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亚文化对青少暴力犯罪的诱导机制.doc
《暴力亚文化对青少暴力犯罪的诱导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力亚文化对青少暴力犯罪的诱导机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诱导机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诱导机制暴力亚文化能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 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美国最近有人对188 件案例进行分析, 涵盖的对象接近25 万人次, 得出的结论是:浸淫于暴力文化的人, 其涉猎“现实暴力”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出31%,而且, 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明显高于成年人。 1其中大众传媒借助影视、网络、书刊等形式向青少年灌输暴力思想,也改变了青少年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暴力的形式。如此前某市发生的“提刀逼母”事件:一名13岁孩子小聪,在街上看见有人牵宠
2、物狗散步,要求妈妈也买一只,妈妈没同意,回到家小聪就提着两把菜刀要砍妈妈!这种拿刀或枪威逼某人达到自己的目的镜头在影视剧中频频出现,自然而然地孩子学会了就想去实践,这是一种典型的受暴力文化影响的暴力倾向。 具体而言,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诱导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暴力亚文化氛围调动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形成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与青少年身心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影响之前,我们应当对青少年心理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在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方面 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看,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生理机能迅速发育,是他们活动量增大,精力过剩,思想
3、活跃;易兴奋,易冲动,控制能力低;对自身的需求不断扩大等特点。与此同时,青少年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2因此,在暴力文化的诱导下,他们可能将过剩的精力用于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的活动中。2个性心理结构内部的关系 青少年个性心理结构是一种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内部因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青少年由于心理诸因素发展尚未成熟,从而是的青少年的心理呈现以下特征:(1)敌意: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不信任别人,易暴躁,挫折耐受性差,好攻击等。(2)妄想:心胸狭窄,嫉妒别人。(3)个性结构不稳定,可塑性强。(4)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
4、有好胜心。(5)缺乏独立性,易受外界情景和他人的影响。(6)攻击与作为人行为的本能驱力和青少年特殊的身心相结合与暴力文化产生很大程度上的顺应关系甚至是依赖关系,从而使青少年自然的具备了暴力心理基础,也为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奠定了基础。 3 社会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 (1)辨别是非能力差,易受暴力亚文化影响。青少年再社会化的过程中,既可能受到来自暴力亚文化的积极因素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暴力亚文化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也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思维简单,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到暴力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形成青少年社会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暴力 亚文化 暴力犯罪 诱导 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