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毕业论文.doc
《鄱阳湖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鄱阳湖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院 旅游烹饪学院 2012年 03月 12日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raduation Thesi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oyang LakeStudent Supervisor Specialty Tourism Management School Tourism and Cuisine Col
2、lege 2012-03-12 摘 要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鄱阳湖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重点开发的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试验基地还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鄱阳湖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到那里去旅游,但由于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目前,鄱阳湖生态旅游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3、确保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鄱阳湖Abstract Poyang Lake is the first largest fresh water lake in China, is Chinas second largest lake, has a great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Poyang Lake is our countrys important grain production base, but als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c
4、onomic region, is the our country to develop zoology agriculture important test base is a 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important regulation of lakes in China,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plays an enormous flood storage and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spe
5、cial ecological function, China is one of the ten major ecological function protected area, is also the WWF to delineate the worl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areas, to the maintenance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Poyang Lake good ecological en
6、vironment has attracted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to travel there, but as a result of population, economy, resource the multiple pressure, at present, Poyang Lake ecological tourism is facing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refore, must take all kind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7、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Poyang Lake.Keywords: Ecotourism ;Sustaining development ;Poyang Lake 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 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2.1 研究目的11.2.2 研究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31.3.1 国外研究现状31.3.2 国内研究现状32 鄱阳湖生态旅游现状52.1 气候52.2 水文52.3 植被62.4 水质73 鄱阳湖生态旅游问题83.1 湖区水情恶化
8、 洪涝灾害上升83.2 血吸虫病流行 治理难度加大93.3 湖床淤泥抬高 农田涝积严重93.4 水产资源破坏 生物品种下降93.5 植物多样性遭到破坏104 鄱阳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124.1 加强组织领导力度 落实行政保障措施124.1.1 加强生态建设领导 落实生态修复理念124.1.2 建立健全环境机制 实现发展综合决策124.1.3 完善环境保护机构 强化生态鄱阳建设134.2 加强经济管理力度 落实经济保障措施134.2.1 坚持以生态为导向 选择性地发展经济134.2.2 坚持多渠道筹资 实现生态环境同步134.3 建立健全补偿机制 实现资源良性循环144.4 加强科学管理力度
9、 落实技术保障措施144.4.1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实现工程生态并进144.4.2 采取先进科学技术 切实控制点面污染144.4.3 改善鄱阳养殖结构 实现环境综合治理154.5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15结 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201 绪 论1.1 研究背景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
10、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
11、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保护区栖息着 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
12、国”、“中国第二长城”【12】。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为了“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当地科技、农业部门正通过系列生态技术手段积极尝试对湖区规模化养猪粪污水、农业生活污水及湿地严重退化等问题的治理。不过,由于目前鄱阳湖区生态修复还停留在探路阶段,全面破解生态保护难题仍任重道远,亟须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一系列生
13、态问题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资源粗放式开发等人为因素,鄱阳湖湖区植被遭到很大破坏、生态环境衰退,面临着湿地功能退化、土地严重沙化现象,甚至出现了江南最大沙地,水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工农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肆意排放,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围湖造田”和过度放牧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位于鄱阳湖北岸的都昌县的湿地功能退化,土地出现严重沙化现象。当地科技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都昌县有沙山面积4.5万亩,是江南最大的沙地。沙山由赣江注入长江沉积的沙土形成,造成沙埋、沙尘灾害频繁发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
14、,风沙吞噬良田、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再加上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面临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威胁和湿地退化现象。1.2.2 研究意义1.2.2.1 鄱阳湖是江西的骄傲 鄱阳湖汇聚江西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大小几百条支流的河水,流域面积达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国土总面积的97%,基本涉及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的99个县市区。鄱阳湖流域作为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划内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水系,其流域面积、湖体面积、湖体容积、洪水调蓄功能和它的湿地面积、候鸟栖息量、生物多样性以及它对一个区域乃至上下游的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
