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群体性事件古今中外谈作者张建立认为,群体性事件是在一个发展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利益博弈机制突然失效而发生,也与执政者不能及时地发现并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有关;事件发生时,有一定数量的社会群体参与,并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 国外的学者对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国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称为“集群行为”、“集合行为”等。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对“集合行为”的定义为“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
5、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斯坦莱米尔格拉姆认为“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对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我们需要给群体性事件一个合理的中性的界定,从而指导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判断和预防处置工作。基于此,笔者主要以党的建设辞典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提出的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它们对群体性事件的定义: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少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的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
6、,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该定义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行为方式或形式、参与人群、行为目标或目的、事件结果、事件影响、事件性质等做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和概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认可度。二、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的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群体性事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学者们从群体性事件的数量、规模、参与主体、组织程度、社会危害等方面对其特征作了具体地概括。于德宝提出近几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增多,规模扩大。2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3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农民以基层政府和官员为主要抗争对象;工
7、人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要抗争对象。农民抗争以要求补偿受损利益和实现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失地或受环境污染的农民要求维护权益成了中心议题;工人抗争以维护经济权利和要求管理企业事务为主要内容。杨瑞清、余达宏认为,近几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引发事件的原因当中,非理性的因素逐渐增多,冲击性趋强,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和示范效应。向德平、陈琦则用非常凝炼的语言,概括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自发性;失范性;复杂性;可变性;情绪性等等。三、大数据时代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其中既有社会
8、环境和社会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体与群体心理等微观方面的因素。刘晓梅研究员指出:1社会的转型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宏观社会背景。2人民内部矛盾在现阶段的集中凸现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3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4社会心理的失衡是催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张怀海则认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群众利益受损严重。2群众意愿诉求渠道不畅。3基层组织控制力弱化。4群众法制观念淡薄。5别有用心者的煽动操纵。刘国庆则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个要素出发,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1经济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2政治因素民主制度和官员素质的
9、缺失。3文化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4社会性根源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岳华东则认为: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性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组合。文化性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较淡薄。基础性因素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在一定程度失衡。政治性因素政府的决策偏差、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启动性因素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杨瑞清、辜静波则指出:1社会结构断裂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宏观社会背景。2转型期社会不公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动因。3贫困、落后以及社会贫富悬殊的不断扩大,是引
10、发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因素。4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的矛盾,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5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社会整合机制滞后,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运行机制原因。陈晋胜、安明贤、王俊海则认为任何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文化因素,而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方面。一方面,群体性事件传统文化的成因分析:1人治的传统。2对权力崇拜的传统。3“法不责众”的传统。4厌诉的传统。另一方面,群体性事件现代文化成因分析:1民主意识的普及。2权利意识的觉醒。3主体意识的增强。于德宝则把群体性事件分为城市群体性事件和农村群体
11、性事件两大类,然后对其原因分别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第一类,城市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1部分国企改制转制未征求职工意见,不按规定程序操作,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侵害了职工民主权利和国家利益。2部分企业经营过程中。厂务不公开、重大经营活动未经职代会通过,职1=情绪对立。3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退休金,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不落实等等。第二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分析:1村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有的基层干部违法乱纪。2乱收费使农民负担过重。3个别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一些乡村基层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等等。关于农村爆发的群体性事件,还有一些学者也对此做出了细致地分析。王精忠认为:1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 时代 群体性 事件 应对 策略 研究 文献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