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doc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类别:思想政治教育青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院 系:法商学院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年 级:2008级作 者: 指导教师: 职 称: 完稿时间:2012年3月27日目 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2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一、网络道德的内涵3 二、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3(一)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4(二)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4(三)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4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状5 (一)网络言行随愈放纵5(二)网络情感缺乏6(三)网络价值观念模糊6(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7(五)人格冲突严重7四、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的主要因素7(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引发
2、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7(二)网络自身的特点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土壤” 8(三)网络立法的落后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条件8五、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对策思考9(一)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9(二)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9(三)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意识10 注释12 参考文献12内容摘要: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主要途径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缺失的极为复杂,涉及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的失范社会及个人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对策
3、的迫切需要。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教育Abstract: network in social life to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in way, at the same time it causes all sorts of moral behavior anomie and social ethics problems. The root 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moral fail
4、ings is very complex, involving the networks themselves, subject, education environment behavior, and other aspects. The nonstandard network behavior of the social and individual has a very disadvantageous effects, explore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urgent ne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he
5、 network moral;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网络道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之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
6、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 二、 当前大学生网络
7、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发生变化。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发生最大的改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社会网络的出现,网络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道德的形式。社会网络的超时空性、性别和特点的虚拟数字,使人类有真正的社会规范和禁忌放松机会逾越节压力空间,“自我”有更多空间来表达意见的折射,使原本在现实社会中有效包括伦理,许多标准逐渐失去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道德缺失的新问题。 1、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
8、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
9、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2、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
10、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3、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关系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因而也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间接化使得直接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这样,道德对人的约束越来越依赖于内心的道德信念。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已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适用。一方面
11、,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因此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状 任何社会道德包括网络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只有转化为公民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成为公民个体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时所具有的特殊道德素质和道德应付能力,网络道德才
12、能发挥其调控或规范的功能。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弄清其根源。当代社会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较为复杂,涉及网络自身、网络行为主体自身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言行随愈放纵 网络本身具有的匿名性特点,使人们对网络言行失去了监督。平时,在网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招人辱骂的情况。在一些大学校园网的BBS帖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内容是粗俗下流、恶浊不堪的,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大学生还针对个别教师进行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发现,有18. 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 8%的学生表示
13、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也有人对大学生为什么会使用不文明语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都有着类似的心态,认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是他先攻击我的,为什么要忍受”等。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是放纵的。 (二)网络情感缺乏 根据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上网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多数大学生都有着5个以上的陌生网友,有20%的大学生的陌生网友个数多于20个,并且65%以上为异性。QQ ( O1CQ)则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使用者达74%,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的分别为40%,40%和8%。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网络 道德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