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分析.doc
《教育论文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主客观因素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大学生逃课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不仅影响到高校的教学与管理,更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逃课的因素很
2、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客观方面主要包括教师方面的原因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为了有效克服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应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关键词课堂教学大学生逃课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的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引起大学生们逃课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围绕着学生逃课的主客观因素做一些分析。一、大学生逃课的成因1.主观因素(学生自身方
3、面的原因)(1)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缺乏动力和兴趣的原因:一是由于高考志愿的原因,自己没能进入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学习,再就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发现现实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一种失落感,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二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实现了人生目标,就应该轻松自在地度过大学时光,再没有必要拼命的学习了;部分同学还没有完成角色的转变,缺少了人生志向和目标追求;懒于学习、混文凭等现象突出;还有的学生功利性比较强,认为所学课程对自己将来没有多大作用,以后走上社会还要靠关系。所有这些原因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2)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许多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开设的部分课程或
4、采用的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十分陈旧,有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有的知识早已被推翻或重新论证,根本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部分同学认为有些课程比如公共课不听也没关系,不值得花时间去学;有些课程理论性又太强,很枯燥,听起来没兴趣;有些大学生上课听不懂,对老师的讲解不知所云,干脆就不去;还有的学生懒惰、贪玩、得过且过、生活懒散,即便是有意思的课他们也不愿意去上,把大量时间用于网吧、睡觉、游玩(城市学生居多)。(3)为了升本考研或忙于社团工作。部分打算升本考研的学生,刚入校就开始准备,尤其到了高年级临近考试时,当与上课时间冲突,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复习,只得选择逃课(大三的学生居多)。
5、还有的同学在学校或系里担任职务,当有重要活动时,也不得不占用上课时间。2.客观因素(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一是课堂缺乏吸引力。这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很多学生认为有些教师的讲授水平欠缺,比如内容脱离实际,枯燥乏味,没有说服力;观点陈旧过时,不能吸引学生;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仍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授课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授课方式再也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还有的教师教态刻板,照本宣科,不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所有这些使大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厌课的情绪,最终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二是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很多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上课来下
6、课走,至于学生在想些什么、有什么需求,教师一概不知,这不仅不利于教师授课水平的改进、提高,也很难使学生培养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由于资源的原因,许多大学都是大班授课,一个教室内有一百多人,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很难维持,何谈师生的正常交流,久而久之,逃课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三是缺乏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有些教师对大学生的管理较为宽松,只要不影响教师上课,学生在课堂上随便干什么教师一概不闻不问,甚至对迟到、早退、缺课等情况也是放任自流。虽然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初也曾“约法三章”,但在执行过程中这些规章制度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学生因违反课堂纪律而受到处分的很少,因旷课而取消考试资格或勒令退学的更是罕见,对
7、那些平时逃课的学生,老师即使有记录或已达到处分的程度,到最后也会因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考勤与规章制度对学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与震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滋生与蔓延。(2)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学习观”的教育。由于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使学生规模成倍增长,一些学生便产生了考大学容易的想法,再加上有些学校对学生管理不严,学生对自身要求不高,所以对多数大学生来讲,考试只要60分就万事大吉了,最后同样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没有必要勤学苦读。二是学校对学生的监督检查不力。学校对教学的检查通常只是对教师的检查:教师的到位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效
8、果,对于学生顶多检查一下学习态度,至于学生的听课人数则很少去过问。有的班干部讲私情,任课教师点名时为逃课学生大开“绿灯”,这样考勤纪录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特别在一些大班授课,几个班、几个专业混杂在一起,教师不可能每次课都点名,少一、二十个学生也不明显,无形之中,学生逃课就有了可乘之机。此论文转摘于小柯论文网三是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高校虽然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但长期以来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却未能达到默契。部分教师上课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有的系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而忽视了与课堂教学的冲突。四是考试制度不合理。目前高校的考试制度不太合理:试题难度小,题型呆板,
9、缺乏创新,基本上是课本与笔记的原题,一门课程只需在考前熬几个通宵突击一下,抄抄笔记甚至复印一下笔记就能轻松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考得还好,特别对文科类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更是普遍。还有的老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降低考试要求,判分时又不严格,把原本没及格的学生“送”上及格线,这样做的结果更助长了学生们“混”的心理,不把听课、考试当回事,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最终也导致逃课现象的大行其道。此论文转摘于小柯论文网(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是就业的压力迫使部分同学不得不离开课堂为考本、考研而准备,为就业而奔走。二是高昂的学费使得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得不为生计而逃课,兼职、打零工。三是互联网
10、的消极的一面也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聊天、玩游,上课似乎成了副业。二、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1.针对学生方面的对策(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入学以后可先不分专业进行一至两年的基础学科的学习,然后通过考试和学生的申请来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即“先统后分”的专业模式,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也更能在本专业做出成绩。当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时,逃课现象自然就不会发生了。(2)增强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首先,学校有关部门及任课教师应经常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就业形势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论文 高校 大学生 逃课 现象 主客观 因素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