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学毕业论文.doc
《侦查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侦查学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论街头“两抢”案件的侦防对策 刑事侦查 学院 侦查学 专业 2007 级 1 班学 号 2007051129 姓 名 杨 康 指导教师 刘 莹 2010年12月论街头“两抢”案件的侦防对策杨 康(西南政法大学 刑事侦查学院;重庆 401120)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迅速推进,街头“两抢”犯罪这一犯罪形态也呈现上升势头,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街头“两抢”犯罪具有发案高、作案人员流动性大、手段多样、作案时间短、逃离快、不易侦破等一系列特点。为此,笔者认为公安机
2、关需要以“两抢”犯罪情报信息为基础,强化快速反应机制,综合运用阵地控制、串并案件、便衣侦查、专项行动、视频监控、巡逻堵截、卡点盘查,拓宽部门协作、夯实刑侦基础工作、加强社会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侦查和防范对策,打防结合,综合治理街头“两抢”犯罪。关键词:街头“两抢”案件;特点;侦查对策;预防对策一、街头“两抢”案件的概念和特点街头“两抢”案件,我们应该广义的理解为:发生在城镇街道、巷陌、车站、码头、广场、公园等露天公共场所的抢劫和抢夺案件。街头“两抢”案件发案高、侦破难,犯罪分子气焰十分嚣张,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了近年来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出因素,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能够有效的打击街头“两抢”犯罪,减少街头“两抢”案件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街头“两抢”案件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采取侦防措施。笔者认为,街头“两抢”案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犯罪主体具有特殊性第一,从地域上看,街头“两抢”案件的犯罪主体多系外来流动人口。随着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多数因为文化不高以及没有一技之长,往往没了生计,于是有些人就动抢夺、抢劫他人产物的念头。“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的流动人口抢劫、抢夺案件作案成员,分别
4、占到了这两类犯罪人口总数的42.1%和52.9%,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两案件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更加突出。”参考文献:1 孙春英.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居高不下,出租屋成为治安盲点N.法制日报,2005.7.51第二,街头“两抢”案件作案人员大多有前科劣迹,其中不乏吸毒人员、赌徒等,这些人大多没有工作,缺少经济来源,为了筹集毒资、赌资,于是就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第三,部分街头“两抢”案件的犯罪人员还利用地缘、情缘等条件,组成团伙、订立攻守同盟进行犯罪,气焰十分嚣张。此外,在街头“两抢”案件的犯罪成员中,绝大多数是男性,而且以青年为主,也有少数女性和未成年人。(二)侵害对象具有一定选择
5、性在街头“两抢”案件中,女性和老弱者以及衣着光鲜的有钱人易遭到侵害。女性和老弱者在身体素质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在遭遇到抢劫、抢夺时往往无力反抗,容易得手,加上女性外出多随身携带挎包,通常装有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易成为犯罪分子抢劫、抢夺的目标;一些衣着光鲜、钱财外露的有钱人就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目标了,因为“两抢”犯罪分子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钱财。此外,有的犯罪分子还专门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门口窥探、守候,跟踪、尾随取款人进行抢劫、抢夺。(三)作案时间、地点的选择呈现规律性首先,在作案时间的选择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街头“两抢”案件的发案时间可分为白天和夜晚两个部分。白天街头“两抢”案件多发生在
