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件.ppt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件.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3.3.30,第五章 吸收,一、吸收的有关概念二、吸收在工业上的应用三、吸收的分类四、吸收的流程和溶剂五、相组成表示方法,第一节 概述,23.3.30,传质过程:物质在相际间的转移物质传递过程传质过程的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平衡分配不同。以传质过程为特征的单元操作在化工升中应用甚广。如:(1)气体吸收:依据气体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差别来处理气体混合物。(2)液体蒸馏:加热液体混合物,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挥发性的差异,使得液体混合物得以分离。(3)液液萃取:液体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来分离液体混合物。(4)固体干燥:对含有一定湿份(液体)的固体提供一定的热量,使之汽化,从固体的表面或内部
2、转入气相。,一、吸收的有关概念,23.3.30,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在该液体内形成溶液,不能够溶解的组分则保留在气相中,这样使得原混合气体得以分离。这种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混合气体中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以A表示;不被吸收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以B表示;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以S表示。,23.3.30,二、吸收在工业上的应用,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液态烃处理裂解气回收其中的乙烯、丙烯等)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用水吸收氯化氢制取盐酸、
3、用水吸收甲醛以制备福尔马林溶液等)4.工业废气的治理。(工业废气中含有的SO2、NOx等有害成分需在排放前进行处理),23.3.30,三、吸收的分类,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溶质与溶剂是否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2.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被吸收的组分的数目3.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热效应是否显著或设备散热状况4.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混合物中气体的浓度,23.3.30,四、吸收的流程、溶剂的选择,23.3.30,1.溶解度:对溶质组分应具有较大的溶解度2.选择性高: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基本不吸收3.挥发性小:减少溶剂的用量,避免引入新杂质 4.黏度低:便于运输;比热小:再生时节能;发泡性低:
4、减少设备的尺寸。5.腐蚀性低:减少设备费用。6.化学稳定性高;7.无毒、无害、价廉、易于再生等。,溶剂选择要求:,总的选择原则是:经济、合理。,23.3.30,五、相组成表示法,1、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质量分数: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 质量的分数。,摩尔分数: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混合 物总摩尔数的分数。,23.3.30,气相:,液相:,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23.3.30,2、质量比与摩尔比,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摩 尔数之比。,气相:,液相:,23.3.30,质量分数与质量比的
5、关系:,摩尔分数与摩尔比的关系:,23.3.30,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质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摩尔浓度与摩尔分数的关系:,23.3.30,4、气体总压与理想气体中组分的分压,总压与某组分分压之间的关系:,摩尔比与分压之间的关系:,摩尔浓度与分压之间的关系:,23.3.30,第五章 吸收,一、气体的溶解度二、亨利定律三、气液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23.3.30,一、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概念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2、溶解
6、度曲线,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由相律知,23.3.30,在总压不高,P5atm时,总压不高、一定温度下液相组成是气相组成的单值函数,同理,一定温度下的气相平衡分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23.3.30,23.3.30,23.3.30,23.3.30,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23.3.30,二、亨利定律,1、亨利定律 稀溶液,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力单位一致。E值取决于物系的特性及温度;对于一定的气体和一定的溶剂,温度T上
7、升,E值增大,溶解度下降;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2、亨利定律的其他表示形式 1)用溶质A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和气相中的分压表示的亨利定律,23.3.30,H溶解度系数,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H是温度的函数,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易溶气体H值大,难溶气体H值小。溶解度系数H与亨利系数E间的关系,设溶液的密度为,,浓度为,,则,23.3.30,对于亨利定律适用的稀溶液,,2)用气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的亨利定律,m相平衡常数,无量纲,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温度升高、总压下降则m值变大,m值越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23.3.30,相平衡常数m与亨利系数E的
