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讨.doc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讨【摘要】网络媒体正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迅速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知识和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介,使学生有了利用媒介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平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的发展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必然对学生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和加快师资的培养。【关键词】网络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Web media are replacing traditional media, such as newspaper and television, and rap
2、idly becoming the new-type media, which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 and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Web media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use media and fully present their thoughts and behaviors.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mmun
3、ication approaches consequentially require students to grasp better media literacy. University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define its educational targets, goal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put great emphasis on the combination with related subjects; broaden the approache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4、;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Web media,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针对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而提出
5、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即: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建立获得正确媒体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就是在帮助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 使人们形成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 培养人们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 以达到使人们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英国,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始自 2003 年,如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不同省市的大学作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影响大
6、学生生活、学习及思维方式的重要力量。但是,获取信息、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目的,大学生利用媒介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媒介素养的教育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还很肤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应对媒介负面影响的层次上,并且缺乏与实践的结合。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在网络媒介日益发达和普及的条件下,大学生除了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外, 还应该具有比一般网络运用者更加敏锐的信息意识、法律意识和更加崇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网民,是营造文明网络社会
7、的生力军,而健全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文明,能促进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信息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特点是使舆论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海量化。在网络空间,个人能凭借大规模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多向的相互联系。这些舆论中,既有积极的看法和观点,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多元文化共存,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带来道德考量。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方面较弱, 大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判断力去认识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如何选择海量的信息,如何加强自律,这些都需要引导。例如今年6月轰动一时的海师
8、大偷拍事件,这一案件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十分值得人们反思。海师大某男生,偷拍对面多个女生宿舍女生洗漱、晾晒、化妆、换衣的情景,将照片上传至“大学生校内网”该生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款关于“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规定,被海口市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记者在采访该生时,他一再表示,并不知道偷拍并在网上上传他人隐私照片是一种违法行为,只是感觉好玩而已,这一想法反映了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尚未开设如何合理、合法使用互联网的课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亟待提高,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网络媒体背景
9、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借助、合理运用网络媒体,探索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教育路径,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以及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将网络媒介素养课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以形成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学课程体系,从而构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系统工程。三、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内容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了解、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获取、创造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对网络知识的基本了解和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对各种网络信息的解构能力;对网络世界虚幻性的认知能力;建立网
10、络伦理观念的能力; 网络交往的能力和认识网络双重性影响的能力等等。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对网络媒介的基本知识有较系统的了解,对网络的使用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网上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其传播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如果对网络媒体的基本运作常识不能掌握, 就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尤其是不能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良好的管理, 会因为过量、过度使用网络而致网络病。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网络媒介和传播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传播的基本原理,改善知识结构 ,明确自己的“网络媒介需要”,适时、适量、适度地接触网络,管理自己上网的动机、时间和情绪,做理性的网民。2. 具有对网络媒介信息较敏锐
11、的分析能力和客观的评价能力。网络媒介能够及时提供海量信息, 还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视频等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景化 、立体式呈现,但其仍然无法完全客观而全面地转述现实,网络信息制作人也必然将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渗透进传播内容。同时,海量的网络信息更新频繁,网民所接触的信息往往缺乏条理和逻辑,这就要求大学生坚持“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的辨别和整合原则,对网络媒介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敏锐的捕捉。3. 具有正确而熟练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在网络中, 创造和传播自己的信息并相互交流等是最重要的网络传播内容之一。大学生在网络媒介中扮演好传者与受者“合二为 一”的特殊角色,尤其是作为传者的创制和传播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网络 媒介 素养 教育 探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