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山节的起源及其研究价值.doc
《苗族花山节的起源及其研究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花山节的起源及其研究价值.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苗族“花山节”的起源及其研究价值王万荣(文山州民宗委,云南 文山 663000)摘要 :花山节起源于蚩尤战败之前人们对天地日月的自然崇拜。蚩尤战败后,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迁移,人们对花山节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丰富了节日的内涵,使花山节逐渐演化为祭祀蚩尤及先人的文化活动。开展对花山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对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 :花山节 ;起源 ;研究价值中图分类号 :K892.3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200(2012)05-0015-07花山节,是苗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主要盛行于贵州中、西部,四川南部,广西
2、西北部以及云 南的广大苗族地区,可以说是操苗语西部方言的苗 族共有的节日。加强对这一节日的研究,具有重要 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一、花山节的汉语记录与苗语解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苗族先民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加之没有文字记载, 因而他们的许多民风民俗活动没有被记录下来,只 是靠苗族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汉语文献对 苗族花山节的记录,是清代以后的事了。永宁厅县 合志寅卷载 :“每于正月初旬,椎牛酬酒,约会于 高埠,名曰踩山,夜聚曰跳月。”清人爱必达黔南 识略卷一载 “:每逢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 择另壤月场,以冬青树一木植于地上,缀以野花, 名
3、曰花树。男子皆艳服,吹芦笙,踏歌,跳舞,绕 树三迎,名曰跳花。”贵州通志土民志载 “:苗 人,每年于正月十一、十二、十三日,男女装束一新, 觅高埠敞地,植冬青其上,曰花树。女儿持布一端, 互相牵引。两少年吹笙其前,作凤鸾和鸣之声,左 右跳舞为节。女则随其而缓步作半圆绕之,曰跳 花。十三日完,鸣爆竹,倒花树。”民国马关县 志载 :“苗人之踩山,上年冬季选一高而稍平之山 场,竖数丈高之木杆于其处作标识而资号召。当事 者酿咂缸酒数缸,翌年春初,陈咂缸酒于场,苗男 女皆新其装饰,多自远方来,如归市然。自初一日起, 来者日众,累百盈千,肩摩踵接,诚盛会也。早餐既罢,山场已开,众苗女遥立场外,作羞涩不前态
4、。有苗男子,以油脂涂于长绳,两人拉其端而围之, 故作欲污女衣之状。诸苗女乃被迫入场,或三或五 相聚而立,任凭苗男选择,中意时撑一伞以覆罩之,独与歌唱,他人不得参加,场中吹芦笙者既吹且舞,屈其腰而昂其首,足或飏矣,手或翔矣,盘旋往复。”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记录。新中国成立 后的记录,我们只查到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的材料。 如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1 年 11 月出版的西南 少数民族风俗志(云南版)第 41 页认为 :“踩花山, 这本是滇东北、黔西北、滇南等地苗族青年男女互 相求爱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踩花山 在历史上已形成本民族男女老幼都过的一种传统佳 节。”科学普及出版社
