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论文关于公民参与是政府治理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必然之路的探讨.doc
《民主制度论文关于公民参与是政府治理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必然之路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制度论文关于公民参与是政府治理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必然之路的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公民参与是政府治理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必然之路的探讨 在人口密集的天通苑社区里,有一个能感受到阳光的大玻璃房站台天通苑站,但是,在最初的地铁5号线规划设计中,并没有这一站,直到2006年,这一站才动工加上了。而这一加站的行为,得到了天通苑社区7381个业主的签名感谢。图1:天通苑站 2005年,北京市规划部门接到了很多来自天通苑居民的反映,要求增加站点。在充分听取民意后,规划部门在天通苑北和天通苑南之间增设了一站,即天通苑站(见图1)。根据市民需要增设一座车站;为环保设声屏障、外移高架线;1104扇安全屏蔽门投入使用;在北京地铁施工中首次采用盾构技术历经3.8万名建设者近5年的艰苦建设,克
2、服了259个重大风险源,北京地铁5号线成功亮相。这条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地铁新线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施工方案,都体现出了建设者的良苦用心。加站虽使5号线的预算增加,但能大大缓解天通苑北部地区数十万居民的出行(见图2),同时能缓解未来太平庄站的客流与交通压力。此次的“加站”行为在事实上成为一次成功的公民参与城市决策制定的过程,这种成功的参与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而公民参与所带来的好处也无疑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3、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可见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是一种广泛的参与。公民参与的理念对于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政府治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认可,公民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同众所周知的公民大会、公民听证会、城市议会等等。在美国,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为如果公民可以积极地参与到他们的民主体制中去,那么治理的过程就会更为民主和更为有效,为此所有层级的政府都开始倡导公民参与的项目。关于图2:天通苑的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公民参与度的争论一直是建立在公民参与的过程及其结果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或者认为其积极效应要比其消极效应更好的基础上。因为公民可能更为偏爱由公民参与所制
4、定的政府决策,因此公众可能对政府行政人员的艰难决策更为理解与支持,公民会因为参与而成为对政府具有同情心的评价者。而公众提高支持率可能会产生一个分歧更少,更具创造力与战斗力来治理与规制的公众群体。当然,吸引公民参与政府机构的决策制定并非一个无成本的过程。我们认为公民参与不仅会带来潜在的利益,并且也有社会参与的社会与经济成本,因此政策制定者最好能预见到公民主动参与的价值。 在地铁5号线的开通制定具体实施决策时,北京市政府就对于具体的站点设定向公众征求意见,尽管在设定天通苑站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但是北京市政府在最后的方案中采纳了民众的意见,最终在太平庄和太平庄北之间增建一站,方便天通苑西三区
5、和北区的居民出行。这使得此次的具体的公民参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成为研究我国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的一个很好的典范。以下将从二个方面阐述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一、公民参与的的价值与功能 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似乎“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中扮演着神圣的角色”。整合公民参与的民主决策制定的热情并不仅限于美国:很多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广泛的积极措施邀请公民适当地参与政府治理的过程3。用杰弗逊的民主观来看,公民参与的核心原则是建立在认为公民参与会产生或制定出更多的公众所偏爱的决策,以及社区对决策更多的认同4。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公民参与的提高会滋生公民对政府信任度的恶化5。事实上围绕着公民参与的争论不再是代
6、表政府反对公民参与,但是什么类型的公民参与过程是最好的呢? 关于这一问题值得深思。赞同增加公民参与的流派往往关注的是参与过程所带来的利益。以尼尔森和怀特为例:强调参与过程本身就是社会改革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公民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更好的决策,因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6。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民参与的优点对政府的优点决策过程1、教育公民 学会更好的参与政策制定,掌握参与的技能与技巧2、说服或增加政府的透明度3、便于公民监督政策制定,成为成熟的公民,而非单向度的人1、教育官员,向公民学习2、游说公民,建立对政府的诚信,减少公民的不安与敌对情绪3、政府获得合法性决策,减
7、少政府政策执行的成本决策结果1、打破繁文缛节,获取积极的政府效益和社会效益2、获得某种程度的关于政策过程的控制3、制定更好的政策与决策的执行4、增加了对政府的理解和满意度1、打破繁文缛节,获取积极的社会效益与政府效益2、避免政府被诉讼的成本3、制定更好的政策与决策执行4、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诚信政府与民主政府 (一)、教育。具有一定深度的公民参与,不但可以培养出一批“有深度”的公民参与主体,而且可以使得公民看到了具体政策制定时技术上的困难和全盘的、社会范围的系统解决方案。Pateman , Sabatier、Blackburn 和Bruce 强调了公民参与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公民参与使得经过
8、政府官员解释的那些不能被公众理解和接受的政策决策具有了一定执行的理由。从而使得政府决策更具有说服力和执行力。政府政策只有建立在公民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够使执行更顺利,才能够获得公民的更多配合7。(二)、政治游说。促进政府提升公民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希望寻求更多的与公民合作的意愿。汤姆斯认为“ 更多情况下,公民参与的动力是源自于需要更多的公民认同作为顺利执行公共决策的前提条件。”8哈伏特、李普斯盖和马歇尔认为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公民参与是城市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联邦与地方政策制定的基础。程序性的公民参与是对20 世纪60 年代城市保护运动反馈的结果。9在从事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时,以及进行每
9、一天甚至每一项公共决策时,政府行政人员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公民会如何反应? 然而,有些公民参与项目主要是为了某些市场意图,也就是说参与过程本身是政府官员为了引导公民朝着行政人员所希望制定的决策方向引领的第一步。政府真的与公民合作,或者说公民参与只是政府为了赢得公民的好评,以及关于政治游说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公民参与的社会影响。如果他们是有影响力的社会成员(并非只是社会精英) ,他们对于政策的热情会扩散到整个社会,反对政策的势力会慢慢被溶解。10(三)、政治授权。政治游说有时也会在相反的一方发挥作用,如在政府方面发挥作用。活跃的社会参与者也有可能经常与政府决策制定者的核心层交流,并且传播
10、他们具有说服力的观点,爱普盖特解释了公民建议董事会是被允许拥有“面对面地与决策制定者交流和游说政策制定者的机会”的现象。11其他的学者建议将参与作为一种教育那些没有权力的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互动的一种途径,获得作为政治参与者的合法性。12相反,哈伏特、李普斯盖和马歇尔等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城市公民参与源于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城市公民的抗争,同时也是政府为了分散改革的压力,于是西方国家才有了公民参与的发展。(四)、有利于破除陈规陋习。在有些社区,通过参与,主导的政治话语可以解除所遇到的障碍,使得决策的制定得以顺利进行。威科斯详细描述了一个成功的民主案例根据对数以百计的公民调查的
11、结果,城市议会的成员不得不痛苦地执行政府预算削减的政策以迎合公民的愿望。在这一案例下,一个参与性的动力与创新可以最大地改善社会参与的成果。如同平衡公民参与的输入允许不同的派别达成协议,以及为解决以前遇到的困难问题寻找方案。13政府机构34 如何获得重要的政治支持来改变方向,主要是通过“公开有意义的公民输入过程,被授权制定决策部门或机构可能永远不会制定单方面的决策。14(五)、避免起诉成本。通常,公共参与被认为是有成本效益的,因为它减少了诉讼的可能性;15也有学者指出了参与过程本身也有成本支出。管理者应当和公民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议,如果打破诚信,其结果必然不会是每个人都去购买组织的产品。确实,不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主制度 论文 关于 公民 参与 政府 治理 实现 民主化 科学化 必然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