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doc
《社会学论文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 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 要: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自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进入了关爱化
2、、社会化的新阶段,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别从资金、观念、机制、政策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制约湖南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发展的因素。关键词:湖南;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008-02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民政部门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社会各届密切关注,救助管理工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湖南省的救助管理也因此进入到一个关爱化、社会化的新阶段。湖南省将原来的53个收容遣送站改造发展为75家救助管理
3、站、31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职工作人员增至900多人,2006年救助临时困难群众5万多人次,2007年救助临时困难群众6万人次,救助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五年来已为20多万名流浪乞讨人员和困难群众提供了食宿、医疗、通讯、返乡及接送等方面的救助服务。但是,湖南省的救助管理工作虽然在救助观念、救助条件、救助服务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或提高,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救助供给严重不足、自愿救助者少、部门协调难、救助对象安置困难、求助人员的管理教育难、救助管理工作队伍安全无保障、救助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较低、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氛围和思想意识还没有广泛形成等。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湖南省救助管理工作的发
4、展呢?一、资金障碍资金短缺是困扰湖南省救助管理工作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在旧的收容遣送制度下,收容遣送站只是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开放城市和其他交通要道流浪乞讨人员多的地方设立,而且允许收容遣送站组织收容人员劳动以获取收入,因此很多收容遣送站的财政能够得到保障,日常运转没有问题,甚至还是很富裕的机构。而新的救助管理制度要求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都要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同时明确规定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实施救助管理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予以保障,地方政府往往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对救助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湖南省为农业大
5、省,经济还欠发达,尤其是一些贫困县,由于财政困难,兴办救助站并维持救助站日常运转就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政府拨给救助管理站的经费基数较小。由此导致许多市县救助管理站基础设施差、人员编制少、部门协调差、救治经费不到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等问题。如平江县救助站每年专项救助经费只有3万元,而每年至少有10个左右无法查明身份的危重病人,治疗费用在3-4万元。汨罗市救助管理站每年资金缺口达20余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考虑。由于经费紧张,许多站不设导引牌,不愿派专人专车接送救助人员,更不用说主动救助,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也难以落实。在职工作人员应有的进修学习、交流提高,更是被看作为奢侈的事或是只能向往不能当真
6、甚至是免谈的事。可以说,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做得越多越细,经费支出就越多越大,工作进展就越为艰难。二、观念障碍调查发现,救助管理工作实践中,无论是领导干部、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百姓、流浪乞讨人员,普遍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偏差,阻碍了救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新与发展,具体表现为:1.有些地方领导观念落后,思想不通。有的认为只有经济高度增长了,才能有钱进行救助管理并带动救助管理工作的发展,现在实行这一制度的条件不具备;有的坦然实行这一制度给政府增加了一个大“包袱”;有的认为,实行这一制度是政府花钱养困难群众、“懒汉”、“骗子”;有的认为,救助是政府的职责,但要靠国家多拨款才行。这些观念导致救助管
7、理工作获得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有的完全流于形式。2救助管理工作人员观念转变不彻底、贯彻落实新的救助管理制度不坚决。调查中发现,救助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中,不少人认为目前救助的对象是“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来了”、“明知是跑站的,就是没办法治他”、“过去的收容遣送制度本质是好的”、“救助管理应该是既有救助又有管理,而现在是只有救助、没有管理,管理弱化了”等等,个别地方有时还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强制性“收容救助”。这些都体现出对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到位。3.不少部门和群众的观念有误区。不少救助工作相关部门和群众,认为救助管理是民政部门和救助站的事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社会各界在是否应对职业化乞讨人员
8、予以限制和管理方面,有的强调“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秩序”,有的则强调“依法保障人权、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导致基层执法人员顾虑重重,执法中缩手缩脚。4.流浪乞讨人员的观念比较狭隘。有的认为“救助站里住几天不顶什么事,回家无法生活还得出来,来回瞎折腾,麻烦!”;一些职业乞讨者认为乞讨是自己的权利有的还视为“职业”,而且是回报比较丰厚的职业,没有必要接受救助,更不愿意被送回流出地。据调查,职业化乞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河南、安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部分农村有集体结伙外出乞讨的传统陋习,认为“城里磕头,回家盖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三、机制障碍1.管理机制跟不上。绝大多数市州没有建立政府、公安
9、、城管、卫生、社区、民政、救助站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没有成立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在救助实践中,一旦某个部门尤其是公安和卫生部门敷衍了事、不尽职责,救助管理站无可奈何。有的流出地领导干部甚至认为受助对象安置困难大,还不如让其在城里寻一条活路,因而工作消极。 2.法律应用机制不配套。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对受助人员的违法行为,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受助人员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或者发现受助人员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但在实践操作中,如何确定为违法行为?应当如何制止?如何界定情节严重?“依法行政”到底可以依据什么法律?都没有明确、细致、可操作的规定。而且,救助人员在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论文 湖南省 流浪 乞讨 人员 救助 管理 发展 制约 因素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