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路径探索.doc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路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路径探索.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路径探索 以苏州市金阊新城和白洋湾地区为例高 立【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速,大量农村人口转户进城,促使社区建设工作内涵加快拓展,服务和管理范畴进一步延伸。同时,在社区功能定位、社工队伍建设、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苏州市金阊新城和白洋湾地区为例,从硬件、组织、服务、管理等多个层面试作剖析,对抓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一些对策思考,以期化解困难,助推发展。一、导论:社区建设在中国方兴未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人”之一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很多
2、至理名言,其中有一条“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令人印象深刻。这段公元前328年发表的名句在2000多年后被一位美国学者艾略特阿伦森引述到专著社会性动物之中:“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诙谐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群居特征。那么,承载这一属性的基石是什么?答案就是社区。“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es)于1887年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中提出,表述为“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
3、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通俗来讲,社区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公众社会生活的共同体,也是各类社会组织的聚集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结合体。一个成熟的社区,应该具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化需求。对于印有浓厚农业生产和计划经济背景的中国而言,现代意义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帷幕徐徐拉开,“社区”一词才逐步为国人熟知。据学界相关研究报告分析,新中国的社区建设事业经历了前奏期、启动期、试验推广期等多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又跨入了全面推进的新时期。在此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落实了
4、一揽子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是在制度上给予保证。国务院于1998年7月赋予新组建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指导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二是将原有的市、区、街纵向城市管理体制引入社区,初步形成了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为主要特征的社区建设组织方式。三是确立了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以北京市为例,明确提出了“一确立、两赋予、三分开”的改革思路,即:确立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管理负总责的地位;统揽辖区内的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四是各地区积极探索基层社区组织的制度创新。而上述社区建设的诸多探索与实践,恰恰耦合了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
5、变革的加速“齿轮”。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096万人,2011年城镇化率已达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同期城镇人口69079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了12585万人。在这一增一减之中,大量农村并入城市,农民变为市民,也通过村改居、村居合一等多种途径形成了一批新型社区。由于产生时间较晚,这些社区的改制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说,
6、社区建设在中国方兴未艾,并正在不断的磨合与摸索中走向成熟和完善。二、现状:社区建设在白洋湾街道的实践与探索之所以选择白洋湾街道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研究样本,主要是由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众所周知,苏州是一座兼具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气息的名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城拥有着吴越春秋以来2500多年的文脉传承,而古城之外,那些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诸多经济开发区,则犹如一只只强劲的引擎,给苏州发展增添了鹰击长空、展翅飞翔的动力。白洋湾街道位于苏州西北城乡结合部,也正处在古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的交界地带,她南与“吴中第一名胜”虎丘风景区接壤,北与浒关开发区相连,东与平江
7、、相城等城区联通,西与苏州高新区毗邻。辖区面积18.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959人,其中,户籍人口15500人,外来人口29459人。设有长泾、西站、路南、富强、宝邻、藕巷、南山7个社区和新城、自由、张网、新渔等8个行政村。白洋湾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京沪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为充分发挥这一交通优势,2004年开始,该街道绝大部分地块辟为11.2平方公里的金阊新城,按照集物流仓储、行政商务、宜居地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定位进行开发建设。经过八年不懈努力,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总投入30多亿元,主次路网实现环通,总注册资本10亿元、总投资50多亿元的传化公路
8、港、机电五金城等项目相继投运,60万平方米的RBD城市综合体正在形成,白洋湾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建成,消防特勤站、垃圾中转站、物流服务大厦等项目陆续竣工,昔日的城郊乡村正在经历一场华丽的蝶变。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批涉农地块被征用,村居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转非”的生产组、行政村。这类村已经没有或只有极少数的农业人口,无法用传统的行政村模式进行管理。二是“亦农亦居”的行政村。这类村由于土地被征用,农业人口与城镇居民混居,处于一种“亦农亦居”的特殊状态。三是传统意义上的纯农业人口行政村。主要是高速公路以北的村落,地理位置相对较
9、偏,大多由纯农业人口构成。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居,白洋湾街道实施了三种管理模式:(一)村居合一。例如路南社区。该社区的前身是路南村,位于苏州城区高架新庄立交的北侧,面积0.54平方公里,居民2190户,户籍人口2248人,外来人口7824人。从2009年10月份开始,路南村的大部分区域陆续纳入动迁征收范围,进行了村居合一改造。村委会与居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成立社区党委,村党支部隶属管理,既参与社区工作的集体领导,又承担村务工作的领导职能。成立社区工作站,实现公共服务向基层的延伸。村居合一的优点在于可对城乡二元体制下各类资源实施整合,人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民政、计生、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
10、服务,为进一步打造成熟社区提供准备。当然,村居合一模式因其改造的不彻底性,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社区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由原村干部担任,沿用传统管理手段,往往滞后于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二)村改居。村改居有多种方式,可以从管辖角度分为两类:其一,管辖范围和管理对象不变化。即撤村建居后,新建社区的管理对象、区域面积不发生调整。其二,有变化。即因为地块拆迁,原住民改变了居住地点,在撤销原有行政村的同时,在其他区域新建社区。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定销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安置小区,往往是若干行政村的被征地农民在某一小区集聚,形成新的社区。对于第一种类型,“村改居”的历史遗留问题少,改造难度小;而对于第二种类
11、型被征地农民重组新社区情况则要复杂许多。由于小区居民来源复杂,既有由农民转化而来的,也有从外地搬迁过来的,还有大量的外来租住或务工人员,给人口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三)村庄整治。对于短期内不会实施征地拆迁的行政村,例如高速公路以北的张网、申庄、新渔三个村,则主要以村庄改造和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加强村委会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问题:面临的矛盾与困惑身处城市化的时代大潮之中,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居民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但由于诸多原因,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困惑。(一)动迁安置小区管理难度大。以白洋湾街道的春馨园小区为例。该小区始建于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化 进程 中的 社区 建设 路径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