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政府角色问题研究.doc
《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政府角色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政府角色问题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政府角色问题研究摘要: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民营化的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对“政府失败”的分析,指出公共服务民营化是解决“政府失败”问题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并已成为全球行政改革的主要取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民营化改革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要影响整个民营化的过程、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影响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参与作用,监督作用,引导作用。所以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在充分完善自身的条件下,再
2、发挥对民营机构的监督和对公众的引导作用。关键词:公共服务;民营化;政府; 角色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Guo xiao mei, Graduates of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2010)Abstract: It was in the early 80s of last century when the research on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was inspired by the Western government re
3、velation. In recent years, our government has started studying privatiza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c services, an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Through an analysis made to “government fail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is an inevitable solution to government failure, thus impro
4、ving both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rvice. It has been a main orientation and irreversible trend of global administrative reform. However,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services privatizationIf we can not resolve these problems,they will hold
5、back the process of privatization,lower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 and postpone the estabilishmen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 government, as the organization to lead the public service to privat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course, including participation, supervision and guida
6、nc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in improving their conditions fully, then play on the private sector oversight and guiding role of the public.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privatization; government; role 引言近年来,在众多的民营化问题研究者中,当以萨瓦斯为代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围绕民营化问题相继出版3本著作:公共部门的民营化:如何缩小政府(
7、1980),民营化:改善政府的要径(1987),民营化与公司部门的伙伴关系(2000)。可以说,在民营化问题研究领域中,萨瓦斯既是开拓者,也是系统研究者。在其最近的一本书中,作者对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进行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系统阐述。首先,提出民营化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需要,认为市政府增长与民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这一改革的产生;为了奠定民营化的理论基础,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的制度形式,提出提供物品与服务的政府机制安排与市场机制安排及复合的制度形式等。其次,萨瓦斯重点从实证角度具体分析美国等西方国家民营化的改革实践。在研究途径上,国内对于民营化问题的研究可以区分为两类不同观点。一类以经济
8、学界的专家学者为代表,主张在国内大力推进民营化改革,认为民营化是改变当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政府财政紧张的现状,从而为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最佳选择。然而,他们却忽视了政府管理与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国内对于民营化问题的研究还有另一类观点,那就是在认识到民营化改革对于我国政府治理的必要性之后,很清晰地对这种“化公为私的改革举措表示了某些担心。这些观点体现在下列作品中:原飚的论文公用企业民营化质疑:兼论公用企业管制改革出路,定明捷的论文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钟明霞的论文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风险研究及王俊豪的论文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如此等等。这些作者认为,民营化的基本内容是
9、国家对企业的所有权部分地向私人转移,它本身不必然导致效率的提高,真正对经济效率发生作用的是有关制度的安排,如监督制度、破产制度等。民营化于我国不是越快越好,而必须是渐进的过程,在原有制度没有改变的条件下,盲目民营化将不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民营化需要政府承担起重要责任,如监督、鼓励、引导乃至服务责任等。相对于对我国推行民营化改革一片赞扬之词来说,这部分学者的观点较为理性和保守,但却引出笔者对民营化研究的另一种路径,那就是从政府管理的立场出发,以公共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为标准,客观评价民营化功过是非,并积极寻找建设性对策,以便更好地推动民营化进程。一、 民营化产生的必然性(一)相关概念1、“政府失败”
10、,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低下,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萨瓦斯列举了政府失败的种种表现:无效率,人浮于事,生产率低下;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营利性政府企业持续亏损和债务增加;缺乏管理技能或足够的管理权限;对公众缺乏回应性;设备维护质量低下;资本投入不足;过度的垂直一体化;管理方法或产品过时,缺乏营销能力;目标多样化且相互矛盾;机构使命缺乏相关性甚至误导;资产未充分利用或使用效益不佳;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存在盗窃和腐败现象。2、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的服务形式存在的公共物品,是
