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 论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一 绪 论茶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增收、环保效益明显的绿色生态产业。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是贵州茶产业的龙头品牌。大力发展都匀毛尖茶产业,对于振兴贵州茶叶经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作指导,试从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下步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强做大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为推进都匀乃至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及产业发展现状二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及产业发展现状(一) 发展历史都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都匀毛尖曾叫
2、“鱼钩茶”、“雀舌茶”。原产于都匀山区团山、黄河、高寨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为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团山一带已形成大片郁郁葱葱的茶园。到清代,团山已开设官方茶厂,并由地方政府主事亲理茶务,生产呈现规模化趋势,成为大宗工商土特产品,是明代崇祯年间以来历代皇室的贡茶。有史料记载,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据民国都匀县志稿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
3、耳。” 都匀市志上说:都匀茶旧称黄河毛尖茶。该茶在明代已为贡品,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都匀县志稿卷十一“祠庙寺观”中记载:早在200多年前都匀就已经有了官办茶园,而且直接由知府兼理。都匀茶在清乾隆年间,生产规模颇大,行销各地。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都匀毛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秀品质,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奖,故有“北有茅台,南有毛尖”的美称。1956年,都匀县团山乡群众精心采制三斤“鱼钩茶”献给毛主席品尝。主席回信:“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毛尖
4、茶”。毛主席亲自命名“鱼钩茶”为都匀毛尖,与茅台酒、玉屏萧笛同列为贵州“三宝”。1964年,都匀毛尖茶经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试销日本,备受商界的青睐。1968年,原都匀茶场场长徐全福针对传统都匀毛尖生产加工中存在的原料混杂、干茶色黑、汤色发黄、加工费时等弊病,从原料分级入手,对加工工艺进行全面改进。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摸索,形成了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焙五道工序的所谓“火中取宝,一气呵成”的现代都匀毛尖加工工艺。这个工艺生产的都匀毛尖茶呈现“三黄三绿”,即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炒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银毫披身、色泽绿润、冲泡汤色绿黄明亮,香气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清嫩,
5、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齐。1973年都匀毛尖作为历史名茶首次在广交会上参加展销,被外商抢购一空。此后,都匀毛尖茶在广交会上一直作为历史名茶与外国朋友见面,畅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被外商誉为茶中上品。1982年由商业部组织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以96分,从来自全国300多个名茶中脱颖而出,与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同获“全国十大名茶”称号。此后都匀毛尖茶开始规模种植,都匀市也相继获得“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都匀毛尖数次在国内茶叶评奖中获得最高荣誉,其中 2次
6、“中绿杯”名优绿茶金奖,2次“中茶杯”名优绿茶一等奖,1次“蒙顶山杯”国际名茶和1次“华茗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以及 3个“中国鼎尖名茶”奖和1个“金牛奖”。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曾题诗盛赞都匀毛尖茶:“毛尖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攻关灵”。 尤为可贵的是,一个世纪的轮回,2009年,都匀毛尖再次以其独特的品质、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近百个绿茶品牌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入驻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获“世博会名茶”、“世博会礼品专用茶”、“世博会指定用茶”称号,实现了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后的又一个百年梦想。2001年,贵州
7、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颁布了都匀毛尖茶强制性地方标准(DB52/433);2005年,都匀毛尖茶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原产地保护产品证明商标;2007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都匀市“中国毛尖茶都”称号。(二) 发展现状近几年,都匀市委、市政府立足地方实际,把都匀毛尖茶产业作为全市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来大力发展。特别是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茶产业的政策措施,使都匀毛尖呈现出了新的生机活力。1 茶园发展情况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及产业发展现状全市茶园面积从2000年的0.83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13.31万亩,每年
8、都以近万亩的速度在增加。主栽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和都匀本地苔茶。茶园主要由机关单位、企业茶场和农户自有茶园构成。2009年底,单位、企业茶场约2.8万亩,其余10.51万亩为农户自有茶园。全市现有可采茶园5.2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3万亩。2 茶叶企业发展情况2009年,都匀市共有茶叶生产经营企业39家。其中,生产茶多酚和生态茶枕的茶叶深加工企业3家;另有茶馆15家。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85个行政村3万多户10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其中都匀毛尖茶集团公司规模较大,注册资金5000万元,目前有员工50人,技术人员20人,管理人员20人,其他从业人员10名,但年产值不足千万。3 茶叶生产销售与消费情
