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灭菌技术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doc
《超高压灭菌技术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压灭菌技术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 姓 名: 学 号:0803021124专 业:生物技术与应用系 部:园林园艺系设计(论文)题目:超高压灭菌技术的研究进展指 导 教 师: 2011 年 5 月 26 日摘 要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证明应用超高压技术加工食品与传统的热加工技术相比,既可以有效地达到杀菌和灭活酶的目的,又能良好地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超高压技术是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的高新技术之一,在果蔬产品、蛋白质产品、 乳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水产品等加工中有着广泛应用。在超高压灭菌技术的基本原理之上,对温度、压力、pH值、食品成分和水分活度等因素对超高压杀菌的效果以及超高压对微
2、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遗传物质等造成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列举了实例,展望了超高压在食品灭菌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关键词:超高压 微生物 食品 酶目 录引言11 超高压技术的发展12 超高压技术的机理13 影响超高压灭菌的因素13.1 温度的影响23.1.1高温对高压灭菌的影响23.1.2低温对高压灭菌的影响23.2 压力和时间的影响23.3 食品成分和添加物的影响23.4 加压方式的影响33.5 pH值的影响33.6 水分活度的影响33.7 微生物特性和种类的影响33.8其他34 结语4参考文献6引言 超高压灭菌通常被认为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超高压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抑
3、制酶的活性和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破坏蛋白质氢键、二硫键和离子键的结合,使蛋白质四维立体结构崩溃,基本物性发生变异,产生蛋白质的压力凝固及酶的失活,最终造成微生物的死亡。由于高压处理时料温随着加压(卸压)而升高(降低),一般高压处理每增加100MPa 压力,温度升高24,故近年来也认为超高压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是压缩热和高压联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1 超高压技术的发展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始于19世纪末。1895年,Royer进行了超高压处理杀死细菌的研究;1899年,美国化学家Bert Hire发现,牛奶、果蔬和饮料中的微生物对压力敏感,并证明高 压处
4、理能延长食品的货架期1。超高压技术虽然出现了100多年,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被实际应用。直到1986年,日本京都大学林立丸教授提出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才使其成为一种可行的商业加工手段,并于1990年生产出世界第一个高压食品-果酱。随后又生产出果冻、水果汁和酸乳酪等。除日本外,美国、巴西、韩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先后对高压食品加工原理、方法和技术 细节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同时开始向市场提供高压食品。我国学者也注意到国外超高压技术的发展并开展了食品高压技术的研究。2003年“超高压低温灭菌工艺和设备”被列人国家863计划2。由于高压杀菌的处理温度远低于热处理的温度,所以保持了食品
5、的原有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在使酶失活的情况下能抑制褐变反应;而且液体介质的瞬时压缩过程,灭菌均匀,无污染,操作安全,且较加热法耗能低,减少环境污染。经高压处理的食品可延长保质期,同时又弥补了冷冻保藏引起的色泽变化。高压加工杀菌作用均一、迅速,对食品无大小和形状的限制,与热处理相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2 超高压技术的机理超高压处理技术就是利用100Mpa以上的压力,在常温或低温的条件下,使食物中的酶、蛋白质以及淀粉等生物大分子改变活性、变性或者糊化,同时杀死细菌等微生物以达到灭菌的过程,并且食物的营养价值与风味不受影响3。超高压技术基本原理是帕斯卡定律和Le Chatelier原理4。帕斯卡定
6、律是利用超高压对液体的压缩作用,即加在液体上的压力可以瞬时以同样大小传到系统的各个部分。因此,干燥食品、粉状食品或粒状食品不宜采用超高压处理。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超高压灭菌的机制与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DNA等遗传物质有关,高压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一定的影响。在压力作用下,细胞膜的磷脂 双层结构的容积随着每一磷脂分子横切面积的缩小而收缩。加压对细胞膜常常表现出通透性的变化和氨基酸摄取的受阻。当压力为2040MPa时,细胞壁会发生机械性断裂而松懈;当压力为200MPa时,细胞壁会因遭到破坏而导致微生物的细胞死亡5。超高压可以破坏非共价键,如破坏氢键之类弱结合键,使基本物性变异,
7、产生蛋白质的压力凝固及酶的失活,高压抑菌是由于主要酶类的变性。一般说来,超过300MPa压力引起酶类的变性是不可逆的,酶失活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引起的酶分子内部结构的破坏和活性部位上构象的变化。由于高压处理时料温随着加压(卸压)而升高(降低),一般高压处理每增加100MPa压力,温度升高24,故近年来也认为超高压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是压缩热和高压联合作用的结果。3 影响超高压灭菌的因素 超高压杀菌效果与处理温度、压力大小、加压时间、施压方式、微生物种类、食物本身的组成及添加物、pH值和水分活度等许多因素有关6。3.1 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微生物生长代谢重要的外部条件,受压时的温度对灭菌效果有显著影响。
8、在高温和低温下,高压对于微生物的活性影响都比较敏感。3.1.1高温对高压灭菌的影响 微生物本身就怕高温,因此有高温的协同,高压灭菌效果大大提高。菌有促进作用。对一定浓度的糖溶液,在不同温度下 进行高压杀菌,在同样的压力下,杀死同等数量的细菌,则温度高,所需杀菌时间短。因为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中蛋白质、酶等成分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性。因此,根据不同食品的需求,在对食品各方面的品质没有明显影响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温度对高压杀菌有促进作用。Hayakawa报道,当压力达到800MPa ,施压时间60 min,在60条件下,可将嗜热芽孢杆菌的数量从初始的106个/mL下降到102个/mL,而室温下,施加
9、同样的压力,菌数没有变化7。3.1.2低温对高压灭菌的影响低温下高压处理也具有较常温下高压处理更好的杀菌效果。因为0以下压力使细胞因冰晶析出而破裂的程度加剧,蛋白质对高压敏感性提高,更易变性,而且发现低温下菌体细胞膜的结构更易损伤。日本科研人员研究了低温高压对16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发现,除芽孢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大多数的微生物在-20下的高压杀菌效果较20下要好。所以低温对高压灭菌有促进作用8。3.2 压力和时间的影响相同压力下,灭菌效果随灭菌时间的延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定范围内,压力越高灭菌效果越好。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菌细胞比处于静止期 的细菌细胞对压力更敏感,容易受高压致死。微生物
10、的营养体耐压差,而其芽孢耐压强。多数微生物经100MPa以上压力处理即被杀灭。如大肠杆菌经30min,300MPa处理可被完全杀死,芽孢杆菌(牛乳中)经10min,680MPa处理大部分被杀死。当压力达300MPa以上时,酵母、霉菌、病毒和大多数 细菌就会全部死亡。Mitsumasa Yasumoto等研究了100600MPa压力对番茄汁中凝结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灭菌效果,找出了保压时间和施压大小的关系9。对于凝结芽孢杆菌:Z=512-152LogX(5X100)。对于酵母菌:Z=354-104LogX。式中:X为保压时间(从开始到微生物数开始减少的时间),单位为min;Z为压力,单位为MP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高压灭菌技术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超高压 灭菌 技术 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