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践.doc
《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践.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践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根据学校的以100M带宽接入因特网的硬件条件,直接将计算机作为我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必需工具,构想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即编制了一个教学支持网站作为教学平台,形成虚拟校园教育社区,体现了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并进行了实践。关键词:网络教学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协作式教学 信息素养一、 背 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几乎是很难用“日新月异”可以形容的。从1998年的奔腾MMX166到现在的奔腾四代3.2G,从90年代的DOS操作系统
2、到如今的WindowsXP,从90年代的拔号上网到现在的100M Lan接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现世界因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反的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却继承着最原始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转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今天,我们还是经常发现信息技术课的教科书介绍操作系统是Win95,甚至DOS,甚至课堂教学手段居然是“粉笔+黑板”!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严重脱节,我不想多赘。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得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以保证我们的学生学到的不再是陈旧的知识。我们不能不让学生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好地
3、学习,不能不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语文数学更基础的一门课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参考了其他正在努力创新,力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师的具体做法,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二、构 想计算机最根本的作用是它的工具性。传统的教学要么忽视其工具性,授与的是纯理论知识,要么是将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完全孤立。既然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将计算机作为我们的工具,为什么不直接将它纳入教学的必需工具中去呢?陈至立部长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
4、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根据我校的硬件设施,(可以实现一人一机,并且已经连入校园网络,能以100M的带宽高速访问互联网),我改变了传统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直接将它作为我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必需工具,也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来学习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将计算机作为认知对象到认知工具的转化。基本构想为了更好地叙述清楚,我将自己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将机房的计算机全部联网,教师机装上必需的教学软件(如Lanstar)能控制学生机。因为在网络教学中有效地控制
5、整个课堂是网络教学的难点。2、校园服务器装IIS,开通WWW、FTP服务,能运行动态网站语言编制的程序。3、教师制作一个网站,作为教学和交流的园地,经过必要的注册和认证,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教学社区。教师上课用到的教案和课件都提前发布到网站上去,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案和作出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学习心得,提出疑问,以及帮助教师来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4、教师课件一律以网页形式制作。其优点是费时少,容量小,具有可分解组合的功能。(不像那些比赛的课件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如同一次性筷子,一旦使用就失去了价值。)最大的好处是功能同样强大,便于交流。网页课件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B/S结
6、构的课件,可以在任何环境中使用,连通了互联网后,任何一台可联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使用、浏览这些教学课件。这样就将教学课件的价值从课堂一次性使用扩展到课内外无限使用。5、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甚至测试(教学评价)一般都以网上递交形式完成,从真正意义上体现的计算机的工具性,做到学以致用。理论基础(一)、根据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的分类,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1、基于课堂讲授的“问题-探究”学习,即Learn-from IT。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典型代表为WebQuest。3、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型学习。4、基于专题学习网页开发型学习。除了第三种模式需要校际合作外,我构想的
7、教学模式已经基本上包括其他三种模式,确切地说我的构想就是要综合运用这三种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知识点的特点自由选择教学模式。(二)何克抗教授提出:计算机网络特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在我构想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制作的网站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课件,而是教学的平台,课内课外都可以使用的平台,并且是真正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这一网站平台中和其他同学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部分进步较快的学生不仅要和同伴协同发展,又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利用网站虚拟社区的交流功能正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策略的体现。(三)、信息技术教育的
8、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掌握方法是依赖于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而获得信息素养。从这一角度出发,只有真正接触信息技术,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在我构想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已经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模式相对那些将信息技术教学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教学模式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三、实 践以上的构想形成后,我便进行了尝试。我利用自己在Asp方面的特长,借鉴了南京易学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软件的部分功能,编制了后台管理系统,在学校网站中运行,构想中提到的绝大部分功能已经实现。主要
9、特点表现如下:1、 后台管理,实现分级管理。整个系统的内容有教师和学生共同丰富、管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系统中拥有不同管理权限,网站的内容既是书本知识的在网上的展现,又是对书本知识有效的补充,确保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陈旧的知识了。2、 整合专题讨论、即时交流功能。系统整合了常见的论坛功能和一个简单的聊天室系统。3、 强大的统计功能。能统计学生在线时间、当前所处虚拟位置(学生所处的网站栏目)和真实ip,发表的文章和评论数等等。4、 真正形成一个虚拟又真实的一种网络社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和小小的一个机房空间,而是所有的时间和空间。5、 逐渐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
10、共享资源,系统中由教师学生共同搜集的网络资源将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参考资源,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至于在网络中迷路。6、 实现简单的在线考试。下一步我将增加的功能如下:1、 引进新闻组功能。论坛中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将转送到“新帆”、“万千”、“中文微软”等新闻组。2、 完成学生注册和认证的功能,使统计功能更加强大。3、 增加ftp区,存放相关的工具软件,真正形成共享资源区。4、 增加虚拟空间服务,让一些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web空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5、 完整的在线考试功能。真正实现无纸化教学评价,测试的试题可以由教师学生在线添加,审核。其中客观题可以直接给出分数,分为自测
11、和单元测试两类,自测题由学生自行组卷,单元测试则由教师组卷,分数将记入数据库。其他如Word的排版和Excel的操作则让学生操作后,将文件通过asp上传组件上传。这种以“计算机”来学“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我的课堂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因为学生每一操作既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是巩固信息技术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去年我执教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网页制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因为连我做的课件和网站中的页面都成了学生学习的范例,变成用“网页”来学网页了。现在,我每一节课都是基于这一网站而设计教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问,交流,考试也都通过这一网站进行。我正在努力
12、使这一模式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四、横向比较与CAI的比较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因为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CAI),不过是改变了一下教学工具,以实物变成“虚拟演示”,将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将单一的教学表现手段替代成丰富多彩,有时教师辛辛苦苦制作的课件的教学效果甚至不如一般的实物展示。而计算机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所起的作用的是任何媒体无法表现无法替代的。因为计算机就是“教”与“学”的工具,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比较我认为我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融合”。因为很多所谓的整合课,不过是将上课的地点从教
13、室变成机房,上课的工具由黑板变成显示器。“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整合和网络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老师深深地知道,这样的网络学习,课堂上学生依然是被教师牵着走,走马观花。网络不是学习的工具而是演示的工具,”,因为在短短的“45分钟”学生不可能有时间真正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我按照课程的知识单元重新架构,一个单元的知识设计为二至六节的课时来完成,如“认识html语言”为2课时,“Fireworks基本操作”为6课时等。不管是课内课外,学生都可以使用这个网站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讨论。没有时间空间的约束,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五、结语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来学习信息技术课才是真正意义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基于 网络 环境 信息技术 教学 模式 构想 实践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