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doc
《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 论文关键词社会现实 恐惧心理 佛教影响 因果报应 论文摘要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衔之的作品,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洛阳寺院四十余年的兴衰史,便数洛阳各大寺院的来历,规模,建制以至奇谈怪闻等情况,同时兼及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佛教传人中土以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日渐深远。从四世纪以来,都会州郡尤其是人文荟萃的京城的佛寺建筑及相关活动,已有文字记载,洛阳伽蓝记一书尽管不乏前导,实际上却因为其富于创意和个人才情,而成为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他所达到的高度,享有的声誉,后继的若干同类撰述都难
2、以企及。当时的佛教中心,在北方以洛阳为主,在南方以建康为主。作者写当时洛阳的佛寺之盛:“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摩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及至孝静帝武定五年,时值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已经 l3年。作者重新回到洛阳,眼前景物已如沧海桑田:“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 ,踯蹰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浓烈的北魏旧臣的意识。故都伽蓝不仅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
3、征,而且是北魏国运的象征。经理了巨大的历史变故的作者在“重览洛阳”之际,立志要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字里行间流露出恍若隔世的悲怀,这就成了全书潜在的情感主旋律。即以对胡太后营建的最为壮观的永宁寺为例,作者一方面对最高统治者“营建过度”有所不满;另一方面,借西域僧人对永宁寺塔的赞美,寓有对北魏全盛时的国力于中原文化的自豪之情:“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 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目,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蘼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
4、。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文中作者极力写佛寺的兴盛,而佛寺的兴盛与当时人们所受到的佛教影响分不开的,早在东汉明帝来来,佛教影响已经渐趋深广 ,帝王将相大力提倡,他们不仅仅礼遇僧人,鼓励译经,资助建寺,而且其本身也信教佞佛,许多僧人也以其特有的魅力促进 了佛教的发展。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曰:“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在本书中,明确提出寺院建造者的是四十所,有的还直接点明造寺的目的: 目的之一就是“追福”,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死后还会在另外的一个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洛阳伽蓝记 关于 洛阳 伽蓝 社会 现实意义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