5、1983 年 9 月出版的中国年节 第 142 143 页如是说 :“四川叙永县宝佤山一带的苗族地区,踩山节大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到了这一天,人们在距叙永县城约五十华里的宝佤山顶上,竖起一根花杆,方圆百里的苗族同胞, 兴高采烈的纷至沓来,互致问候,恭贺新年。”云 南日报1984 年 8 月 6 日第二版如是说 :“花山节 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一千多年前,苗家人聚居肥沃 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实行种族 歧视政策,对苗家人发动了灭绝种族的战争。农历 五月初五这一天,是苗家人大难临头的一天。封建 统治者派出大批军队,烧杀掳掠,企图灭绝苗家人。 为了民族的生存,苗家人被迫抛弃家园良田
6、,躲进 深山老林,为了使子孙后代不忘这个灾难的日子,收稿日期:2012 - 07 - 02作者简介:王万荣(1956 -),男,苗族,云南马关人,云南文山州民宗委调研员,文山州苗学会会长,主要从事苗族历 史与文化研究。15第 25 卷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 5 期苗家人把这一天定为花山节。”李竹青编著的由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5 年 5 月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与传说第 5859 页这样描述 :“花山节,又称踩 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亦叫跳场和跳花, 是贵州省西部、中部,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东南部 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不同地区的苗家过花山节的 日期也不一样,以在农历正月过节的为多。另外还 有的
7、在五月,或在六月下旬,八月下旬不等。跳场坪上竖立着数根花杆,杆顶上挂着一葫芦酒,上述各地对花山节的解读之所以各有不同,关键是对苗语“nghouk daox”本义和引申义的理解出 现偏颇,而并非“nghouk daox”构词上的问题。尽 管各地运用汉字记苗语上有“咕拨”、“欧陶”、“够岛”、 “巩道”、“欧桃”等不同记录,但其标准的读音都是 “nghouk daox”,只是南开小花苗的“咕拨”稍有差异, 那只是发音不同,其意是一致的。苗 语“nghouk daox” 之“daox” 是 指 山 坡 或 是 平缓的山坡之意,各地的解释是一致的。问题在于 对“nghouk”的理解产生歧意。“ngho
8、uk”在苗语中 含义比较深奥,许多人都把它译作“跳”,包括苗 汉词典和新苗汉词典也都译作“跳”。这是完 全错误的。汉语的“跳”应为苗语的“tiat”,而不 是“nghouk”。“nghouk”的本义是“祭祀、吊唁”之意。“nghouk”一般只在两种场合使用,即吊唁死者和踩 花山活动,其他场合均不用这个“nghouk”字,由 此可知它的特殊用意了。苗语称“吊唁”和“吊丧” 为“nghouk sout”,这个“nghouk”与“nghouk daox” 之“nghouk”同指一意。这就说明,苗语称“踩花山” 为“nghouk daox”是有其特殊含义的。它的本义应 当是一种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
9、,苗族的历史 在不断变迁,“nghouk daox”之“nghouk”逐渐引申 为“纪念、祭奠、聚会”等含义,既扩充了它的内涵, 又使人们对它的理解产生了歧意。既然花山节起源于祭祀,那么究竟是祭祀什么 呢?二、花山节诸多传说概述与分析考察各地有关花山节的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 :(一)纪念说贵州普定县一带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苗族首 领杨鲁带领本部族迁徙到黑羊大箐,在那里开疆拓 土,后来与多吾发生战争,杨鲁的女婿战死沙场。 杨鲁施计,带领剩下的人突出重围。苗族人民为了 纪念杨鲁,就设立花场。云南文山州的传说 :从前,苗族祖先居住黄河 中下游,那个地方有着肥沃的土地,牛羊成群。狠 心的黄帝一
10、心想霸占苗族的地方,就派兵来打苗族。 苗王蒙子酉(蚩尤)就率领他的九个儿子、八个姑 娘和苗民们,与黄帝交战,最终寡不敌众,苗族失 败了,蒙子酉的九个儿子、八个姑娘战死沙场,苗 族先民不得不向南方迁移。蒙子酉在腊月十六日竖 立花杆,正月初三举行祭奠仪式,纪念为保卫家乡 而牺牲的儿女及乡亲。花杆下烧一把香,表示已有人主持花山会。据民间传说,苗族爬杆是为了纪念苗族英雄孟子右而立的。孟子右曾率领苗家儿女反抗统治者,不幸在 战斗中牺牲,人们在他的坟前竖了根又高又滑的木 杆,顶上挂着酒肉,以示悼念。”从上述记录来看,在汉语语境中,对花山节的 称谓和记录各有差异,如“踩花山”、“采花山”、“踩 山”、“耍花