11、公共物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公共服务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产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同一单位的产品。二是竞争性。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某种产品就减少了这种产品其他人消费的数量。根据以上两个特点可将公共服务分为以下三类:1. 纯公共服务。这类服务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主要是指一些政府机关的基本职能,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例如:制定执行法律规章制度,行政协调,基础科学研究等,由此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支持。2. 准公共服务。这种公共服务不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一般涉及公共基本利益,例如公共图书馆,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等。3. 竞争性公共服务。这种公共服务同
12、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主要是针对社会个体和特殊群体所提供,个人受益大于公众受益。如非义务教育,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中介性服务机构等等。3、民营化,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其中包括: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责任。(二)公共服务民营化产生的必然性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组织存在着重大的弊端,如公共物品供给缺乏,垄断,外部经济负效应等,统称为“市场失灵”所以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损失,从而为政府以垄断的方式供给公共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
13、由于政府失败现象的存在,公众对政府的服务怨声载道,从而导致了政府的信任危机,财政危机和管理危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的原因在于:政府官员和政府组织都是理性自私的经济人,他们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出发点,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并不断扩张组织规模,所以政府并不能通过“有形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显然,绝对的市场化和绝对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且都不可能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成为必然选择,公共服务民营化也就应运而生。公共服务民营化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化和社会化为主体,以公众满意为标准,打破政府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构建政府,私营部门相
14、互合作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为安排者,私营部门为生产者,公众为消费者,其实质在于给予公众更多的选择空间,即“用脚投票的机会”,使公众自主选择公共服务主体,通过刺激竞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所以,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问题不在于公营对私营,而是竞争对垄断。公共服务民营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能力。在民营化过程中,政府的生产性功能转向民间部门,使民间力量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发挥,并纳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体系,使政府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变为政府,社会,市场的多中心互动治理结构,从而达到善治的目的。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势(一
15、)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过去,政府是以垄断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可以任意决定服务的种类、质量、时间等且不用担心公众会不接受,因此政府没有压力担心做得不好,也没有动力要去做得更好,只是在自己的贪欲下随便做完,敷衍了事,即便这样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而公众却没有选择,他们只是付出越来越多的金钱而得到质量更差的服务。无形之中,政府的成本上涨了,社会资源遭到极大浪费。实施民营化之后,打破了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消费者就是上帝,消费者可以选择这家企业,对它不满意马上就可以换另外一家,这对企业之间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性竞争,他们努力为消费者着想,根据市场
16、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尽全力的在保证自己收益的情况下去提供最高效率和质量的服务,虽然它以自己的盈利为目的但是却从客观上提高了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质量。(二)吸收民间资本,整合国家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可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反而,如果强求则会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吸收民间资本为国家服务,减轻公共服务膨胀的压力,节省国
17、家财政支出,也为民间资本自身提供了资本获利的机会。此外,政府在某些公共服务上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和管理也比较老化,而企业和民间机构则可以弥补这些方面,通过笼络专业人才、创新方法和技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减少政府服务的垄断,减轻政府的腐化现象,使国家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经济的双重发展。尽管民营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综观这些成效,可能并没有像改革者预料的那样可以解决许多目前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三、 公共服务民营化对政府管理提出的难题(一)民营化可能带来经济损失所谓经济损失,指民营化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它既可以直接指政府财产的损失,也可以表现为国有企业的亏损,最终它是公共利益的损失。
18、以公私合营方式为例,一般情况下,政府会把一些公共服务项目如供水、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拿来与非国有资金合作,双方各占一定比例。由于政府国有资金短缺,所以只能以固定资产折价来抵充合资比例,形成外资实际出资,国有固定资产“以产抵资”的合作形式。在这种常见的民营化方式中,由于改革者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等,使得国有资产要么因为管理者的腐败行为而直接流失,要么因为过低的估价而间接流失。(二)民营化没有完全体现公共性公共服务的最初出发点就是体现公共性,要求公共服务供给做到公平与公正。然而引入市场机制以后,生产者以盈利为目的,它会按照市场竞争法则去选择有利于其获
19、利的服务项目,对于那些不能很好获利但又不能不提供的服务,则有可能消极供给。对于消费者而言,它无需集体性统一地消费,因而可以选择不同服务或不同层次的服务,但对于那些生活困难者来说却是没有选择权的。当一部分人被剥夺了某些选择权时,很难说是社会公正的表现。以公共交通为例,公交是市民上班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这方面,住在市区的人和郊区的人不应该有所差别。国有公交不能因为住户少、地方偏、不挣钱而不开通郊区线路。但民营化后,私营公司出于效益考虑不会去积极主动开辟“冷线”,相反却争先恐后的去抢“热线”。特别是不能享受补贴的民营公司都从谋利出发,争夺财源,置百姓生活而不顾。公共交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服务 民营 中的 政府 角色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