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公信力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公信力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公信力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院系法律与行政学院专 业 行政管理指导教师姓名钱正荣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单位毕业论文题目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公信力问题研究题目建议改为公信力视角下的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研究开 题 报 告 内 容选题依据(选题经过,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创新点等)选题经过: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公共危机事件已经进入了高发期,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多元化,公众的利益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冲击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
2、的公信力。而政府的公信力不断下降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公信力问题。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一定包含着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价值导向,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政策,它具有权威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特征。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公共政策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要有所选择,分清轻重缓急,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阶段,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也不同,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要求“要以经济建
3、设为中心”、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阶段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效率”。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产生了新的利益群体,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日益严重,使我国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等。社会不断变化的同时也要求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发生相应变化,以前以“效率”为导向的公共政策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公信力,因此在政府公共政策中强调社会公平,已经成为新政府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对解决频发
4、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的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公共政策科学的创始人。1951年他主编出版了政策科学:近年的范畴与方法上的进展,政策科学由此得名。一般说来,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的概念性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是政府选择的作为或不作为。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第二,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其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安德森;第三,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其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第四,认为
5、公共政策是“主体与主体或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集体成员之间的一种默契,是鼓励良性社会期望行为的刺激源。其代表人物是卡尔弗里德里希等。公共政策核心要素有两个:价值蕴涵和利益诉求。它总是和一定的核心价值相关联,并且总是以“公共利益”的诉求为旨归。公共政策维护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公平与公正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社会公正理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仅有程序公正就足够了,任何对分配结果的关心都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古典自由主义对社会平等的彻底无视具有潜在危险性,此种价值取向将会导致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革命。(
6、2)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19世纪以来对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理论学说,它在当前仍然具有相当的吸收力。功利主义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出发,主张公正的社会分配应当有助于促进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人们就是运用功利主义原则(即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原则)来评判政策绩效。功利主义还包含着对社会平等的诉求。功利主义要求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给低收入者,因为转移收入对低收入者而言具有更高的边际效用。功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假定个人效用之间具有可比性,即拥有共同的计量原点和相同的计量单位,但对于不同的个人来说,效用满足程度没有可比性。不仅如此,功利主义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出发,它可能导致对个人权利和
7、自由的践踏。(3)平均主义。平均主义要求在个人之间平等地分配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它是最具道德感召力的社会公正理论,平均主义不仅仅包括收入均等,还囊括个人在权利、机会、财富、教育、就业等各方面的均等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今天,政治权利和个人自由的平均主义分配,已经成为各种社会公正理论的普遍共识,引发争执的焦点在于经济和社会权利是否也应该奉行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绝对平均主义,由于彻底伤害了个人发挥能力的积极性,它不仅不利于实现个人平等和共同富裕,反而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僵化和发展停滞。(4)罗尔斯主义。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的社会公正理论,基本上可理解是古典自由主义和平均主义的中和。
8、罗尔斯主义的第一正义原则是平等自由原则即公民基本自由体系的平等分配,它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言论和思想自由、机会和结社自由、游行和示威自由、迁徙和通信自由等;第二正义原则是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即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国外学者对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其中,第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罗尔斯注意到忽视最底层民众的利益将会导致社会动荡、反抗政府、法治丧失等严重后果,他的差异原则将保障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国
9、外学者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以及公正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国内研究现状按照价值追求内容的不同,我国公共政策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公平”价值取向方面。公共政策“效率”“公平”价值取向研究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存在三种倾向;“效率优先”、“公平优先”以及“效率”“公平”双重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与发达国家巨大的发展差距,胡鞍钢、王绍光提出了“国家汲取能力的概念,基本立足点是以强大的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研究影响较大。支持“效率优先”价值取向的研究者据此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过渡时期的分配方法。而经过社
10、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许多学者支持“公平取向的公共政策价值,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而政府是公共权力机构而非盈利性机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所有公众服务。陈庆云教授强调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的本质。圆竹立家教授则指出:一个好的公共政策,并不是一个效率最优的公共政策,而是一个使各个方面都基本满意的较为公平的公共政策。何清琏提出了优先关注平等问题的观点。部分学者将这二者的观点统一起来,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其本质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体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体现社会价值分配
11、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价值观的研究,在公共政策价值研究的必要性和将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价值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方面意见比较统一,这主要是因为转型期的中国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一定价值取向指导下的公共政策予以解决。但是,我国学者对公共政策具体价值取向的观点分歧较多,特别是在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的关系方面。这主要是因为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产生不同的要求,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社会实践分析基础上得出了关于公共政策具体价值取向的不同观点。对他们孰是孰非的判断离不开对公共政策价值变迁的基本理论机制的研究,从中得出对公共政策价值变迁和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基本规律的认识。初步设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价值 取向 公信力 问题 研究 毕业论文 开题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