11、山”、“跳花场”、“跳花”、“跳场”、“跳月”等。 新中国成立前的记录,大多只是直观的对花山节景 况的描述,都未涉及花山节的起源问题,只有新中 国成立后的记录,对花山节的起源作了相应的追溯, 有的认为花山节起源于战争,有的则认为是为了男 女青年求爱,有的又认为是纪念苗族英雄,孰是孰非, 尚需结合苗语的解读和苗族民间历史记忆一并考察, 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诠释。花山节,苗语称谓是一致的,贵州南开一带的 小花苗称为“咕拨”;广西隆林称为“欧陶”;四川 宜宾、泸州一带的苗族称为“够岛(nghouk daox)”; 云南文山、红河的苗族称为“巩道(nghouk daox)”, 昭通威信苗族则称为“ngh
12、ouk daox”或是“nghouk daox zhab”。从各地的称谓来看,我们认为是一致的, 特别是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均称为“nghuok daox”。 但各地对这一称谓的解读就不一样了。四川筠连县的苗族认为 :“跳花 山,苗族叫 nghouk daox zhab或叫tlat daox zhab,意思是过 年在山坡上跳芦笙舞。”广西隆林苗族认为 :“跳坡节苗语称欧陶, 因节日在坡场上举行而得名。”“意思是踏着初春 的青草和鲜花,绕着山坡玩乐,享受人与自然的 美。”云南文山苗族对花山节的解读为 :“踩花山是汉 语称谓,苗族则称为巩道(nghouk daox)。巩道 的确切含义是在山野里悼念,
13、即郊祀祭之意。巩道这个节日实际上是来源于苗族对蚩尤的悼念, 即在郊外祭祀蚩尤。”1(P240)16王万荣:苗族“花山节”的起源及其研究价值广西隆林县的传说 :苗族跳坡节的主要活动是爬坡杆,民间叙事长诗“坡杆的来历”所叙,爬杆 来源于纪念古代民族英雄孟子佑(即苗族始祖蚩尤), 他曾率领成千上万的奴隶与土司领主作战,战斗中 壮烈牺牲。奴隶们将他埋在一座高山上,墓前竖起 一根长长的木竿,竿顶挂着祭品,人们围竿号跳, 祭奠英雄在天之灵,世代相沿,成了跳坡节中的爬 竿习俗。四川的传说 :古代苗族起义领袖佑八和施抓起 义失败,率部撤离故土,来到苗语称为“耍德”(shuad deb)的四川,重新开疆辟土而居
14、。为牢记创业的艰 辛和失败的屈辱,苗族于每年农历正月择地立花杆 踩山,以示对佑八、施抓的纪念。2(P229)(二)战争说云南红河州蒙自、开远一带的传说 :古代蚩尤 皇帝打仗出征,每天都要把队伍集中训导,经过历 史的演变,每年的旗杆演变成今天的花杆,每天的 聚会变成一年一度的“采花山”。3(P123)云南昭通、贵州威宁一带的传说 :在中原古 老的大地上,有两个部落,就是卯家与沙家。那时 十二支卯家住在直明隶城、钨城和格整城过着安居 乐业的生活。后来两家不断互相讨伐,烽烟四起, 甲胄蔽日,像两条黑牯子牛打架,打打停停,停停 打打,一直打了七十七年,两家的伤亡都很大。卯 家觉得不如趁早撤离,不然这样
15、打下去不得了。于 是就商量对策,把铜锣和皮鼓拴在羊角上,在大簸 箕里装满粮食让羊吃,并派人去告诉沙家说 :“我 家要做祭了,等我家做完祭再打!”沙家只好遵从。 待沙家发现时,卯家已走得无影无踪。因卯家撤离 的这天是鸡年的五月初五,为了不忘思乡之情,卯 家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花山节,消除大家的痛 楚,祝福平安。4(P87-89)云南文山州的传说 :上古时候,苗族先民住在 黄河边上,那里的土地又平又宽。那时,苗家有个王, 叫孜尤(蚩尤)。他人好心好,人人拥护,个个称赞, 在他的领导下,年年风调雨顺,家家有吃有穿。只 因黄帝心太黑,强占苗家好地盘,孜尤才带领苗家, 拿起刀矛弩箭,与黄帝打起来。5(
16、P287)6(P15-21)7(P157-158)节时思念儿女,忧伤得不进食、不思寝、不辨昼夜。人们出于对英雄夫妇的爱戴,就约定在春节这个节 日里,都去英雄家慰问他们夫妇俩。为了使英雄忘 记思念之忧,和大家一起共同快乐,大伙就在山坡 上立杆挂彩,为英雄夫妇祈祷,希望他们俩再生儿 育女。广西隆林苗族就“跳坡节的由来”有这样一种 说法 :自从中原浪迹到隆林县境定居以后,因苗家 人大多居住在山坡上,吃在山坡上,乐在山坡上, 与山坡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每年春节便三五成 群在这个坡或那个丫口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跳 坡的习俗。后来,有些向世人施行善心以求得祖宗 赐给贵子的人家才把“坡”搬到平地上来,所