6、上下班的高峰期,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流量大,且人们忙于上下班或其它事情,对周围事物疏于防范,犯罪分子于是趁机作案;“据对广州、上海、大连、沈阳四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夜晚街头两抢案件多发生在晚7点至凌晨2点之间”2 盖英超.论“两抢”犯罪的特点及侦防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04,(5)2,因为现在很多人有过夜生活的习惯,而且此时也正是一些有钱人尽情潇洒、思想麻痹的时候,加上夜间警察较少,行人稀疏,作案后借助夜色易于逃脱,因此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其次,在作案地点的选择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城镇主干道的人行道、交叉路口、商业网点门前、公交车站或者偏僻路段、城镇纵横交错的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地方是“两抢”
7、案件的高发区。城镇主干道人流量大、交通便利,易于选择目标和作案后逃离;而在偏僻路段和小巷深处,犯罪分子则以伏击、跟踪等方式实施抢劫、抢夺,得手后立刻转入巷陌深处,迅速逃离。(四)作案的手段方法具有多样性当前“两抢”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多有预谋性,作案手段不一,呈现多样化特点。常见的有“飞车抢夺”,嫌疑人驾驶摩托车缓慢靠近行人,趁其不备,夺走其随身携带的挎包等物品;还有的驾驶小车在行人面前突然横插,趁事主反应不及,快速作案;或尾随跟踪,待时机成熟立即出手,强拉强抢,出手快,逃窜快。3 瞿丰.龚道安.抢劫抢夺犯罪案件侦查要略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6. 193有的就干脆将被害人暴打一顿,抢
8、走随身财物后迅速逃离;还有的作案人在小巷等偏僻处踩点、伏击,施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逼,劫走财物。(五)作案时间短、逃离快、取证难、不易侦破一方面,街头“两抢”案件作案人员通常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作案时间短,逃离现场快,销赃迅速。另一方面,事主因为惊吓、恐慌等因素,基本上无法记清楚作案人员的体貌特征等情况、无法辨认出作案人员;加上街头人流量大,现场破坏严重,寻找痕迹物证困难,人员多为流动人口,调查访问也很困难。此外,还因为街头“两抢”作案人员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有的对作案工具进行伪装,比如飞车抢夺的就把车牌号遮掩或根本没有车牌;有的对人身形象进行伪装,比如作案时戴假发、作案后迅速变换衣着装扮;
9、还有的团伙作案人员,事先订立攻守同盟,一旦被公安机关中抓获就死不认账。这些因素都给公安机关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导致了此类案件不易被侦破。鉴于街头“两抢”案件的以上特点,公安机关如果还是只采取现场勘查、调查访问、摸底排队等传统的侦查措施的话,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查难、取证难、侦破难的局限。为了有效的整治此类犯罪,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途径,采取积极主动侦防的措施。为此,笔者认为公安机关需要以“两抢”犯罪情报信息为基础,强化快速反应机制,综合运用阵地控制、串并案件、便衣侦查、专项行动、视频监控、巡逻堵截、卡点盘查,拓宽部门协作、夯实刑侦基础工作、加强社会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侦查和防范对策,打防结合,综合治理
10、街头“两抢”犯罪。二、街头“两抢”案件的侦查对策(一)情报主导侦查“情报主导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以刑事犯罪情报信息为核心,以刑事犯罪情报信息工作为基础,通过侦查工作内容信息化,情报信息侦查化等途径,实现侦查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种侦查理念和模式,是侦查工作的一项战略性变革。”4 王永杰.论街面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J.犯罪研究,2007,(3) 4对于街头“两抢”案件而言,情报主导侦查就是指公安机关需要建立以街头“两抢”犯罪情报信息为基础的打击模式,通过对此类犯罪情报的分析研判,掌握街头“两抢”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使侦查工作有的放矢,做到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精确打击街头“两抢”
11、犯罪。针对街头“两抢”犯罪作案时间短、逃逸快、证人少、现场痕迹物证少的特点,要做到情报信息主导街头“两抢”案件的侦查,有两个关键环节需要特别重视,一个是情报信息的收集问题,另一个是情报信息的研判运用问题。公安机关应该充分采取依靠群众、依靠基层组织、利用隐蔽力量等方法,广泛开辟情报信息来源渠道,最大限度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在占有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判街头“两抢”警情,才能实现情报信息的侦查化,使情报服务于侦查,转化为直接的破案力。(二)推进扁平化指挥,强化快速反应机制扁平化指挥体系相对于传统的层级式指挥,它的结构是“纵向更扁、横向更宽”,打破了层级指挥逐级下达指令的传统指挥
