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单位代码 10006 学 号 分类号 密 级 毕业设计(论文)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学习中心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 年 10月 日论文封面书脊论文题目姓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号黑体字 四号黑体字 小四号黑体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意义、价值和目标: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技术贸易、设立R&D机构、商品贸易或者建立战略联盟合作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技术转移,不断向国内市场渗透。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完全是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绝
2、不可能迎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平台上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活动,在拥有利用国外技术以提升自身研发水平的机遇同时,更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只有正确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正反方面的作用,才能处理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如果希望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便需要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吸收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外溢效应会是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效应以减少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对国内企业提高自身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如果发展中国家合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提高技术外溢吸收能力,就会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3、。这对于我国技术进步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引进模仿吸收创新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中国企业落入技术陷阱、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同样成为国内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之所在。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 1、结合本人学习情况,多次请教老师,综合考虑后选定论文题目; 2、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期刊资料等; 3、向从事经济管理研究的朋友借阅相关图书; 4、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5、与黄岩老师沟通,拟定论文大纲; 6、开始撰写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1 孙春艳.从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J.理论研究
4、,2010,6. 2 王硕.对华转移技术动机综述及我国的相应政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 3 李平.国际技术扩散的路径和方式J.世界经济,2006,9. 4 周苹.国外技术在中国转移效应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7,4 5 李剑,沈坤荣,耿强.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09,6. 6 周昆.跨国公司FDI 与技术外溢效应的发生机制J.商业文化,2008,1 7 彭纪生,孙文祥.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理论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5,4. 8 肖武岭.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内部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4. 9 范黎波.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
5、国企业学习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3-40,58-69,79-98. 10章文光.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互动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2-35,160-172. 11吴林海,吴松毅.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2-35,88-159. 12陈飞翔,胡靖等著.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4-35,234-251. 13张乃根,陈乃蔚主编.技术转移与公平竞争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5-56. 14谢富纪主编.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8-56,89-101.
6、 15江致礼.本市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N.首都建设报,2009-5-27(1). 16吴贻康.促进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合作共赢N.科技日报,2008-2-3(3). 17M.V.Posne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ology Change,Oxford Economic Paper,1961,E323341. 18D.Salvatore, Managerial Economics in a Global Economy,Mason,Ohio:South-Western,2004. 19J.H.Dunning, International Pro
7、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London:Alley&Unwin,1981. 20R.E.Cave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s 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2.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类学生(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自 2014年 6月 20日至 2014年 10月 日指导教师: 兼职教师(并指出所负责部分): 校外毕设组织协调小组(签字): 注: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首页。本人声
8、明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作者:签字:时间: 年 月 日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及我国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公司成为国际间技术转移的主体,对于世界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资源的优势整合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动机、方式和战略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创新机制。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新形势下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变化,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分类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跨国
9、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动机、影响因素及战略调整,结合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深入研究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及其建立和发展。结合以上分析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采取适当策略应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新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对策Research on multinational companys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And our countrys strategy Author : Tutor: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gr
10、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dustry restructure,muItinational company becomes the mainstay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technology progress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With accelerated proceeding of reformopen policy and growing competition in Chi
11、na market,multinational company adjusts the strategy of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the motives and patterns during technology transfer are also changed and diversifiedAt the same time,these changes also effect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chanism of R&D.How to cope with this new situatio
12、n becomes a great challenge for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tives,influence factors and strategy adjustment in multinational companys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 and illustrates issues existing in China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by combining our country status and adopting methods such as theoreti
13、cal analysis,case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research,and also prob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actions taking by China towards technology transfer in various situationsWith these analyse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multinational companys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
14、,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to governments policyKeywords:Multinational Company, Technology Transfer,Technology Introduction, Strategy目 录1 绪 论31.1背景、目的及意义3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51.3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成6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相关概念的界定72.1 技术转移的定义72.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历程82.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9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动机以及关联因素分析
15、113.1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新趋势113.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动机分析133.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动态过程中的关联因素144 我国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194.1 我国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现状194.2 我国在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225 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成功案例分析以及相关政策建议265.1 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成功案例分析275.2 相关政策建议295.3 我国技术进步模式探讨31结 论33致 谢34参考文献351 绪 论1.1背景、目的及意义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巨大的中
16、国市场,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资本呈稳定上升的趋势,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我国各个行业,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0-2009的20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01亿美元增长到918亿美元。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不仅有效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更通过技术转移为我国各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对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日益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在经历了
17、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跨国公司重新建立起进军中国市场的信心。随着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增资和加大技术转移力度,今后无论是国内市场竞争还是国际市场竞争都将变得更加激烈。相对于跨国公司强大的资金优势与技术优势,国内企业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差、对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吸收有限等等。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技术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使自身技术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就永远不可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
18、如何加快技术进步的问题。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要想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加大在R&D方面的自主投资;二是依靠外部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进行自主研发的能力十分有限,一切都白手起家以实现技术提高过于不切实际。那么,依靠外部技术资源,从而实现技术发展,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在现代技术发展中,跨国公司一直是国际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掌握着绝大多数先进技术与生产工艺,是技术转移的主要载体。我国要想依靠外部技术资源实现发展,就应该把眼光投向主导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潮流的跨国公司。与单纯的技术贸易相比,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花费小,并且技术适应性强,更重要的是,渗透在直接投资中的
19、技术外溢,通过非自愿扩散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在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内部化倾向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技术溢出的外部性作用。那么,采取怎样的政策与措施,促使跨国公司扩大在华R&D投资和转移更为先进的技术,促进本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互动发展,提高自身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引进模仿吸收创新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中国企业落入技术陷阱、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同样成为国内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技术贸易、设立R&D机构、商品贸易或者建立战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国公司 对华 技术 转移 我国 对策 研究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3970.html