9、况都匀毛尖茶及其深加工产品向外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一带,但不成批量和规模;向内主要以贵阳市场为中心点辐射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江苏、浙江、海南等省市。据2009年都匀统计年鉴统计,2008年全市产茶共455吨,产值4902万元。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三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一) 自然生态环境优势1 气候优势都匀市地处贵州苗岭山脉东南斜坡,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平均海拔1500米,茶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8摄氏度,降雨量1509.0毫米,无霜期305天,森林覆盖率达54.13%,与同期其他十大名茶相比,平均海拔高200米、降雨量
10、多200毫米、无霜期长40天,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都匀毛尖以黔南本土生长的“苔茶良种”、 “鸟王古茶”为本,是最为地道的原生茶、绿色茶、生态茶、健康茶。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农残和其它污染几乎为零,重金属含量也特别低。以铅为例,都匀毛尖茶的铅平均含量在0.40.5mg/kg之间,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2mg/kg。相对我国中东部产茶地区具有极大的生态比较优势。2 土质优势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主要产地在团山、黄河、高寨一带,这里气温四季宜人,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为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良好的土质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
11、,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独特风格。此外,都匀毛尖茶内含营养物质极为丰富,据贵州省茶科所测定,其茶多酚含量高达31.24%,比一般茶叶约高10%;氨基酸含量为124.51 mg/g;咖啡碱含量28%;水浸出物为38.21%;儿茶素总量为124mg/g。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秉承“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打造公园大省。加上与都匀毗邻的荔波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更加突显了都匀毛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二) 良好的产业扶持政策近年来,中央及省州市都把茶产业作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农民增
12、收的重要产业来加以扶持,出台了系列规划和优惠政策。2009年中央在1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同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明确提出了我国茶叶发展四大重点区域布局,贵州都匀被列入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 明确到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220万亩,年产值50亿元以上,把贵州省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使茶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
13、部分地区成为支柱产业。实行省财政重点扶持政策,每年预算3000万茶产业发展资金,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在意见中,都匀被列为全省20个优化布局重点县之一。同年底,黔南州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专抓茶产业发展工作。2008年初,州委、州政府又出台关于加快全州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8月,黔南州茶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并一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资本到黔南投资茶产业的优惠政策,明确以都匀毛尖为重点的茶产业发展振兴之路。为此,都匀市迅速行动,着力开展“十里毛尖长廊,万亩生态茶乡”建设。明确鼓励单位、企业、个人独资、合资等形式参与茶园建设。市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茶产业发展基金集中发展茶产业。积极推进茶
14、园的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种植经营,对单位和个人投资新建茶园5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700元(整地费200元/亩、茶苗400元/亩、肥料100元/亩),引导企业、大户、农户或其他单位和个人投资新建茶园。同时,启动大型茶叶批发市场项目建设,与贵州福海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的标准门店面。(三) 市场需求强劲,绿茶出口不断增长茶是一种保健饮料,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人们日益重视回归自然,追求环保的今天,茶又被称之为“纯天然饮料”。 茶叶含有许多蛋白质、水溶性维生素、胡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萝卜素、矿物元素、糖类和多酚类物质、咖啡碱、茶叶色素、膳食纤维等营养
15、物质,它的保健功能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茶不仅可以止渴生津、提神益思、清心悦性、健体强身,而且还可以净化心灵,饮茶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嗜好。茶产业在21世纪正成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健康产业。2008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约4350万亩,茶叶产量380.42万吨,比2007年的375.10万吨增长5.32万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总量163.79万吨,比2007年的157.27万吨,上升了4个百分点1。茶叶价格也一路飙升,茶叶综合价格2006年起已经连续5年上涨。就我国而言,2009年,我国各类茶叶出口30.3万吨,首次突破3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2%;出口金额7.05亿