12、模式,变层级指挥为直接指挥,使指挥模式从市局指挥中心分局指挥中心派出所路面警力的多层级指挥模式转变为指挥中心路面警力的指挥模式。针对街头“两抢”犯罪分子“来得快、逃得快”的特点,要求公安机关必须改革传统的层级指挥体制,推进扁平化指挥,强化快速反应机制,以求高效打击街头“两抢”犯罪。实战中,指挥中心在接到“两抢”案件警情后,将经分析后的指令直接下达到第一线路面民警,调动就近警力和相关警种前往处置,或指挥案发现场周边警力设卡围追堵截嫌疑人员,保证快速出警、高效处警。如“温州市区城开天桥下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件。指挥中心直接指令五马派出所路面巡逻车赶赴现场,并快速启动围追堵截预案,调度路面所有警力对城
13、开天桥区域进行围追堵截,5分钟后,巡逻人员在人民西路将3名正在逃窜的嫌疑人一举擒获,当场查获尖刀、现金、手机等可疑物品。今年以来,通过指挥中心扁平化指挥,已成功抓获现行“两抢”作案人员143名。”5 黄伟军.温州公安扁平化指挥“两抢”作战的实践思考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4)5 (三)重视现场勘查和访问,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公安机关在接到街头“两抢”报案后,指挥中心应在调动就近警力前往处置的同时,指令侦查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和现场访问,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1.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勘查和访问。虽然说街头“两抢”案件作案时间短,逃离迅速,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一般很少,但是,侦查人员不能因为
14、现场价值不高而不重视对现场的勘查甚至是放弃现场勘查,应该快速赶赴现场,尽最大努力搜寻尽可能多的痕迹物证,并且要抓住时机,迅速展开现场访问工作。因为街头“两抢”案件现场的人员流动性大,现场极易被破坏,加之案发突然,受害者和周围可能的目击者的记忆都会随时间的推移很快变得比较模糊,所以必须抓紧时间进行访问,获得尽可能多的线索。2.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街头“两抢”案件发生后,公安人员应快速赶赴现场,对报案人、受害人、周围群众进行简短的询问,摸清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逃离的方向、路线、被抢物品情况,然后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指挥中心迅速调动警力,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缉、堵截,在犯罪嫌疑人还未来得及跑远的情况下,
15、很有可能抓获现行。(四)控制赃物,发现犯罪线索对于抢劫、抢夺案件,通常都有赃物可查,这也是侦破街头“两抢”案件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应尽快查清被抢物品的具体情况,如物品的数量、规格、形状、大小、价值、特征等。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得手后,一般都急于将涉案物品出手,既可以将抢得的物品换成可供其挥霍的现金,也可消除犯罪证据。针对这一特点,公安机关应采取积极措施,把住吃、住、行、销、玩各种可能销赃的渠道,迅速布控,获取案件线索,以物查人,抓获罪犯。对于街头“两抢”案件中的赃物控制,应该注意一下两点:第一,根据被抢物品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布控。比如在侦查中,如果发现被抢物品中有手机、金银饰
16、品、外币等物品,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力量对当地二手手机市场,金银首饰加工店、玉器珠宝行、典当行,银行、外币兑换机构等地方或者可交易以上物品的黑市进行布控。第二,充分利用技侦手段侦破案件。在一些重特大的街头“两抢”案件侦破中,如果有涉案的通讯工具,可根据需要采取技侦手段,对其进行监控。比如可利用技侦手段对涉案的手机进行跟踪定位和监控,可以获得重要的案件线索,甚至可以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五) 积极并案侦查,加强审讯力度,深挖余罪、扩大战果并案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对同一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的刑事案件,经分析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人所为,而将这些案件结合起来,统一组织侦查的一种侦查破案方式。犯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侦查 毕业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