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及解决路径.doc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及解决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及解决路径.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及解决路径第31卷第l期2011年2月上饶师范学院JOURNALOFSHANGRAONORMALUNIVERSITYV01.31.No.1F.eh.201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及解决路径严云芬,张灵(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oo1)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而学校教育在解决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学校教育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教育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子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子女;学校教
2、育中图分类号:C,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237(2011)01010I一04城镇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在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全国还将占用耕地超过5450万亩,这也就意味着全国还将有近1.1亿失地农民出现.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失地农民的增加,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当越来越多的农民相继告别了他们世代耕作的土地,开始了城市生活之后,他们在整个社会中的客观地位,他们的择业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等方面随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改变
3、对失地农民的子女这些尚未成年的在校学生来说则是全方位的.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失地农民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研究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应调整更是刻不容缓.一,学校教育在失地农民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所能起的作用是其它方面影响所不能比拟的.学校教育更应该在解决失地农民子女教育问题中备受关注.1.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失地农民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失地农民大多数处于城乡结合部,当土地被征用后,他们的居住地也逐步规划为城市管理,相应地他们子女的学区也逐步融入市区,环境的变化,使得失地农民子女开始面临各种问题,其中最主要就是融入城市文化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
4、在这些失地农民的居民区,乡村文化仍占主要位置.因此使得失地农民子女在居住环境上其实是处于一种”文化不利”的状态.J再者,失地农民子女在学校也处于“文化不利”状态,因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按照与他们原来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新文化规则来组织收稿日期:20100925;修回日期:20110119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O8JY4o)作者简介:严云芬(1979一),女,江西宜舂人,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1O2上饶师范学院2011(第3l卷)的”._3J正由于两种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必然会使失地农民子女在面对各种文化和教育心
5、理问题时不知所措,而产生自卑心理,交往障碍,情感缺失等问题.中小学校的教育是帮助失地农民子女加快文化适应和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它是失地农民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的保证.2.学校教育可以帮助改善失地农民子女学业成就不平等的状况.最近几年,我国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消除失地农民子女与城市原住民子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的差距.就近入学的失地农民子女,其实是渴望成为”城里人”的,而且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但是,一方面他们难以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另一方面,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排斥,这使得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其性格也
6、渐趋内向.这些问题若不能解决,必将加大失地农民子女与城市原住民子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的差距.而这些问题的克服,若只靠失地农民子女的自身努力和家庭的帮助显然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学校的主动,积极,有效的参与.因此,学校在改善这种学业成就不平等的状况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3.学校教育可以加快失地农民子女的城市化进程.对正在成长的失地农民子女来说,从农村到城市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乡村到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文明素质逐渐提高的历程.因此,城市化进程中的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城市居民身份有一个正确认知,应该逐渐适应城市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应该认可和
7、接纳城市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否则就可能在各个方面与城市社会格格不入.在这个问题上,单靠家庭教育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则可以较好地满足失地农民子女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如果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城市文化,那么失地农民子女的城市化进程将会更加顺利.二,当前失地农民子女学校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更是失地农民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养主体.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教育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加上其它各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失地
8、农民子女的教育和社会化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教育的效率偏低.1.在学校教育资源上,失地农民子女获得的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在城市化进程中,虽然政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所提供的教育资源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教育需求.对失地农民子女来说,因为学区划分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选择受教育的学校无论是在教育管理,办学理念,还是在教育投入,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市区优质学校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造成失地农民子女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另#l-,很多城市学生有选择参加各种辅导班或者聘请家庭辅导教师的条件,而与之相对的失地农民的子女,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和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能得到这种课外辅导的机会非常少
9、,不仅缺乏辅导教材,参考书等,电脑,复读机等现代教学辅导工具更是不能奢望的.这些现实状况会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相比较,失地农民子女获取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造成了实际上受教育的差异.2.在课堂教学上,学校教育不当阻碍失地农民子女的社会化和城市化进程.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人们(儿童)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和技能的机构.L4J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对失地农民子女融入城市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实际教育情况却并非如此.首先,在教育的理念上,学校教育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子女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歧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社会
10、化.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所固有的保守性决定了它主要是会维护当局及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lL5j学校里也出现“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现实中也确实存在部分学校,部分老师忽略失地农民子女的现象,这些影响对失地农民子女个体的社会化是十分有害的.其次,在教育内容选择上,没有遵照”实用性”和”时效性”这两个重要标准进行严格选择,学校的教材保留了许多早已过时和空洞无物的内容,而大量适合失地农民子女学习的内容,如社交知识,生活实用技术,职业技术的知识,却没有及时进入学校教学内容.再次,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的模式,没有加大对效率和效益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力的培养,阻碍了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进程 失地农民 子女 学校 教育 问题 解决 路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