16、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其中红茶出口4万吨,平均1606美元/吨;乌龙茶出口2.41吨,平均2771美元/吨;花茶出口0.59万吨,平均5010美元/吨;普耳茶出口0.35万吨,平均5611美元/吨)2。都匀毛尖归属的绿茶出口势头更是强劲,连续10年创新高,2009年达到22.93万吨,平均单价2287美元/吨(见表3-1)。 表(3-1) 我国1999-2009绿茶出口统计单位:吨、美元、美元/吨年 度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平均单价1999121,632189,429,458 1,5572000155,325217,867,734 1,4032001
17、163,163199,525,4501,2232002170,356202,925,048 1,1912003181,729241,122,606 1,3272004196,206294,387,263 1,5002005206,170330,786,7831,6042006218,737390,202,4451,7842007223,664431,334,8631,9282008223,326487,027,5012,1812009229,326524,524,9942,2871杨琴.世界茶叶产销概况.http:/cycj.mobi/infoidetail/34-2481.html,2010
18、-01-052蔡军.中国茶叶出口概况及2010年形势简析.第四届都匀毛尖茶节组委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暨后世博茶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0:03-22(23).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资料来源:蔡军.中国茶叶出口概况及2010年形势简析.第四届都匀毛尖茶节组委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暨后世博茶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0:03-22(23).从2008年起,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消费茶叶量最大的国家,全年茶叶消费约84万吨,比2007年的76.18万吨增长10.26%。从近年(20002008年)变化来看,中国人均消费量从2000年的0.37公斤增加到20062008的0.61公斤,增幅65%,人
19、均消费量已略超世界人均消费量(2007年世界茶叶总产量379.50万吨除以68亿人口得出的世界人均消费茶叶量为0.55公斤)1。出口与内需的双重拉动,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1杨琴.世界茶叶产销概况.http:/cycj.mobi/infoidetail/34-2481.html,2010-01-05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四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一) 外部分析1 有名无市,市场占有份额少都匀毛尖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算起,已走过近百年历史,但其种植规模和产销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直到近几年,茶园面积才
20、得以以每年近万亩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的0.83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13.31万亩,但真正可采摘的只有5.28万亩,其中半数以上又是低产茶园和老茶园,产量不高。与同期其他十大名茶相比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可采面积上,都匀毛尖都大大落后于其他名茶,产值仅为其他名茶的四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见表4-1)。 表4-1 都匀毛尖与其他十大名茶比较表单位:万亩、万亩、万吨、亿元茶 名种植面积可采摘面积产 量产 值安溪铁观 音60.2459.251.7318.52杭州西湖龙井45.0540.311.9714.89苏州碧螺春2.952.610.031.82河南信阳毛尖80.2955.362.1315.46
21、安徽祁门红茶16.3213.410.491.65都匀毛尖13.315.280.0460.49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网和中国茶叶网、中国茶网统计数据汇总计算。目前,都匀毛尖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内的贵阳和都匀,并且省内销售的都匀毛尖很多还是来自黔南以外的县市,在国内基本上是“有名无茶”。原因主要是都匀可采茶园面积小、宣传力度不够、企业拓展市场能力弱,以致于茶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农户缺乏种茶积极性,企业缺乏投入,茶园管理粗放,茶叶亩产低,形成恶性循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2 品牌建设不力,品质无保证就总体而言,都匀毛尖茶产业还处在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过渡阶段,缺少大型茶叶龙头企业的
22、带动,茶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目前,生产都匀毛尖的茶叶加工设备普遍老化,先进茶机及应用技术欠缺,对国内外茶叶加工先进适用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引进、应用少,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初制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相关部门在加强指导和支持生产都匀毛尖茶企业开展各种认证的力度,重点引导企业应用先进的产品标准和科学的管理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合力仍然不足。在茶叶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争创品牌的意愿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对品牌建设缺乏长远打算,缺乏系统整体的品牌建设理念。不少茶叶生产企业对质量控制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品牌建设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打造
23、品牌纳入议事日程,更无相应措施。最终导致以都匀毛尖品牌为主的产品标准缺失,没有面向市场生产出各种档次的产品,出现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价格低、产业链短、企业无法做大做强的现象。(二) 内部分析1 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都匀全市目前共有茶园13.3万亩,但单个茶园规模不大,大多为群众分散种植,难以实施规模生产。一村多片茶园,一家几块茶地,新增茶园大部分是退耕还林坡地,土质较为贫瘠,达不到都匀毛尖的种植要求。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大多小而弱,专业化水平低,茶叶初制厂70年代前的占70、80年代后的占30,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 都匀 毛尖 产业 发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