15、1.2.2.2 鄱阳湖也曾经是江西人的心痛 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江西曾经出现过毁林种粮、围湖造田、酷渔滥捕等行为,造成了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涝旱频仍、湿地减少、湖体萎缩等问题。到198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54年的52.7%下降到了31.2%;水土流失面积由1954年的1.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3万平方公里;每年泥沙流失量由1954年的约2000万吨,增加到5335万吨;鄱阳湖湖体面积由1954年的5050平方公里萎缩到了3283平方公里,所以,治理鄱阳湖这项艰巨的任务迫在眉睫。并且在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16、建设规划,对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及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对于维护鄱阳湖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安全,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2004年下半年以来,仅美国就来了密西根州立大学、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西切斯特大学、宾州西彻斯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2005年6月2日,美国环境系统研究院高级研究工程师、亚太地区经理陈子坦博士来到南昌,与江西师大就教学培训、项目研究、产品开发进行了磋商,并向实验室赠送一套价值25万美元的地理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专家学者们经过广泛交
17、流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共同组成的“鄱阳湖研究国际合作体”,为鄱阳湖复杂环境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打造一个国际水平的研究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在研讨会上,140多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专家学者,为解决鄱阳湖开发治理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新办法、新观点。他们在“大湖流域模拟和评估”、“鄱阳湖研究合作”、“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流域水文”、“环境与公共卫生”、“GIS和遥感应用”等专题的学术交流中形成了共识,认为鄱阳湖流域治理工程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气象变迁、与山河治理、与长江三峡的治理以及人类活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应当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来进行研究
18、。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专家介绍了美国治理某湖水污染的经验【10】。该湖曾经因为周边建有发电站、实施能源工程,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鱼类大量减少。密西根大学的专家利用集成生态管理系统方法,对该湖实施治理工程并取得了成效。该湖与鄱阳湖水环境十分相似,他们的治理经验和方法受到了中国学者的欢迎和赞同。1.3.2 国内研究现状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发展走的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模式,近几年来江西省先后实施了“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造林绿化“
19、一大四小”工程、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四大绿色生态建设工程【11】。目前全省85个县市已建起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00多万亩;在564个集镇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建立了8000个村级垃圾处理点,大大改善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了鄱阳湖水质的全面好转。对此,江西省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研究则更着重于理论上的研究,而对理论研究的实践却相对不足,这突出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及理解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异议上。江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雷元江介绍,江西省在近五年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有效地保护江西的绿水青山。国内关于鄱阳湖生
20、态环境的著作有许多,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麻智辉 李志萌所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研究;姬鹏程 孙长学所著,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这些著作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做出了有益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总的说来,国内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2 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江西省中北部,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5大河流尾间相接,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它汇集了五河之水,构成了完整的鄱阳湖水系,经湖口北注长江1。其流域面积约占长
21、江流域面积的9%,湖岸线总长约1200km。湖面随季节变化,最大水深29.19m,平均水深5.1m,是一吞吐型、季节性湖泊。鄱阳湖形似葫芦,南北长173km,东西平均宽16.9km,是典型的“蓄水是湖,低水是河”湖泊。鄱阳湖区是长江中下游的5大平原之一,包括沿湖的11个市和九江市区,湖区现有的土地面积占全省的83%。随着湖区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鄱阳湖区的自然生态资源【2】,开发利用不当正在造成资源的枯竭。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过度放牧、无序的水产养殖、涸泽而渔、无序采砂以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造都对湖区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从而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破坏了自然的规
22、律。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应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为原则,以长期观测和跟踪数据为基础,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到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要同时兼顾水、土地以及人口的环境承载能力。鄱阳湖区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鄱阳湖区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是驰名的鸟类栖息地。2.1 气候 鄱阳湖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寒冷,冬季甚少出现霜冻。19831985年水修县录得最低温度为-4.9(1985年12月),夏季气温高达30以上,水温近似于气温。降水全年都有,最大的降水量在4月,但降水分布每年区别很大,年总降水量约为
23、1700毫米。相对湿度颇为稳定,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鄱阳湖为多强风地区,特别是湖的北面,由长江经湖口狭窄通道进入鄱阳湖,对风有加速作用。水修县月平均风速为2.42.8米秒。目前尚缺乏风向方面的数据,一般来说,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下雪不多,雪量仅37毫米。2.2 水文鄱阳湖可笼统地称之为“吞吐型”湖泊,或者说是“过水型”湖泊,积水面积达16.22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全部面积的9.72【16】。一般来说,从2月到6月,进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从7月达翌年1月,出湖水量大于进湖水量,出湖量取决于五条河(赣江、修河、信江、抚河和饶河)和长江的水位差,最大出湖量为28800立方米秒,最小的出湖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鄱阳湖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 鄱阳湖 生态旅游 现状 发展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