17、以现 在才在平地“跳坡”。8(P314-315)贵州安顺、紫云,云南威信、屏边、元阳等地 的苗族,民间都有举办花山节是为了求子,或是由 无儿无女的人举办的说法,并且都有倒杆时,将花 杆(花树)破做床板,或是送给婚后多年未生育的 人家“冲喜”,以便早生贵子。(四)求爱说贵州南开一带这样传说 :很久以前有个男青年 名叫阿嘎,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靠帮寨子里的富 裕人家放羊为生。村子里有一个女青年,她的名字 叫阿枳,两人一起长大,相亲相爱。但是,后来阿 枳被财主家抢去做媳妇,阿嘎经过努力,终于救回 了阿枳。人们为了庆贺他们,就举行了七天七夜的 活动。于是就形成了“花山节”。云南屏边县湾塘乡有一个传说
18、:苗族祖先原来 居住的地方,有一户人家,老俩口五十多岁了,只 有一个长得如花似玉的姑娘。一天,姑娘赶着羊群 进山去放,遇上了贪淫残暴的恶鸟。正当恶鸟欲行 非礼时,一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发弩射死恶鸟, 救下姑娘,给她烧火取暖,吃干粮,把她送到家门 口,没留下姓名就走了。姑娘的父母十分过意不去, 决定要找到他。父亲就砍来一棵松树,立在村外的 平地上,传话给乡亲们说,农历正月初二来这里唱 歌跳舞,看哪个的歌舞好,就把姑娘嫁给他。正月 初二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汇拢来了,姑娘四处寻 找她的意中人,直到第三天她才找到因顾虑自己一 贫如洗而躲在人群后面观看的伙子。父亲当众宣布 把姑娘嫁给他。为了表示对伙子的
19、敬意和祝贺他俩 美满幸福,大家载歌载舞,共同欢庆。姑娘伙子们 都希望自己也能找到称心如意的意中人。从此,形 成了一年一度的花山节。1(P240-241)(三)求子说云南文山州的苗族相传 :古时候有一位苗族英 雄,为了苗族人民的利益,他率领苗族人民英勇奋 斗,在战争中他的九个儿子八个姑娘都在战场上英 勇牺牲了。战争结束以后,这对英雄夫妇在春日佳17第 25 卷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 5 期综合上述四种传说,可谓苗族人民对花山节的起源,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都有各自不同的解 读方式。对同一节日,在同一民族中出现多种传说, 实属罕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是苗族的历史 所决定的,只有从历史的角度考
20、察这个节日产生的 背景,才能真正找到它产生的根源。从“纪念说”和“战争说”来看,二者实属一 回事,都是因为战争导致苗族战败或伤亡惨重,最 终摆脱敌困而举行的纪念活动,目的是教育人们不 忘历史,振奋精神,奋发图强。但从战争的时间、 地点及人物传说看,则各不相同。在“纪念说”里 的人物主要有杨鲁、蒙子酉(蚩尤)、孟子佑、佑八、 施抓 ;地点有黄河中下游、黑羊大箐(贵州);时间 有上古、中古、近代等。在“战争说”里,人物除 了“卯家”和孜尤(蚩尤)外,其他均与“纪念说”同。 传说的起因都是战争,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纪念战 死的人们,这是共性的,唯有人物、时间、地点不 同,这是为什么?这事实上是口传文化
21、的变异性造 成的。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后人根据实际需要不 断赋予新的内涵。但从同一故事的起因和本意来看, 花山节的起源应该是很早的。因为,许多地方的传 说讲的都是蒙子酉与黄帝(皇帝)的战争,而这场 战争实际上就是汉文史籍所提到的涿鹿之战,战争 发生在上古时期的炎黄时代,战场主要在华北平原, 时间至少是 5000 年以前。而其他传说所提到的杨鲁、 佑八、施抓等这几个人物,从故事情节和战争发生 的时间、地点来看,不是蚩尤时代的事,应是蚩尤 之后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事。这样,千年的发展变 化所产生的变异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需要指出的 是,我们之所以认为花山节的起源很早,主要基于 这个节日是操苗语西部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苗族 花山节 起源 及其 研究 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