8、关系,由分压定律知:,由亨利定律:,即:,23.3.30,3)用摩尔比Y和X分别表示气液两相组成的亨利定律a)摩尔比定义:,23.3.30,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0,上式简化为:,由,23.3.30,亨利定律的各种表达式所描述的都是互成平衡的气液两相组成间的关系,他们既可以用来根据液相组成计算平衡的气相组成,同样可用来根据气相组成来计算平衡的液相组成,于是上述几种表达式可改写为:,23.3.30,例:在常压及20下,测得氨在水中的平衡数据为:0.5gNH3溶于100gH2O形成的稀氨水溶液,溶液上方的平衡分压为400Pa,在该浓度范围下相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试求亨利系数E,溶解度系数H,及
9、相平衡常数m。(氨水密度可取为1000kg/m3),23.3.30,亨利系数为,相平衡常数,解:由亨利定律表达式知:,又,,而,23.3.30,溶解度系数为:,或由各系数间的关系求出其它系数,23.3.30,三、气液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1、判断过程的方向,例:在101.3kPa,20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若含氨0.094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组成,的氨水接触,确定过程的方向。解:,23.3.30,将其与实际组成比较:,气液相接触时,氨将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或者利用相平衡关系确定与实际液相组成成平衡的气相组成,将其与实际组成比较:,氨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若含氨0
10、.02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 x=0.05的氨水接触,则,23.3.30,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具体方法:已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实际组成y和x,在x-y坐标图中确定状态点,若点在平衡曲线上方,则发生吸收过程;若点在平衡曲线下方,则发生解吸过程。,23.3.30,2、吸收过程的推动力,3、确定过程的极限,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化的最大可能性。对于吸收(脱吸)而言,其极限为气液相平衡。,、y-y*、x*-x、,、Y-Y*,23.3.30,组成为y1的混合气,塔底 x1增加,极限组成为:,组成为y1的混合气
11、,塔顶y2降低,极限组成为:,23.3.30,第五章 吸收,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三、扩散系数四、对流传质 五、吸收机理双膜理论六、吸收速率方程式,第三节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23.3.30,吸收过程涉及两相间的物质传递,包括三个步骤: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相界面,即气相内的物质传递;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由气相转入液相,即界面上发生的溶解过程;溶质自界面被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物质传递。,单相内物质传递的机理,分子扩散: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而传递物质,涡流扩散:流体的湍动和漩涡而传递物质,23.3.30,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1、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
12、,若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23.3.30,2)菲克定律: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一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扩散传递的物质量,单位:kmol/(m2.s)。,2菲克定律 用来描述扩散速率的规律,1)扩散通量:,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理想气体:,=,23.3.30,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1等摩尔相互扩散1)等摩尔相互扩散,例如精馏过程,23.3.30,等摩尔相互扩散: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速率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压一定,=,JA=J
13、B,DAB=DBA=D,23.3.30,2)传质速率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固定截面的A物质量,称为A的传递速率,以NA表示。单位:kmol/(m2 s),分离变量并进行积分,积分限为:,23.3.30,传质速率为:,对于液相则有传质速率为:,NA=,同理,B传质速率为为:,23.3.30,3)讨论,(1),(2)组分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成直线关系。,(3)等摩尔相互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23.3.30,例:如图8-3,左右两个大容器内分别装有浓度不同的NH3和N2的混合物,连通管长0.61m,内径为24.4mm,系统温度为25,压力为101.3kPa,左侧NH3分压为20kPa,右侧NH3分压为6
14、.67kPa,已知在系统条件下NH3-N2的扩散系数为2.310-5m2s-1.试求(1)单位时间内自左容器向右容器传递的NH3的量,kmol/s;(2)连通管中与截面1相距0.305m处的NH3的分压,kPa。,23.3.30,例如吸收,2、单向扩散(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1)单向扩散,23.3.30,总体流动中物质B向右传递的通量为,而,即,2)传递速率设总体流动通量为N则总体流动中物质A向右的通量为:,23.3.30,若扩散在气相中进行,则:,微分式,23.3.30,即,分离变量后积分,积分式,23.3.30,漂流因数,无因次。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 影响。,因PpBm,
15、所以漂流因数,积分式,23.3.30,3).讨论,(1)组分A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为指数关系,(2),、,漂流因数,无因次,漂流因数意义:其大小反映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其值为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较单纯分子扩散增大的倍数。,(3)单向扩散体现在吸收过程中。,23.3.30,三、扩散系数,扩散系数的意义: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反映某组分在一定介质中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特性常数之一;D,m2/s。,D的影响因素:A、B、T、P、浓度,D的来源:查手册;半经验公式;测定,对于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液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不可忽略,而压力的影响不显著。,23.3.30,四、对流
