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关于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六安市为例摘要:虽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在实践的渐进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六安市当地农村的实际调查,主要针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农村五保制度、“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以及自然灾害制度这“四位一体”的救助制度探讨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思考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六安农村社会救助的相关建议。关键词:农村社会救助;现状;思考;建议Th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and Think
2、ingas an example to luanAbstract:Although our country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been set up preliminarily, and also in the practice based on gradual has acquired some achievements,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work also has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ocal rural l
3、uan , mainly for minimum life guarantee system, which included the new rural five guarantees supporting system, new farming clos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nd natural disasters system this quaternity assistance system of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 discus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nking and analys
4、is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on this basis to improve luan of rural social assistance of relevant advice.Keywords:rural social assistance; current situation; thinking; advice2004年7月,安徽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状况的改善,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3月,安徽省民政厅、卫生
5、厅、劳动保障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意见,明确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以及低收入和因病致贫群众。这几年,六安市政府积极贯彻省政府下达有关农村社会救助文件指示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农村社会救助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仍然面临着制度性的缺口。本文基于对六安市社会救助的调查与研究,思考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社会救助的相关建议。一、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构成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开始于建国初期,经历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时期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这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农村
6、集体经济为基本经济保障制度,以针对特殊困难者和鳏寡孤独的五保户的救济制度,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主要由国家承担的灾害救济制度。这几年有关农村五保户新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同时普及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并且在部分地区开始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互助的力量也在不断巩固和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具体包括(如图所示):社会救助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新农合”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助特殊救助灾害救助自然灾害五保老人人为灾害社会互助二、六安市概况和农村社会救助现状(一)六安市总体概况六安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部,素称“皖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包括“五县四区”即金安
7、区、裕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寿县以及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有188个乡镇,3402个行政村,人口670万人。沐浴2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过50多年建设发展的历程,六安正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大步在新世纪奋斗前行。六安的定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由此而始,六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二)六安市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 六安市农村社会救助简单的可以概括为“四位一体”,这“四位”主要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五保制度、“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自然灾害救助制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六安市农村
8、社会救助的结构体系,如下图所示: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五保救助低保救助1.农村“五保”供养制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始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对农村村民中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未成年人保义务教育)的“五保”供养,是农村社会救助的最长期、最稳定的制度。安徽省从2007年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标工作列入全省十二项民生工程以来,全省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有了新的提高,使全省农村目前在册的46.1万五保对象生活标准(省级财政专项生活补助)提高到850元,并按省政府(皖政20073号)年人均供养标准不低于1200元的要求,不足部分由各地配套解决。近年来,六安市认真
9、贯彻落实安徽省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这五年的时间在全市188个乡镇(不含8个街道)计划每年建“五保老人之家”130所,每所投入5万元的“福彩公益金”,每年投入650万元。用五年时间共建650所“五保老人之家”加原有411所,全市共有1061所, 在2848个行政村覆盖率为37.3%。每所“五保老人之家”入住五保对象的基本要求:平原、丘陵地区20人(户)左右,山区不少于10人(户)“五保老人之家”新增安置五保对象11850人,加上乡镇敬老院维修、扩建、升级、扩容,新增安置的6405人,全市总安置28435人,安置率由2005年底的15.52%提高到2010年
10、的43.35%,切实为五保对象解决了生活和住房问题。建设的顺序是:“先易后难,改建、新建同时推进,先平原,后山区,先交通方便的村,后边远困难的村”,具体建设情况如图表所下:20062010年安徽省六安市“五保老人之家”工程建设规划年份(年)20062007200820092010名称五保安置五保安置五保安置五保安置五保安置人家人数人家人数人家人数人家人数人家人数(所)(人)(所)(人)(所)(人)(所)(人)(所)(人)金安区1632016320163201836018360裕安区1632016320163201836018360寿县2040025500255002550026520霍邱无无2
11、6520255002550023460舒城3264018360193801938018360金寨1111012120121201212013130霍山1111011110111101010012120叶集510051005100240240开发区24014012012000总计11320401302390130237013023801302350资料来源:根据六安市民政厅低保处提供的有关材料整理制成根据调查我们获悉,截至到2010年12月底,全市农村敬老院建设共计新增床位6000张,共建敬老院87所,其中:新建47所,新增床位4244张;扩建29所,新增床位1140张;改建11所,新增床位61
12、6张。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六安市这几年对乡镇敬老院建设的重视程度,彰显出政府的“以人为本”思想,从而使得鳏寡孤独的老人也能安享晚年。 2.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安徽省医疗救助制度的试点工作从2004年6月就开始施行,每年的受助人次都在不断的上升,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截止2010年,六安市全年参合农民10050人,户户实现IC卡就诊和办理补偿;在全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工作。全年参合村民累计补偿人次5346人,补偿金额219万元,最低发放标准不会低于2009年发放标准1800元/年” 安徽六安市开发区“十项措施”促进民生建设文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预期还
13、会不断提高。相比农村以前“小病不瞧,大病等死”的局面有很大改善,农民借助政府给的新医疗救助进行报销,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专门对持有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贫困居民给予差额补助的救助制度。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多次上调国家扶贫标准。尤其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贫困标准不断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由2008年的1067元,上调至2009年1196元,2010年随CPI高度上涨而再次上调至1274元。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我国将在第一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这比2009年的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安徽省从2011年6月份,积极应对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形势,推动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和低保标准科学调整机制。同时,积极落实物价补贴发放机制。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安徽省17个市共拨出农村低保资金9.71亿元,救助对象216.3万人。农村低保标准平均保障标准152.65元,较2010年增长17%;人均月补差74.85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76%。六安市农村低保标准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日用品、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和公布,原则上不低于
15、2011年4月国家公布的绝对贫困线拟提高到1500元,而且农村低保标准是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适时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几年,随着物价不断上升,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低保金额也在不断上升。(如下图所示:)社保处调查地市序号县区现行标准标准金额(元/年)公布时间(年月)六安市1金安区10002009.42裕安区10002009.43叶 集10002009.44开发区10002009.45寿 县12002010.66霍邱县10002009.47舒城县10002009.48金寨县10002009.49霍山县10002009.4资料来源:安徽省农村低保标准统计表用(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农村 社会 救助 现状 调查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