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硕士论文H264基本档次熵编码器的FPGA实现.doc
《通信工程硕士论文H264基本档次熵编码器的FPGA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硕士论文H264基本档次熵编码器的FPGA实现.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H264基本档次熵编码器的FPGA实现姓 名: 学 号: 院 系: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专 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 研究方向: 集成系统芯片(SOC) 导师姓名: 二00八 年 四 月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摘 要随着通讯和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视频编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需求的提高推动了技术和产业的进步。从标清到高清,视频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同时也对视频编码技术提出很高的挑战,虽然原来的技术也能从事高清编码,但
2、由于其技术的先天不足,需要新的编码标准。H.264集成了许多先进技术,是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本文主要研究H.264的VLC熵编码,论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对视频编码各种标准做了介绍,包括H.264标准及其特点;2对H.264编码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熵编码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H.264熵编码软件算法实现的过程,并分析其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VLC熵编码核心的两个单元:UVLC和CAVLC,最后着重分析其算法的原理。3对熵编码硬件结构进行设计及模拟依据软件算法,结合硬件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熵编码器的硬件结构,详细介绍了核心单元和内部单元的实现方法并进行模拟,并使用Verilog语言设
3、计硬件模型,在MODELSIM环境下验证其结构的正确性。4硬件结构实现硬件实现包括数据处理的逻辑单元和控制数据流的状态机两部分。UVLC单元包括指数哥伦布,码流组合,语法元素寄存器组和状态机,CAVLC包括核心处理单元。设计使用ISE综合并布局布线,最终使用5208slice硬件单元,2674寄存器,速度可以到100Mhz。5搭建硬件验证平台该部分着重介绍硬件平台的设计,包括DSP和FPGA的连接方式和特点,介绍了EMIF总线及其使用的方法。关键字:H.264,熵编码,指数哥伦布,UVLC,CAVLC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
4、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 video codec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significantly. The improvement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industry and technique, form PAL and NTSC to high define standard. The quality of video has leaped than ever before and with it the great challenge of video codec. The pre
5、video standard can perform high define codec, but it is not design for such condition, there need a new one.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paper1 The overviewIn this pa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foundation of video codec, and then specifies the standard of H.264/AVC.2 the analyze of the algorithmicThe
6、paper bases on the software algorithmic. In the first part, there introduce the software dataflow and analyses its character, and then specify the VLC and CAVLC core union in detail, focus on its principal of algorithmic.3 The hardware structure design and verificationBase on software algorithmic an
7、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rdware, the paper proposes a implementation of the VLC hardware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core union and relative inter designs structure. The design is implemented by verilog, and verified in MODELSIM.4 The hardware implementationThe hardware union includes data process a
8、nd control parts, UVLC include exp coulomb, stream combine, syntax element register file and state machine. The CAVLC include core union and state machine.The design is impement by ISE, and it includes 5208 slices and 2674 register, which can reach 100Mhz frequence.5 Hardware platformsIn this part i
9、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tform, including the connection of DSP and FPGA, the EMIF bus and is specification.Key Word:H.264, entropy encoder, exp - coulomb encoder, UVLC, CAVLC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一章 绪论11.1视频编码绪论11.2H.264简介31.3 熵编码原理81.4 熵编码器设计分析101.5 本文的组织结构101.6 本章小结10第二章软件算法分析122.1 JM代码
10、简介122.2指数哥伦布编码122.3 CAVLC编码152.4本章小结17第三章 VLC编码器的硬件结构183.1 VLC编码器的系统结构183.2 核心编码单元UVLC203.2.1 UVLC结构223.2.2 UVLC输出码流组合单元243.2.3 语法元素寄存器组223.2.4 状态机工作流程313.3 CAVLC单元结构352.3.1 CAVLC编码流程362.3.2 CAVLC硬件结构403.4 本章小节45第四章 实验数据及实现464.1 试验平台说明464.2 EMIF总线连接及时序47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515.1 数据提取515.2 时序图说明525.3 实验结果535.