16、传质,分子扩散现象只存在与静止流体和层流流体中,而工业中长江的是物质在湍流流体中的对流传质现象,与传热相似,对流传质通常指的流体与某一界面之间的传质。对流传质包括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涡流扩散是凭借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漩涡来传递物质的现象,传质过程中,涡流扩散远大于分子扩散。,23.3.30,1、涡流扩散 凭籍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来传递物质的现象。仿照菲克定律,涡流扩散通量为:,注意: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不同,不是物性 常数,其值与流体流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有关。,涡流扩散系数,m2/s。,涡流扩散速率,kmol/(m2s);,23.3.30,在吸收设备内,吸收剂自上而下,混合气自下而上流过液体
17、表面:,2、对流传质 流动流体与两相界面之间的传质,23.3.30,两股逆流的流体在液体表面进行接触传质,上图考查稳定操作状况下吸收设别内任一横截面m-n处相界面的气相一侧溶质A浓度分布情况。层流内层,溶质A的传递靠分子扩散,故分压梯度较大,p-z曲线陡峭;过渡区,受到涡流扩散的作用,分压梯度变小,p-z曲线逐渐平缓;湍流主体区,强烈的涡流扩散作用,分压梯度几乎为零,p-z为一水平线。,23.3.30,有效膜模型,单相对流传质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一层虚拟的膜层内,膜层内的传质形式仅为分子扩散。,有效膜厚zG由层流内层浓度梯度线延长线与流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H,则厚度zG为H到相界面的垂直距离
18、。,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传质分系数,kmol/(m2skPa)。,(1)气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23.3.30,=传质系数吸收的推动力,气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以气相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气相传质分系数,kmol/(m2s);,以气相摩尔比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传质系数,kmol/(m2s);,23.3.30,(2)液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液相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kL以液相组成摩尔浓度表示推动力的液相 对流传质分系数,ms;,以液相组成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液相 对流传质分系数,kmol/(m2s);,23.3.30,五、吸收机理双膜理论,1、双膜理论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有一个
19、稳定的界面,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两层膜,气膜和液膜。气相一侧叫气膜,液相一侧叫液膜,这两层膜均很薄,膜内的流体是 层流流动,溶质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进行传质。膜外的气液相主体中,流体流动的非常剧烈,溶质的浓度很均匀,传质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传质阻力集中在两层膜内。,23.3.30,23.3.30,六、吸收传质速率方程式,吸收速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A的摩尔数,用NA表示,单位通常用kmol/m2.s。,吸收传质速率方程:,吸收速率与吸收推动力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吸收速率=传质系数推动力,1、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23.3.30,令,气膜吸收速率方程
20、式,气膜吸收系数,kmol/(m2.s.kPa)。,也可写成:,23.3.30,当气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当气相组成以摩尔比浓度表示时,23.3.30,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令,或,液膜吸收速率方程,23.3.30,当液相的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时,当液相组成以摩尔比浓度表示时,23.3.30,3、界面浓度,求出,23.3.30,23.3.30,4、总吸收系数及相应的吸收速率方程式1)以气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a)以p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与液相主体浓度c成平衡的气相分压,Pa。,23.3.30,b)以y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2)以液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以y为
21、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a)以c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以c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m/s,23.3.30,b)以x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3)用摩尔比浓度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适用条件:溶质浓度很低时,23.3.30,5、各种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1)总系数与分系数的关系,23.3.30,由亨利定律:,23.3.30,分别为总阻力、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即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同理,23.3.30,在溶质浓度很低时,2)总系数间的关系 a)气相总吸收系数间的关系,23.3.30,当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很低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原理 第五 吸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