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0.doc
《word 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0.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呈垒蔓2塑璺篁塑一堑茎煎璺堕堂毽doi:10.3969/j.issn.10022236.2011.02.001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梅联华(南昌市民俗博物馆,江西南昌330008)齐篇oI榔Rl_Iof靠州摘要: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产和蕴含于其中及传承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极大的加强,中国文物保护工作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同时,中国也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正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城市规划”千城一面”,大规模建筑群充斥
2、城市,城市固有的历史文脉丧失.中国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目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广泛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主题,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和民众务必引起重视的重大课题.开展这项课题的研究对于现今中国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认真审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究城市化进程中造成文化遗产危机的内在根源,借鉴国际文保先进理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框架.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K8
3、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11)02000405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产和蕴含于其中及传承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极大的加强,1982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000年又制订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国文物保护工作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同时,中国也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正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城市规划”千城一面”,大规模建筑群充斥城市,城市固有的历史文脉丧失.中国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正面临着”前
4、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目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广泛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主题,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和民众务必引起重视的重大课题.开展这项课题的研究对于现今中国乃至其它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认真审视中国历史文4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究城市化进程中造成文化遗产危机的内在根源,借鉴国际文保先进理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框架.一,中国正步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一)城市化是一切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
5、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从全球来看,在城市化的全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与工业化的早,中,晚期大致相对应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缓慢的初期阶段;乡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中期阶段;在高速城市化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缓慢甚至接近于停滞的晚期阶段.进人20世纪中叶以来,城市的影响力更为强大,城市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代表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舞台,集约了成就和智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需要,没有中国的城市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前
6、启动市场,扩大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长期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城市经济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体经济,加.快城市化发展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二)加快城市化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市发展走过曲折的道路.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城市建制和布局发展,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一席.早在公元12世纪的大宋时期,南宋京城杭州就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中国西部的长安,河南的洛阳,开封也已是闻名中外的古城.但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早期繁荣并没有带动中国整体城市化的发展.1949年,全国设立的城市只有69个,县和建制镇约200
7、0个,城镇化水平约10.6%,城镇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善,也不健全.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中国的城市化规模和水平保持了旺盛的势头,城市也得到相当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我国正处在大规模推进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现象,并以京津塘地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为标志,进入了全面城市化的新时代.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与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波动大,水平低,目前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同等工业化国家的水平(按世界银行数据,199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2%,低于世界平均水
8、平l4个百分点,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城市化对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战略意义.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根据专家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前景所做的分析和预测,”未来515年甚至更长时间,应是我国城市化迅速扩张时期.按照8O年代以来的平均进度,2010年城市化将达到47%,2020年达到55%;按照1995年以来的平均进度,2010年将超过50%,2020年达到64%”,
9、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中期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与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波动大,水平低,目前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同等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三)实现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健康发展任务艰巨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个城市的建设都应传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城市都在反思城市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更多的是觉悟和意识到过去城市大发展年代所产生的诸多弊端和问题,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新审视人与地球,自然的关系,改变观念,研究对策.这种觉悟和意识是人类社会认识上的巨大进步.历史经验证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各个国家面
10、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就是如何在城市发展和历史遗址保护之间保持平衡.今天,中国城市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无论沿海还是内地,都处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之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蓬勃发展,城乡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耗资之巨,涉及面之广,尺度之大等都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在短短2O年的时间内的建设量超过了以往几个世纪的总和.但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并不总是令人陶醉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城市化率,存在急于求成和盲目无序的偏差,这场浩大的城市化洪流同时带来诸多负面效应,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付出了丧失传统与自然的代价,生态失衡,资源浪费,
11、城市文化遗产的毁灭和城市特色的消失,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城市灾害频繁等,成为中国城市化六大问题.面对这种失控现象,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许多专家呼吁,应以积极而慎重的态度迎接城市化高潮的到来,防止对城市化过热的盲目追求.城市化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影响主要表现:旧城改造一哄而起,历史建筑陆续被拆毁,即便是冠以”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也在劫难逃;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几乎不分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分气候和自然条件,不分城市性质差异,不分市民的居民,而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正在吞噬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开发蓬勃兴起,5
12、许多作为旅游核心资源的文物名胜的人满为患.总之,随着各类建设的强度和范围的日益增大,文化遗产及其赖以生存的背景环境正面临着过度开发,违规建设等带来的种种危机甚至被摧毁的危险.二,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城市建设的挑战(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就喜人中国近代的文物保护观念和方法开始于2O世纪30年代,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即从最重要的单个有形文物古迹的保护逐渐扩大到对历史街区,城镇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扩大到对以无形文化遗产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全面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整个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接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3、首先是文物保护单位体系的建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依照法定程序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文物保护单位体系模式,作为保护的重点,纳入国家有计划的,科学的和法制的管理之中.二是历史文化名城体系的确立.”历史文化名城”概念的引入,不仅在全国范围内保护了一大批极其优秀的城市以及镇,乡,村,而且也使许多中小城市从建设方式的困惑中走出来,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明确了城市建设从传统文化内涵保护和发掘出发的原则,从而在街道风貌上,建筑形象的塑造上找到了一条可持续深入研究的正确途径.三是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与参与.1985年,中国正式加人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作出了为全人类妥为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
14、产的庄严承诺.四是文物保护方针的确立与”五纳入”的贯彻.国家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人财政预算,纳人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把各级政府保护文物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五是城市建设”紫线”概念的提出与划定.”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由建设部颁布施行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是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第一部专门法规,有利于更好
15、地保护文物.6(二)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蓬勃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纵观保护现状,形势十分严峻.今天,中国城市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无论沿海还是内地,都处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之中,城市蓬勃发展,现代商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耗资之巨,涉及面之广,尺度之大等已远非生产力低下时期所能及.但同时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大的城市化洪流也导致城市集中了种种矛盾,生态失衡,资源浪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毁灭和城市特色的消失,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城市灾害频繁等.从以上我国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状况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6、第一,保护原则的推广较单一,保护观念的探讨不很受重视,区域性的,对策性的,实证性的研究还待拓展.研究应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使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尽快在更多人群中达成共识.第二,研究中未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指标体系.大量研究集中于城市发展,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相对薄弱.文化遗产中较多关注文物建筑本体,对周边环境的研究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对文化遗产损毁原因及专业因素,社会因素缺乏全面分析.第三,现有研究多以世界遗产和名城,”国保”等高等级遗产为研究对象.世界遗产是近年来各界的热门话题,吸引了相当的研究目光
17、,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如陈耀华等全面分析探讨了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陶伟等以丽江古城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古城类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杨锐从立法,体制改革,技术支持,社会支持,规划管理,资金以及能力建设等7个方面探讨改进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的政策途径,并具体提出了41项行动建议.而”芸芸众生”的大量普通古迹的保护和”下里巴人”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却因缺少关注而易被忽略.第四,借鉴研究一般以法国,意大利,El本,美国等世界文化遗产大国或经济强国为介绍对象,多以褒扬学习为旨,教训案例较少,中外异同比较不够深入,对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参考价值不是很大.我们大致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 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0 城市化 进程 文化遗产 保护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