11、5 本章小结54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56.1 回顾和总结55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55参考文献56致谢58第一章 绪论1.1视频编码绪论由于多媒体信号的数据量巨大,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需要进行压缩编码。多媒体数据的压缩方法,可以分成三大类,其中熵编码是基础,源编码是重点,而将它们二者相结合的混合编码则是各种编码标准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进行实时高品质的多媒体通信,必须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多媒体数据和人类的感觉存在着各种冗余,如:空间冗余:图像的相邻像素相关。时间冗余:相邻音频样本/视频帧相关。频率冗余:相邻的频谱值相关,人对高频信号不敏感或者分辨率低。听
12、觉冗余:人耳的低音听阈高、强纯音的频率屏蔽、相邻声音的时域屏蔽。视觉冗余:人眼对亮度变化比对色彩的变化更敏感,对高亮区的量化误差不敏感。针对以上各种情况,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去除冗余信息。(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是一类利用信号原数据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中的相关性和冗余进行压缩的有语义编码。种类繁多,可进一步分为:预测编码:利用先前和现在的数据对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的下面或后来的数据进行预测,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如DM、ADPCM。变换编码:采用各种数学变换方法,将原时间域或空间域的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或其他域,利用数据在变换域中的冗余或人类感觉的特征来进行压缩。如DCT、DWT。分层编码
13、:将原数据在时空域或频率域上分成若干子区域,利用人类感觉的特征进行压缩编码,然后再合并。如子采样、子带编码。其他编码:如矢量量化、运动补偿、音感编码。熵编码(entropy encoding)是一类利用数据的统计信息进行压缩的无语义数据流的无损编码。如RLE、LZW、Huffman编码。混合编码(hybrid coding) = 熵编码 + 源编码,大多数压缩标准都采用混合编码的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一般是先利用信源编码进行有损压缩,再利用熵编码做进一步的无损压缩。如H.261、H.263、JPEG、MPEG。视频编码技术基本是由ISO/IEC制定的MPEG-x和ITU-T制定的H.26x两大系列
14、视频编码国际标准的推出。从H.261视频编码建议,到H.262/3、MPEG-1/2/4等都有一个共同的不断追求的目标,即在尽可能低的码率(或存储容量)下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而且,随着市场对图像传输需求的增加,如何适应不同信道传输特性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于是IEO/IEC和ITU-T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联手制定了视频新标准H.264来解决这些问题。H.261是最早出现的视频编码建议,目的是规范ISDN网上的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应用中的视频编码技术。它采用的算法结合了可减少时间冗余的帧间预测和可减少空间冗余的DCT变换的混合编码方法。和ISDN信道相匹配,其输出码率是p64kbit/s。p取值
15、较小时,只能传清晰度不太高的图像,适合于面对面的电视电话;p取值较大时(如 p6),可以传输清晰度较好的会议电视图像。H.263 建议的是低码率图像压缩标准,在技术上是H.261的改进和扩充,支持码率小于64kbit/s的应用。但实质上H.263以及后来的H.263+和H.263+已发展成支持全码率应用的建议,从它支持众多的图像格式这一点就可看出,如Sub-QCIF、QCIF、CIF、4CIF甚至16CIF等格式。MPEG-1标准的码率为1.2Mbit/s左右,可提供30帧CIF(352288)质量的图像,是为CD-ROM光盘的视频存储和播放所制定的。MPEG-l标准视频编码部分的基本算法与H
16、.261/H.263相似,也采用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二维DCT、VLC游程编码等措施。此外还引入了帧内帧(I)、预测帧(P)、双向预测帧(B)和直流帧(D)等概念,进一步提高了编码效率。在MPEG-1的基础上,MPEG-2标准在提高图像分辨率、兼容数字电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它的运动矢量的精度为半像素;在编码运算中(如运动估计和DCT)区分帧和场;引入了编码的可分级性技术,如空间可分级性、时间可分级性和信噪比可分级性等。近年推出的MPEG-4标准引入了基于视听对象(AVO:Audio-Visual Object)的编码,大大提高了视频通信的交互能力和编码效率。 MPEG-4中还采用了一些新
17、的技术,如形状编码、自适应DCT、任意形状视频对象编码等。但是MPEG-4的基本视频编码器还是属于和H.263相似的一类混合编码器。总之,H.261建议是视频编码的经典之作,H.263是其发展,并将逐步在实际上取而代之,主要应用于通信方面,但H.263众多的选项往往令使用者无所适从。MPEG系列标准从针对存储媒体的应用发展到适应传输媒体的应用,其核心视频编码的基本框架是和H.261一致的,其中引人注目的MPEG-4的基于对象的编码部分由于尚有技术障碍,目前还难以普遍应用。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视频编码建议H.264克服了两者的弱点,在混合编码的框架下引入了新的编码方式,提高了编码效率,
18、面向实际应用。同时,它是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共同制定的,其应用前景应是不言而喻的。Jmg_#F(L_1.2 H.264简介H.264是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ISO/IEC的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MPEG)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videoteam)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部分。H.264和以前的标准一样,也是DPCM加变换编码的混合编码模式。JVT(JointVideoTeam,视频联合工作组)于2001年12月在泰国Pattaya成立。它由ITU-T和ISO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视频编码的
19、专家联合组成。JVT的工作目标是制定一个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实现视频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目标。目前JVT的工作已被ITU-T接纳,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称为H.264标准,该标准也被ISO接纳,称为AVC(AdvancedVideoCoding)标准,是MPEG-4的第10部分。H.264标准可分为三档:基本档次(其简单版本,应用面广); 主要档次(采用了多项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加压缩比的技术措施,可用于SDTV、HDTV和DVD等); 扩展档次(可用于各种网络的视频流传输)。 H.264标准压缩系统由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提取层(NetworkAbstractionLay
20、er,NAL)两部分组成。VCL中包括VCL编码器与VCL解码器,主要功能是视频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它包括运动补偿、变换编码、熵编码等压缩单元。NAL则用于为VCL提供一个与网络无关的统一接口,它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封装打包后使其在网络中传送,它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包括单个字节的包头信息、多个字节的视频数据与组帧、逻辑信道信令、定时信息、序列结束信号等。包头中包含存储标志和类型标志。存储标志用于指示当前数据不属于被参考的帧。类型标志用于指示图像数据的类型。VCL可以传输按当前的网络情况调整的编码参数。 1.2.1 H.264的特点 H.264和H.261、H.263一样,也是采用DCT变换编码加
21、DPCM的差分编码,即混合编码结构。同时,H.264在混合编码的框架下引入了新的编码方式,提高了编码效率,更贴近实际应用。H.264没有繁琐的选项,而是力求简洁的“回归基本”,它具有比H.263+更好的压缩性能,又具有适应多种信道的能力。H.264的应用目标广泛,可满足各种不同速率、不同场合的视频应用,具有较好的抗误码和抗丢包的处理能力。H.264的基本系统无需使用版权,具有开放的性质,能很好地适应IP和无线网络的使用,这对目前因特网传输多媒体信息、移动网中传输宽带信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技术上,H.264标准中有多个闪光之处,如统一的VLC符号编码,高精度、多模式的运动估计,基于44块的整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工程 硕士论文 H264 基本 档次 编码器 FPGA 实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