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论文新型正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张明任海振梅雪松.doc
《通信论文新型正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张明任海振梅雪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论文新型正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张明任海振梅雪松.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型正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张明任海振梅雪松 新型正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张明任海振梅雪松(中原工学院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介绍了正电子束相关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历程,实验方法以及应用。结合近年来的实验和理论成果,对基于捕获的新型正电子束的研究进展做了相关介绍,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关键词】正电子;新型正电子束;高分子材料;反物质;Ps-BEC0.引言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于1928年被P.A.Dirac预言,1932年被C.D.Anderson发现。正电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与电子相同,但带正电。正电子与电子相互结合可以发生湮没,从而放出特征射线,也可以形成正电子素而后湮没,放出
2、特征射线。这就为正电子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常规正电子束技术,以正电子湮没谱学为代表,主要用于材料的体特性研究。正电子束通过慢化,可以大大降低能量,这样就可以用来探测材料的表面、界面微结构.由于常规正电子束的束流强度和分辨率的限制,正电子束技术主要应用在材料平均特性的研究中。然而正电子作为反物质粒子,具有其显著的特性,是研究反物质相互作用的理想工具。通过对正电子束的能量分辨率、束流的控制,即对正电子束的热化、约束、储存做出相应的改进,使其达到足够高的密度,形成新型的正电子束。这种正电子束在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反物质相互作用、正电子能量转换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1.常规正电子束技术常
3、规的正电子束技术以正电子湮没谱学为代表。其理论依据是,正电子与电子的湮没可以放出两个光子,它们具有0.511MeV的能量,以180的夹角射出.正电子在材料当中可以形成正电子素,是一种电子和正电子形成的亚稳态原子.Ps有两种自旋态,仲态(自旋单态p-Ps)和正态(自旋三重态o-Ps).当电子与正电子的自旋反平行,Ps的总自旋为0,成为p-Ps;当电子与正电子自旋平行,Ps总自旋为1,此时成为o-Ps.由于电子偶素能在气体、液体、绝缘固体中乃至固体表面形成与湮没,是研究物质结构的灵敏探针3.2新型正电子束在反物质相互作用、原子物理等科学技术领域,常规的正电子束的能量分辨率以及束流强度无法达到要求。
4、这就对正电子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找到或制备一种可控的、能量分辨率更高的、束流强度很强的正电子束。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的Surko小组在约束、存储和积累正电子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展了基于捕获的正电子束技术4。从而为获得高质量的正电子束,进行更为前沿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新型正电子技术主要分为慢正电子束流的产生即正电子的注入,正电子的捕获,正电子的冷却和压缩几个研究方向。最后将正电子从捕获阱中提取出来,根据需要,改变正电子的条件,最终形成新型的正电子束.2.1慢正电子束的产生正电子束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其中最常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放射
5、性同位素方法设备简单,投入成本低,适合在小型的实验室中建造。目前国内,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都有慢正电子束装置。其中武汉大学核固体物理实验室的慢正电子束装置具有更高的慢化效率,其采用固态氖做慢化体,比传统的钨慢化体高一个数量级。可以得到迄今为止国内采用放射同位素源最高的低能正电子束流强度(几个eV的正电子,5106/s),并且具有寿命测量功能。5开辟了国内新型正电子束以及反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向.除此之外,反应堆方法也可以制备正电子,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热中子活化法得到短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如64Cu;另一种是利用113Cd的热中子俘获产生光子,再由光子产
6、生正负电子对6.2.2正电子的捕获最常用的捕获反物质粒子的方法是潘宁阱。若正电子在连续束源被捕获,要求正电子运动沿着平行磁场方向提取能量。目前最常用的正电子捕获技术是缓冲气体技术,其具有最高的捕获效率和适中的磁场要求3.2.3正电子的冷却正电子束经过慢化体慢化后,进入捕获阱,在捕获阱中进一步降低能量后被捕获积累。这一环节冷却工作是新型正电子束的重要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冷却方法是缓冲气体冷却,缓冲气体冷却应当选取合适的气体原子或者分子进行碰撞。要求气体分子与正电子之间大的正电子能量损失截面,但形成正电子素原子的截面较小,分子氮已经证明是最有效的冷却气体.2.4新型正电子束的形成基于捕获、冷却、压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论文 新型 电子束 技术 应用 研究进展 张明任海振梅 雪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